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谜评十章 | 法无定法 贵在自然
谜贵自然,无论用啥手段,都应当为这四字服务。繁杂到浓妆艳抹、剥茧抽丝,简洁至铅华落尽、只用一招,其实均有可赏之处,关键看自不自然。你流于造作,就是垃圾;你浑然天成,就很可贵。
做佳谜犹如烹美味,无论是花样百出的满汉全席,还是单一食材的全羊宴,它都可能有引人举箸的魅力,关键还在于,你做的味道是不是正宗。
【01】
谜面:齐白石山水画
谜目:打一茶叶品牌
谜底:泉岩
作者:黄松榆
白+石+山+水=泉岩
看似超级简单的“加法”,却尽显此谜取法的明智。
谜贵自然,无论用啥手段,都应当为这四字服务。繁杂到浓妆艳抹、剥茧抽丝,简洁至铅华落尽、只用一招,其实均有可赏之处,关键看自不自然。你流于造作,就是垃圾;你浑然天成,就很可贵。
为“泉岩”做谜,首选拆字。四个字素“白”“水”“山”“石”,汉字构字多了去了,其实可以营造很多令人眼花缭乱的拆字技巧,但一不小心,就很可能把谜面整得不像人话。作者明智地选择最简单的手法,只追求拟面自然,自然到都不像拆字。
很多人认为拆字了无谜趣,其实未必。拆字的别解韵味,全在谜面,尤其是一些“提示词”。本谜的加法提示词就用得很棒,“齐”字从姓氏转意“聚齐”,“画”字从名词化为动词,出其不意,浓厚的谜味也正是着力在这两处。
好灯谜的另一大魅力,是以短小精悍的文字空间,包孕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本谜面底合计只有极简的八字,却至少牵连中国文化的三个元素。
一是齐白石。这位木匠出身的世界级中国画大师,无疑是中国文化绕不开的传奇人物。
二是山水画。山水是中国人抹之不去的情思,拥山水入怀,与天地往来,让生命浩荡!山水画,正是体现这种中国精神哲学的艺术。
三是茶文化。泉,茶叶之绝配;岩,茶树之根基。茶,正是因为得岩气之氤氲、山泉之甘冽,才如此沁人心脾。谜底二字,既是著名品牌,又恰到好处地浓缩了这道“最中国”的饮料的精髓。
一条短短的灯谜,有传统文化、有拆字游戏、有字义别解,雅致可爱、小巧玲珑,谜人能够欣赏,群众看得明白,在呼唤“灯谜接地气”的今天,我们需要这样既浅显易懂、又饱含内涵的作品。
【02】
谜面:铁头功不敌点穴术
谜目:打一成语
谜底:首屈一指
作者:许寅生
夕阳给峡谷披上一层古铜色的外衣。远处的悬崖上,巍然不动地站着两个人。和尚身形壮硕、目露星芒。他对面的少年,一袭白衣,冷峻的脸上剑眉微挑。风仿佛停止在两人的屏神静气中。突然!和尚怒目圆睁,上躯前仰,光头青筋暴突,径直向少年袭来!霎时间狂风咆哮、天地旋转。那铁头就要攻到少年前胸之际,和尚忽然一动不动了!像被定格了的一幅画面。谁都知道,那白衣少年点中了他的死穴,但谁也没看清,少年是怎么岀指的……
铁头功不敌点穴术!武侠小说或影视里的常见桥段,被谜人牵来和成语“首屈一指”结缘。
首屈一指,本意指“居第一位”。这个成语熟悉常见,且“可别解力”不弱,是个好底材。尤其“屈”字,义项颇多,有“使弯曲”“屈服”“委屈”“理亏”等,还可以人物借代,如“屈原”等。而“一指”,很容易想到“杀人名医平一指”。看似别解空间挺大,但一查谜库,就会令人失望。“初次开枪”“如此奇冤前未有”“头头折服于杀人名医”……,几乎把这个底材做绝,到了山穷水尽、很难出新的地步。
谜作者慧眼独具、另辟蹊径,把本意“首先弯曲”的“首屈”转义为“头部屈服于”,“一指”本意为“大拇指”,入谜泛指“手指”,整底生出“头部不如手指头”的新意,对谜面惊心动魄的场景进行精炼的归纳诠释。面文虽非成句,运法却带有“拢意”的色彩,体现为谜底用武功使用的部位来呼应谜面的武功名称,避免一一对应的呆板,略含一点空灵的意味。
武侠,是华人特有的文化,神乎其神。这一点,跟灯谜有点相似。它们的区别在于武侠偏肢体动作,灯谜属脑力思维,两者亦文亦武,刚柔相济。“侠中有谜,谜中有侠”的武侠主题灯谜,每每为谜人垂青。谜界有不少谜面直接借用武侠小说文句的上榜灯谜,其中不乏佳构,当然也有面文过于宽泛、需要查询才能看懂等等弊端。本谜思路形成后,如果要搜寻成句,也并非不可能,但是作者为猜者考虑,干净利落地选择自拟,从而使谜作接上地气,更通俗易懂。
本谜曾被云南卫视第二季《中国灯谜大会》选为赛题,谜面的武侠元素自然是吸引选题者目光的一个因由,而自拟面文的明白晓畅,恐怕也是缘故之一。
【03】
谜面:“丰年留客足鸡豚 ”
谜目:打一英语诙谐音译
谜底:来吃够
作者:赵 轲
和古典诗词的不解之缘,是灯谜艺术的一大魅力。尤其是名诗名句入谜,常令人感叹于灯谜的文学性。本谜谜面就出自于陆游那首脍炙人口的《游山西村》,全诗如下: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这首名篇的颔联“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对仗工稳,舒朗明快,貌似写景,实则蕴含深刻的哲理:人生可能一时陷入困境,感觉走投无路,但只要坚持不懈,努力前行,就会出现转机,豁然开朗,达到一个新天地。这种诗句,体现了宋诗特有的“理趣”之美。而前句“丰年留客足鸡豚”,则为引出这对饱受赞誉、传诵至今的颔联作了有力的铺垫。诗人用平淡的笔触渲染了乡村丰收的喜悦和农民好客的盛情,他正是在浓浓游兴中应此美约,而经历“山重水复”的艰辛与迷茫、“柳暗花明”的释怀与欢快。
了解面文的含义后,我们会发觉谜底并非是对谜面的直接诠释,而是从另一角度来旁敲侧击。“来吃够!”,这不恰恰是尽其所有请客吃饭的农民兄弟们最淳朴的话语吗?谜面本是诗人的描述,谜底应之以农人的召唤,角度不同,说的却是同一件事。这样的处理,让扣合显得委婉别致、圆活机灵,是这类成句谜的特质。
“来吃够”三字,全部沿用本意,那么问题来了,本谜的别解在哪里?
我们知道,谜目的作用有两个。一是提示谜底的范畴;二是限定谜底的本意。有些底材在不标目之前,无法确定本意。比如“用点心”,可以是“吃点心”,也可以是“花一点心思”。我们需要标注一个谜目来限定底材本意,比如“饮食用语”,那么“吃点心”就成了本意。本谜谜目“常用英语短句诙谐音译”,就限定了“来吃够”为“Let's go”的一种特殊音译词,意思是“走吧!”,于是,“过来吃个够”成了别解。
将英语搞笑翻译引入灯谜,不仅很有新意,而且增强了面底的时空差异度,平添了作品的幽默感,使谜作意趣盎然、耐人寻味。整体上看,本谜面底一雅一俗,以俗说雅,中西合璧,亦庄亦谐,具有较强的艺术生命力。
一则简短的灯谜,让我们得到或唤醒了古诗文和英语两个方面的知识点。当然,灯谜提供的,只是一些知识碎片,只有通过对面、目、底涉及知识的“再学习”,才可能有一个比较系统的认识。然而,为了猜谜和赏谜,灯谜读者往往会情不自禁地投入“再学习”,这也正是“小灯谜”具有“大价值”的原因之一。
【04】
谜面:闲置土地,门也没有!
谜目:打一省区简称
谜底:桂
作者:纪培明
专题谜难做,尤其是担负着宣教任务的公益灯谜,因为必须两头兼顾,既要考虑公益性,又要考虑艺术性。
石狮的“国土杯”,连续举办了十几年,每次均有一定数量的“国土”专题谜,要做到公益性与艺术性兼顾,又回回有新意、有惊喜,殊为不易。这些费尽心思的谜作中,不乏佳构,而让我心仪的,就有上述这一则。
谜面直奔主题,“闲置土地,门也没有!”它是一句义正辞严的召唤,也是一个斩钉截铁的决心,更是一种物尽其用的理想。我相信在国家的倡导、人民的觉醒中,荒废土地的现象一定会越来越少,最终实现“零浪费”,把每一寸土,都用得合情合理。
谜底“桂”为广西的简称,家喻户晓,也是地理概念,照样紧扣主题。
面底的结缘则依赖于灯谜拆字,“闲”字拉上“土地”,再从中抛掉“门也”,得出“桂”字,先加后减,干净利落。“置”和“没有”分别作为加法、减法提示词,准确无误。
专题谜的取法很关键,由于面对的猜众往往是灯谜的圈外人士,要求运法尽量简洁,但是这样又很容易落入俗套,让谜味顿失。因此,如何删繁就简又能独出机杼,最能考验谜作者的功力。本谜的套路“闲+土地-门也=桂”,略有机关,并非一目了然,却也并不难猜,度把握得很好,而且拆法颇有个性,这样的作品,无论群众,还是谜人,都能欢迎和欣赏。
【05】
谜面:“但得一个并头莲,煞强如状元及第!”
谜目:探骊
谜底:联赛·中甲
作者:纪培明
《西厢记》天下夺魁,在于它“愿有情人终成眷属”的人文关怀。题面这句,出自崔莺莺唱词。当老夫人表示张生必须考中的顽固立场时,崔莺莺却认为“莲开并蒂”比“状元及第”更要紧,重情轻名的反抗意识令人动容。这个人物塑造,让《西厢记》摆脱了表现痴情男女离愁别苦的俗套,升华到反对封建礼教、否定世俗偏见的高度。“但得一个并头莲,煞强如状元及第”“蜗角虚名,蝇头微利,拆鸳鸯在两下里”
“张生,此一行得官不得官,疾便回来”,这一串千古绝唱因赏谜而重读,仍觉回肠荡气。人生中,有些东西,可能比功名利禄更值得珍惜,这似乎也是对今天的“应试教育”的一种警醒。
探骊是一种谜目变式,即猜射时不提供谜目,由猜者先猜目,再猜合目的底,两者结合扣合谜面。本谜“联赛”即为所猜之目,中甲,中国足球甲级联赛的简称,正是合目之底。全底别解为“联姻赛过考中第一”,恰当地诠释了面意,尤其是“赛”字,仿佛是莺莺心思的代言,掷地有声。面底一古一今,相差甚远,依赖别解的“桥梁”,突然有了“联系”,谜味也油然而生。
此谜展示了灯谜的两大艺术美感:一是“造底机巧美”。造底不单单只属于网络灯谜,而是早已有之的,探骊,其实就是一种造底。这种谜底,显然不是天生存在的固定底材,是谜人为了延伸谜底空间、扩大别解余地而发挥创造的。本谜底材“中甲”过于单薄,义扣几无出彩的可能,延伸出“联赛”,是创作成功的关键;二是“择面天成美”。我在《佳谜八说》里曾提出成句谜“二次演绎”的概念,它让别解更为委婉含蓄,体现了中国的传统美学理念。本谜在成功造底后,假如我们直接把别解意翻译出来为面,如“结合比考状元重要”,则不知逊色多少。现在,“结合”的意思用“并头莲”来形象描述,很有诗词韵味,“煞强如”又把民间口语融合进去,王实甫的高超文笔,被谜人神奇借来,浑然天成,不似创造,胜似创造。
古今一炉,神完气足!这是我对此谜的归纳性评价。本谜在石狮网络谜赛中第一次看到,当时即叹为妙品,而它出自政务繁忙的纪培明谜友之手,更令我意想不到。
【06】
谜面:重阳乡下菊花开
谜目:打中药二味
谜底:白芍、白术
作者:陈国庆
农历九月初九称重阳节,是汉族的传统节日。时值深秋,菊花正浓,历来重阳就有赏菊的风俗。唐朝诗人孟浩然有一首很出名的《过故人庄》,诗中写道:“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本谜谜面,仿佛就是这农家金秋野菊怒放的画面概括,虽然语言朴实无华,却充满着令人神往的诗情画意。
如此明白晓畅的面句,猜中药二,按一般思路,肯定是先奔会意而去,然而,这正中了谜作者精心布下的迷局。本谜竟然是拆字!
以“阳”叩出“日”,“乡下”为“丿”,“日”“丿”相依而成“白”,再以“重”(重复意)运“乘法”而得“白”“白”,至此谜底一半已经揭开。这一半析形套路较为平淡无奇,而另一半“芍”“术”的析出,却是本谜的惊艳之处。“菊”字“花开”而成“芍”“术”,视野独到、想象超拔。细看“芍”“术”字形,还真像“菊”字被“融化”后“花”了的形状,惟妙惟肖、堪称神似。
谜底“白芍”“白术”为两味常用中药。前者是“白芍药”的简称,为补血良方;后者有补气健脾、燥湿利水、止汗、安胎等功效。
谜面自然无痕、谜法别出心裁、谜底熟悉常见,这样的离合谜“佳”处不必多言。
关于拆字的优劣,有两种论调。一种是“唯纯是美”,认为谜底所有字素都必须是谜面字素的原形,有会意、借代等手法就是瑕疵;另一种恰恰相反,是“反对走光”,凡是字素能在谜面找到的,都算“半露面”,跟“露面”一样视为制谜大忌。本谜既非“纯形扣”(阳=日,会意),也非完全不“露”(比如“艹”,面底皆有),但在“友协杯”的评佳中却脱颖而出,可见法无好坏,谜做到妙处,依然是“恰好”二字。
【07】
谜面:眼睛、耳朵、鼻梁。
谜目:打一平望地名
谜底:三官桥
作者:龚海波
三官桥,文化古镇平望地名。平望多桥,旖旎河面上的一道道拱形古桥,历尽沧桑,让这片水乡既充满诗意,又有说不尽的故事。因而,也引起谜人创作的欲望。不过,“三官桥”这个底材,从成谜难度来说,却属于“谜气不足”的一类。
灯谜创作,底材“可别解力”的强弱,是成功与否的关键。底材若能天成别解,往往事半功倍。反之,底材几无别解余地,曲尽其意而语法不畅,更兼无法理想延伸,就会让作者陷入困境。有人可能会别寻形扣法,但是“三官桥”三字,形扣字素难免支离破碎,要做到面文遣词造句与谜法拆合机关的完美融合,十分不易。这样的底材,就是“谜气不足”,常常令人望而却步、知难而退。
然而,本谜作者却找到一种巧妙的解决方案,那就是:面底双别解和归纳法。
谜面截为两段。前段长,以“眼睛、耳朵、鼻”归纳出“三官”,谜底“官”字由“官员”别解为“器官”;后段短,仅一字“梁”,谜底以“桥”相扣。谜面“鼻梁”已非本意,一分为二各自呼应“官”与“桥”,别解手段颇有新意。这样一来,一个地名竟然和驴唇不对马嘴的三个人体部位联系起来,将“谜气不足”的底材,做得“谜味十足”!
谜人常以谜面正解谜底别解为谜道正宗,而视“面底双别”如洪水猛兽。我也主张在底材能够通顺别解的前提下,应尽量避免谜面别解。但是,面对那些“可别解力”薄弱的特殊底材,“面底双别”却是能化解难题,并把谜做得自然浑成的一把利剑。
我注意到,龚海波先生常有类似“剑走偏锋,出奇制胜”的非主流作品。比如“着眼未来”射“00后”,想象超拔、脱俗清新,也属于可读赏心的别致小品。
【08】
谜面:“桃李满城中”
谜目:打一带量食品
谜底:一市两木耳
作者:陆炜
汉字的一字多义、汉语的一语双关,是谜趣的无穷源泉。比如这个“两”字,既可当量词,又可作数词,跨度很大,腾挪之间,趣味横生。
“一市两”,本意“重达一市两”,现在从中断开,解作“一市/两……”,意为“一个城市中有两个什么”,此处“个”可以是其他量词。这个别解相当顺畅,又很好玩,必然会受追捧、被沿用,成为一种谜人惯技。
●桂江浔水汇梧州(中药冠量)一市两川连/秦涌,2002年作
●日照桃李开(农作物冠量)一市两花生/垆友,2004年作
●“满城桃李各嫣然”(食品冠量)一市两花生/陆炜,2008年作
●“若是琵琶能结果”(食品冠量)一市两花生/王东雄,2012年作
2002年的作品开辟了一条绝佳的谜路;
2004年的后出沿袭旧路而有所创新;
2008年的再次后出,虽技巧完全等同,但谜面转精,天然成句,且以描写生机的“嫣然”关映“生”字,极为传神!
2012年的第四次后出也是成句,也是“一市两花”,但却引入了一个古代趣典(有人送“枇杷”误写为“琵琶”,被人戏道:若是琵琶能结果,满城箫管尽开花),内涵增大,文化意味更浓,谜法上妙用启下,显然有新意。
而陆炜2014年的这条谜作,却又跳出“一市两花”的套路,移“花”接“木”,后出转新。
我们注意到,陆炜在觅得新的延伸可能“木耳”时,并没有照搬2008年用过的成句,那个成句显然比现在的谜面更丰满,但是作为关键词的“嫣然”,在谜底无法对应,于是他选择了“桃李满城中”这句宋词,让扣合显得极为干净,作为抢猜的赛题,这是相当可取的!
任何艺术,都存在“后出”的现象,灯谜亦然。后出容易,转精、转新不易,且出且珍惜!
【09】
佳谜榜历来牵动人心,引领着谜艺欣赏的方向、反映着灯谜审美的追求。在佳谜榜艺术风格的定位上,一直有两种看法。一种认为要百花齐放,不能一枝独秀;还有一种认为无所谓。我是倾向于后者的。
这次“平望杯Ⅲ”的十佳,则给我各种技巧争奇斗艳的视觉冲击,有一种谜风百变的心灵触动。
十佳中拆字、会意各有五条,平分秋色,这个比例大大超出当代佳谜榜“形义扣比例”偏低的一般值。拆字占据半壁江山,也许跟专题创作有关。的确很多专有名词不易顺畅别解,取道形扣,不失为良策。
五条拆字尽管谜法大类相同,细部也几乎为近似的纯形扣,即字素拆拼、变形,未涉及到借代、转义等。但在谜面意境的营造上,却各有千秋。
李创龙先生以“和番离汉土,辞亲心间苦”隐“潘柽章”,高居榜首,谜面叙述“昭君出塞”典故。从底材察觉到天然隐藏的“汉番”二字,应是促成此谜的契机,可谓眼光犀利。而化典离合,一旦做到自然无痕,必受追捧。
榜眼是朱建铭先生的“榻前三更琵琶低”射“枇杷梗”。子夜琴声低吟的情调惹人向往。“榻前三”析出三个“木”的乘法手段,也让此谜与其他拆字略有不同。“更”字的明企出乎意料,惯常先入为主的“变形提示词”,忽然成了“主字”,令人耳目一新。
马俊萍女士以“因付出真心,故相守白头”扣“做寿”,面文所指又忽而转向文学的永恒主题——爱情。再看杨建敏先生的“二下岳阳入华容”隐“陆晔”,竟然是行程描述。最为难得的是,华容县就属于岳阳市管辖。极为巧合!
最后一条拆字,是陈志明先生的“萤火迎月露,烛光映枯松,圃外鸟飞林,江边舟远行”射“莺湖公园”。面文类诗,意境绝美!萤火、烛光、月、松、圃、鸟、林、江、舟,这些古代诗词常见的意象居然都有,排闼而来、目不暇接,闲适美景令人心旷神怡。技法上盘根错节,看似凌乱,实则环环紧扣,精密而准确。“莺湖公园”作为平望的标志性场所,自然是个绝妙好地方,好地方配好谜面,堪称绝配。
五条会意四个成句一个自拟。利用前人写好的句子,追求天造地设的韵味,增添“二次演绎”、曲径通幽的含蓄美,依然是会意谜创作的主流。尽管都是会意谜,但面底照应的机关仍然各具特色。
张文元先生的“苟富贵,无相忘”扣“荣华、陈记”名列探花,走的是传统运典路线。读底最先入眼的“荣华”几无别解,其后的“陈记”却陡然翻作“陈胜会记住”,妙趣横生。如啖甘蔗,先清后甜,一淡一浓,对比鲜明而回味无穷。
高建川先生的“戡乱定四方”隐“平东路、平南路、平西路、平北路”,贵在集底气势恢宏。以五字天成短面消纳十二字长底,放得开、收得住,有一种抑扬随性、屈伸自如的艺术气概。
龚喜中先生以“江上往来人”射“中心河、中鲈”,“河中”顿读让人看到新潮佳谜榜的影子。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启下的手法让它迥异它谜,别有一番滋味。
郑天伦先生以“临难仁心存百姓”布面,辅以卷帘格,扣“安民、平望”。用格让此谜在榜中略显另类。我一向赞同“无格胜有格”,常痛心于谜外文化大咖(如梁宏达先生)的误会,以为谜至最高境界乃是用格。用格,是不得已而为之,是无法不用格之后的一种补救,终究是缺憾。当然,缺憾也可以美。比如卷帘,务必求倒读之后语意通达,如此谜之“望平民安”。
全榜唯一的自拟会意谜,是孙鉴先生的“连涨两天,股价走强”隐“重阳登高”。类似经济新闻报道语的谜面、传统习俗的谜底、“阳”字在股市里用到的别义,使此谜尽显灯谜艺术包容、诙谐的一面。灯谜之花之所以常开不败,就在于它雅俗共赏、奇正相生,可新可旧、亦庄亦谐。
“平望杯Ⅲ”十佳,有拆字、有会意、有成句、有自拟、有用典、有顿读、有传统、有新潮,和当下霸道的“成句+顿读”模式网络佳谜榜大相径庭。但我无法说出究竟哪一种更好。做佳谜犹如烹美味,无论是花样百出的满汉全席,还是单一食材的全羊宴,它都可能有引人举箸的魅力,关键还在于,你做的味道是不是正宗。
【10】
赛题不好做,抢猜赛题更不好做。
一个合格的、有良心的赛题,必须具备三个条件:熟悉的底材、精准的扣合、新颖的创意,而一个上佳的、动人的赛题,除了上述必备条件,还要有骨子里的趣味和美妙的艺术性,有时候,还得兼顾活动的主题。
能做到面面俱到的,无疑是灯谜赛题中的极品。这样的题,猜中者会拍案叫绝、如获至宝,就算猜不中,也会扼腕叹息、如失交臂。
前几日参加“名城姑苏”全国法治谜语邀请赛,有幸被特邀为嘉宾,和几位老师共同担纲出题重任。在这些琳琅满目的谜题中,便有几个是我特别喜欢的,当然并非个个绝佳,但总有几处闪光,引人入胜。
提出尊法与遵法,分清可为不可为(7笔字)还/吴建伟
贴心闺女(9笔字)娃/吴建伟
药量减半需调理(外国地名)里约/吴建伟
建伟兄是名警察,现任苏州灯谜学会会长,在我以往的经验里,他没有给我留下很深刻印象的谜作。然而,这三个题却让我眼前一亮,并由衷地佩服!
关于拆字,近来越来越反感细思文意不通的“谜人语言”,而心仪不拘形式、流畅自然的谜面。
这三个题的谜面就非常合我心意,无论是第一题的紧扣法治主题,还是二、三两题的深入生活,遣词造句均平正通达,毫无矫揉造作之感。
特别要说的是第一题。文意上几乎可以当作一条普法标语,从语言学角度分析,“尊法”(尊崇法律)、“遵法”(遵守法律),音同而意有别;“可为不可为”,重复字正说反说。读起来朗朗上口,甚至平仄也很协调,相当难得。
这三个题运法上都非常精准,后两题略显平淡,第一题却堪称惊艳,抵消法运用得不着痕迹、别出心裁,“提出”“分清”两个减法提示词十分有力;第二题的“贴”字也很有味;第三题的“需调理”似乎是闲字,实际上巧妙地提示了谜面析出字形后还需调动字序。现场有谜友猜出异底“约旦”,国名如果也算地名的话,“药量”两字各取一半确实也可以是“约旦”,但“需调理”三字就落空了。
设计大同小异(10笔字)读/汪寿林
数数三笔五笔,排排第七第五;一个日行千里,一个云霄腾飞(2016中国奥运冠军)马龙/汪寿林
本市拨打110(3字近代史词)苏报案/汪寿林
汪老是苏州代表性的资深谜家,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以脱俗清新的拆字名扬天下,至今那些经典作品仍为人津津乐道。
这三个题却只有第一个是他的看家本领,后两个另辟蹊径,可见老先生也喜欢换换口味。
第一题“大小”变形成“买”是老套路,但用成语“大同小异”来完成这个“动作”就很见功夫了。
第二题类似于民间谜语,充满童真童趣,特别适合年幼孩子。
第三题运用现在流行的“顿读词”手段,又紧扣苏州、法治两个主题,十分应景。
独立日2 (13笔字)暗/邱景衡
创业园里去创业(少笔字)元/沈人安
这是苏州两位老谜家的题,共同特点是拟面浑然天成,取法小巧玲珑,没有惊天手笔、不见繁杂机关,却如乡间嫩草、山里清泉,自有一种返璞归真之美。
今天中国女排获胜,打得波澜起伏(3字唐诗目)塞下曲/武骝
退役相聚看梨花(里约奥运国手)傅园慧/武骝
武骝老师是谜坛大家,创作力强大,常能敏锐捕捉最新谜材,尤其擅长剑走偏锋、出奇制胜。
这两个题就能看出他的“奇招”。最新最热的奥运题材,振奋人心的女排姑娘、招人喜爱的“洪荒女神”,在武老师笔下,活色生香。第一题直接以赛况赛果入谜,堪称奇巧;第二题底材极难成谜,妙用谐音,真可谓“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母亲是个倔脾气(旅游类网站,3字)驴妈妈/缪一松
治理青帮(斯诺克用语)清台/缪一松
霍建华表白成功(汽车品牌,2字)林肯/缪一松
松风兄是苏州能猜善制的一员大将,做谜量多质优,是题库不被击穿的坚强后盾。
这三个题各有特色。第一题得趣味之美,“驴”字别解令人忍俊不禁;第二题把拆字做得像会意,极其天然;第三题植入最新的明星情事,感觉很有爱、很温馨。
违反《宪法》必严惩(成语)不依不饶/龚海波
王牌保镖食量大(4字古代神话传说)精卫填海/龚海波
海波兄我之挚友,为谜会,尤其是赛题统筹,殚精竭虑。他做谜不拘成法、偏好海派,常有出其不意之举。
这两个题风格、内涵一庄一谐、大相径庭。前者宣传法治,谜底仅仅别解一个“依”字,语意完全翻新;后者画风突变,把一个家喻户晓的传说曲解得面目全非。这个谜,想到思路不容易,拟面也考验功力,比如用“王牌”来提炼出“精”字,就很传神。整个谜风趣幽默,猜中后笑翻全场,深圳的左右袒兄也不禁为之喝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