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址大全 资讯 新闻
会员中心 绘画 书法
活动 访谈 大师
楹联 灯谜 篆刻
书家 大家 风采
文艺 诗词 乐韵
视频 展览 网展
H
书架
曲艺 民俗 征稿 合作
你所在的位置:首页 >> 艺术评论资讯 >> 独特的创造力:朱乐耕的“五彩”瓷艺
独特的创造力:朱乐耕的“五彩”瓷艺
来源:艺谭  时间: 2015/5/25 11:16:47

朱乐耕


   人物简介:朱乐耕,原籍江西省鄱阳县,1952年12月出生于景德镇。现在中国艺术研究院执教陶瓷设计,中国艺术研究院创作院院长。在景德镇陶瓷学院美术系执教陶瓷设计,教授,系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会员,中国美术家协会江西分会会员、景德镇市美术工作者协会会员、景德镇市政协第八届委员。
                                                  
    朱乐耕说,人的一生能从事一件自己喜爱的工作,那是一种幸福,我觉得自己正好拥有了这么一种幸福。一位陶艺家,他感到快乐,因为与泥巴的接触,使他有回归自然的感觉。那些泥土,散发令人亲切气息的泥土,经过揉练,经过成型,经过釉汁,经过“扑朔迷离”的火的冶炼,最后成为精美的艺术。朱乐耕,在不可思议中感到一种快乐——不仅仅亲和的愉悦,更是创造的快乐,一份梦幻成真的酣畅。

山花


    那些陶瓷,怎么神奇,可以说是我们老祖宗的独特贡献,是美丽的创造。从人类发明原始陶器至今,据说已有一万多年的历史了。陶瓷是火和土造就的,但在冶炼中却充满着无穷的神奇,烧窑过程中的神秘感、神圣感,始终令陶瓷艺术家有一种与神共游,与造物主同在的感觉。该还记得女娲抟土造人的传说吧?何其之似。朱乐耕就曾如是说过,每次开窑时,看着那斑斓的、漂亮得炫目的釉色,我总感觉这不是我自己的能力,而是火的力量,是上帝的双手在点化着这一切。这是一种对艺术的虔诚。越是有天赋,有想法,有创造力的艺术家,就越是对艺术虔诚。

    这当然是很有创造力的艺术家,朱乐耕有自己的艺术理念与执着追求。在陶艺创造中,他不满足于传统上的审美与鉴赏,他更想让作品说话,当然不是真的开口说话,而是让作品能够鲜明表现他的思想。在这与自然渐行渐远的时代,这多元碰撞各美其美之际,该怎么表达自己的话语?当然不能够没有独特的思考,朱乐耕就有自我的思考。

山村


    家学的渊源,父亲朱明在中国画、西画、漫画、陶瓷装饰方面造诣很深,因此,朱乐耕对传统艺术,尤其陶艺很有领悟。但他却又不满足于此,不断上进,曾于1981年到中央工艺美术学院进修;1985年又考取景德镇陶瓷学院美术系攻读研究生。这不但使他视野开阔,例如以一种现代的艺术眼光来进行创作,以研究传统工艺和民间艺术为起点,吸收现代外来艺术的视觉方式和造型手法,致力于创作具有鲜明民族特色,体现深厚历史文化内涵,与现代艺术特征的陶艺作品;同时又让作品能够在更为深邃的美学意境上,得以充分展现其独特魅力。朱乐耕擅长五彩、新彩、综合装饰,对青花瓷绘也精心研习。近年来,他选择充分体现景德镇传统陶艺魅力的“五彩”,作为自己理论探索和艺术实践的突破口,撰写出论文《论景德镇五彩》,对“五彩”瓷的历史源流、工艺特色、市场价值和发展前景进行阐述论证,观点鲜明,见解深刻,引起人们关注。   


绅士的晚宴


    在理论指导下,朱乐耕开始了“五彩”瓷艺的实践,其作品呈现出:力量强劲挺拔,色彩明艳凝重,格调典雅古拙,构图丰满匀称的艺术特征,具有造型美、彩绘美、工艺美。装饰语言和表现技法上更彰显个性,赋予传统瓷艺浓郁的民族风格和鲜明的时代特征,为景德镇陶艺界带来清新之风,“给人一种清醒感。”

    这儿我们且来欣赏他的“风”系列作品:一群迎风而立的马气势磅礴,富有巨大的视觉冲击力,极具震撼。这组作品,八匹天马神态飞扬,或嘶鸣,或凝神,或仰首,或倾听,不羁的野性令人强烈感觉到。马身一律精悍,瘦骨犹作铜声;惟有鬃毛飞扬如旗,不惜极尽的夸张,仿佛猎猎中飞腾,如风如电。这么简约、概括,又神采斐扬的作品,对我们有着巨大的艺术吸引力。

乡情


    朱乐耕希望他的陶艺作品能将土地、大自然的感觉带回给城市里生活的人们。在他的系列陶艺创作中,大地、生命,成了他不断表现的主题。而陶瓷艺术本身的火和土的融汇,泥土的可塑性,以及在创造过程的种种艺术手法的运用,还有陶瓷在窑变时的千万种意想不到的幻化,都可以使这艺术展示出了无限富有魅力的表达形式。

    这是一种人与神共同完成的艺术创造,这是一种和人的生命贴紧、和自然融为一体的艺术。朱乐耕,把自己对自然对艺术的感动融铸进了他的创作;在自己倾注了挚爱的陶瓷艺术上,他放飞梦想,激扬思想。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大师网的立场和价值判断。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会员服务 法律声明 产品服务 诚聘英才
版权所有:大师网 网站备案号:粤ICP备14061578号-1
Copyright 2011 Enterprise Management Training
Center All Rights Reserved |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