×
网址大全 资讯 新闻
会员中心 绘画 书法
活动 访谈 大师
楹联 灯谜 篆刻
书家 大家 风采
文艺 诗词 乐韵
视频 展览 网展
H
书架
曲艺 民俗 征稿 合作
你所在的位置:首页 >> 艺术评论资讯 >> “以神写形”吴为山
“以神写形”吴为山
来源:艺谭  时间: 2015/5/9 10:47:26


    吴为山简介:男,汉族,1962年1月生,江苏东台人,具有国际影响的雕塑艺术家,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民主同盟中央常委、文化工作委员会主任,中国文联全委会委员,国家当代艺术研究中心主任,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所长、中国雕塑院院长,全国城市雕塑建设指导委员副主任、艺术委员会主任,南京大学美术研究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学术委员会主任,2012卢浮宫国际美术展金奖、英国皇家“攀格林奖”、首届中华艺文奖、新中国城市雕塑建设成就奖获得者。香港中文大学荣誉院士,韩国仁济大学名誉哲学博士,英国皇家雕塑家协会成员,英国皇家肖像雕塑家协会会员。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曾任第十一届全国美术作品展终审评委,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013年11月27日当选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




    真的该死,此前我忽略了吴为山,他的名气如此之大,他又如此年轻,1962年生人。直到最近的一天,我阅读《文艺报》,忽然意外地知道了他。已故国学大师季羡林褒他:“扬中华之文化,开塑像之新天”。以他这么年龄,却获如此殊荣,岂不表示他的迥然卓越?于是留意,开始走进吴为山的艺术世界。


    吴为山的成就有他的土壤,他出生于一个有世代书香背景的家庭,祖辈上出现了中国文化史上的大师级人物高二适先生,父亲吴耀先是国学研究员,酷爱书画,擅长诗词。生长于锦绣江南的吴为山,自幼即秉承江南灵秀,浸润于中国传统文化之中。深厚的文化熏陶,以及水乡毓秀的灵气滋养,孕育了他的艺术心灵。


    十七岁时,他进入无锡工艺美校学习彩塑,期间,获得现代泥塑巨匠高标老人、雕塑家王木东,和手捏名师俞香莲的悉心指导,拍、打、揉、捏等基本功扎实。应该说,他是多么幸运的,从事艺术之初,他就得获名师真传,这为他未来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艺术基础。后来,他得以考入南京师范大学学艺术,又进入北京大学研修艺术心理,这更使他在艺术上如虎添翼。学院的艺术教育,不但拓展和深化了他对艺术﹑人性的认识,也使他完成了从一个民间艺人向艺术家的华丽转身。而后来,他更幸运地得以走出国门,游学美国华盛顿大学美术学院。这对他可以说是十分必要的一次蜕变。开阔视野于一位艺术家很有必要,更主要的却还是,置身于一种多元化的知识结构中,他激烈地感受到东西方文化的碰撞与冲击,这有助于他从西方艺术的角度去审视中国文化,从现代的思维去考量传统的艺术,也促使他在对人的深刻理解与把握中,去掌握和创造具有鲜明个性特色的艺术语言。他如此说:“在价值取向多元的时期,以优秀的文化精英之魂塑造年轻一代的灵魂,更具深远的意义。”




    他开始走自己艺术之路,力倡“中国精神、中国气派、时代风格”的“写意雕塑”,并以其“诗风荡漾、文气堂堂”、“形神兼备、气象万千”的美学意象实践他的文化思想和艺术追求。他的最突出的成绩,当是从事雕塑创作二十余年,创作了四百余尊历史文化名人雕塑,遍布海内外。在中国传统写意雕塑渐趋式微,写实、抽象、波普等西洋雕塑潮流盛行的当下,吴为山创造的具有中国传统意蕴的现代“写意雕塑”,在传统艺术造型上,吸收现代表现主义,并掺入视觉革命的创新,不但复活了中国传统艺术之魂,更向世人展示了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与源远流长。


    从老子的高古宁静,到鲁迅的沉愤峻切,吴为山一次又一次地从中国几千年漫长而复杂的历史中探索着中国文化的真义。他的雕塑深得中国文化与艺术三昧,在一种神似与形似之间寻找最妥帖的平衡与合理。


《石鲁》


    有谁把艺术创作与历史文化如此集中与紧密地结合起来?吴为山从来把自己的创作,当成自己对中国文化与历史的一次体验,不仅仅只是审视,那还不过一种旁观者的位置,无切肤之痛痒,他这是一种飞蛾扑火的投身其中,从焚烧自我开始。他创造的每一个人物,是鲜活的人物,不是作品,仿佛从历史的空间走出来,挥挥衣袖,让你逼真地感受到他的风雨雷电。他所塑造的不是他自己,也不是面对作品的你,而是历史中曾经活生生走过的那个人,我们可以感受到他的生命,他的精神,乃至他的缺点,例如偶尔的微瑕。吴为山从来不创造神,即使圣人如老子、孔子,也是那么亲切、近人。这座《石鲁》,以坐姿取势,或者偷得瞬时之闲,石鲁手挟烟,翘二郎腿,侧顾,仿佛为什么所吸引,或者在沉思,硬发高扬,凛然不可犯,有桀骜之风骨,但此际却是恬静、平和的,竟以另一面目示人,可谓别出心裁,却是多么生动,体现这位特立独行画家常人的一面,乃属神来之作也。


    如此一个一个地做去,他可也不厌烦,吴为山难得的饶然。他这是为传统文化续命,为人文精神造魂。饶宗颐先生诗曰:“狮山兀相对,池月印微影”。一片冰心在玉壶,后人自可体会的。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大师网的立场和价值判断。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会员服务 法律声明 产品服务 诚聘英才
版权所有:大师网 网站备案号:粤ICP备14061578号-1
Copyright 2011 Enterprise Management Training
Center All Rights Reserved |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