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西元:写到情浓意趣生
来源:艺谭 时间: 2015/7/28 11:40:50
郭西元
郭西元,1947年生于山东诸城,又名锡元、曦元。山东省诸城人,中共党员。1969年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美术系。现任深圳大学教授、硕士生导师、文人画研究所所长、深圳市美术家协会顾问、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日本天河美术家协会名誉会长。曾任深圳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美协旅游联谊中心理事。
郭西元树起了新文人画旗帜,他的作品那么古老,它是所来有自的;又如此簇新,呈现出与时俱进的现代元素。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可是,规矩不是天生的,是前人从创作的实践中概括和总结的经验。这就有一个守与破的问题了。是萧规曹随的亦步亦趋,还是敢于与时俱进?不但要有一种勇气,更考验我们的创造力。也不是说谁都有这种创新的力量的,必得其一是能够入得去,其二是能够由里面打出来,却是两者缺其一都不可的,这才可谈创新。而所谓新文人画,亮出了这鲜明的旗帜,当然不是为了标新立异,却是希望能够对传统意义的文人画的向前推进。那么,它们之间就泾渭分明了吗?倒也不是,其间脉络相承之处,我们还是可以见到的。有一点共通者,乃是都抒自我之性灵。王国维《人间词话》里论诗词创作,这里的诗词也可以当艺术理解的,其中就有“造境”与“写境”之分。然则文人画以写意为号召,自然可归于“造境”一派了。
《春消息》
“造境”者以我为主,以我观花,花可溅泪,鸟必惊心,所造之境个人色彩甚浓,物与景皆融进我之心境,着我之情绪,故八大笔下之鸟皆不与俗世低头,只是翻着白眼看天。而新文人画者,则承此传统,也是擅于“造境”,即造有我之境。其间人性者古今相同,故我们也可以从中读到了共通的情绪;不过,时移境迁却也必然带来了更多崭新的艺术情趣。比如,我们读郭西元的创作,分明有与八大不尽相同的风格,八大等传统文人画,孤高而冷,画卷中那种拒人千里的决绝,郭西元笔下已经十分少见了。反而,时代赋予他的作品更多的温煦,欣欣向荣的景象,所展现的则是人间的生命的盎然与活泼,这种温煦的风格如春风,让我们深感欢乐。
有时他的作品也表现宁静,如这幅《春消息》,就是一个宁静之境界。一个花瓶、几枝红梅,一个茶壶、一杯清茶,如此而已,有点近于传统意义上的案头清供,所表现的这种脉脉的清风,是很传统的一份美学意趣,这就有了令人起共鸣的基础;可是,这传统的意趣,恰也正是当下浮躁世界里更多人们所向往的境界。他因为写出了当今人类的这种对自然对清静的渴盼与憧憬,就超越了传统的那份文人的小我情趣,显得更多的现代性的意义。
《春消息》
郭西元的画,总是删繁就简的典范,他喜欢把更多的无关紧要的东西去掉,只留下了最少的。如《夜读》,也就一盏油灯、一函书,一个眼镜,还有一瓶花,所有的都是必须有的,却构成了一个青灯黄卷夜读书的动人意境。那么,如此简单的画面,我们会不会感到不满足了呢?却也没有,这简单的画面,其实包含了更深邃的意蕴与联想。传统与现代,其实并不是截然而不能兼容的,它们是可以咸与维新的,在郭西元闲闲的笔墨点缀中,它们不是很和谐的一幅风景?
但我尤其深感兴趣的,却还是一帧题作《晨曲》的画,这里可以看出他那由里打出来的努力。整幅画就是一种欢快的情绪,生命的活泼泼,不但在那几只小精灵——麻雀身上,而且也在他那对古藤的随心圈点之中。既曰古藤,当然苍虬高古,可是,在焦墨淡墨的勾点与皴擦,在淡紫嫩黄的配合下,在那或上或下的麻雀的生动穿插中,欣欣的景象,已宛然眼前。可以想象的,此际画家的心境既是多么安静,又充满了愉悦。明媚的晨光摇曳着,或者窗外正花枝招展、鸟语花香,他却沉浸于艺术创造的幸福:生活是这么美好的呵。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大师网的立场和价值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