羡煞旁人肤色白(李清照词一句)独自怎生得黑
作谜:石纪鸿 赏析:邓凤鸣
自古以来,人们都认为美丽女性的肌肤应如洁白玉石一般,滋润而有光泽。如《诗·卫风·硕人》第二段:“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以生动形象的比喻,描绘了庄姜的天生丽质。此外,白居易《长恨歌》中描绘杨贵妃:“温泉水滑洗凝脂”,“雪肤花貌参差是”。犹如一幅幅纤微毕至的工笔画,细腻地刻画了美女肤色白皙,艳丽绝伦的肖像;令周围的人看了,不禁“羡煞旁人肤色白”。
谜底出自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词人整天倚着窗户守候,不知如何消磨漫漫长夜。“独自”本指失去丈夫的李清照,成了孤零零的一个人,谜中别解成“唯独自己”,反扣谜面的“旁人”。“怎生得黑”词中的意思为“怎么才能捱到天黑呢”,成谜后,与“羡煞……肤色白”遥相呼应,发出“肤色怎么生得这样黑”的感叹。“黑”由“天黑”转义“肤色黝黑”,令人莞尔。
全谜释义:某人在“羡煞旁人肤色白”的同时,反过来看看自己黝黑的肤色,不禁长叹一声“独自怎生得黑”。底面呼应,承前启后,一气呵成,顺畅自然。
“残菊飘零满地金”(2字纺织品名词二)土布、碎花
作谜:陈梨 赏析:邓凤鸣
宋?王安石《残菊》:“黄昏风雨打园林,残菊飘零满地金。折得一枝还好在,可怜公子惜花心”。明代冯梦龙在《警世通言·三卷》编写《王安石三难苏学士》,其中叙述:苏轼见到王安石《残菊》草稿有“残菊飘零满地金”的诗句,就在其诗稿上提笔续诗曰:“秋花不比春花落,说与诗人仔细吟。”王安石为了告诫苏东坡,就把他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后来,苏轼在黄州度重阳节时,邀请好友到后园赏菊,见菊花纷纷落瓣,满地铺金。苏东坡这时才明白菊花也有会凋谢的品类,只不过较稀罕罢了。
谜作者撷取“残菊飘零满地金”为面,扣合谜底,如诗如画。纺织品“土布”又称“粗布”或“家织布”,多采用全棉织造而成;多有规律的经向条纹,稍显粗糙;土法纺纱织造的“土布”是完全环保的产品。“碎花”是指布料上的碎花图案。在谜中,“土”由形容词“民间的”转变为名词“土地”,对应谜面的
“地”,恰如其分。“布”则由名词“纺织布料”转义为动词“散布”之意,扣合谜面的“满”,具化静为动之妙。“碎花”化身为随风飘落的金黄色花瓣,与谜面的“残菊飘零…….金”遥相呼应,展示金黄菊花凋残,纷纷飘坠的图景,令人惊艳。
谜作者通过“土布、碎花”,带领赏谜者走人秋天雨后园林“残菊飘零满地金”的美景,充分彰显灯谜的魅力。全谜吻合自然,剪裁巧妙,得化工的精神。
大河垂钓,两条上钩(字)漪
作谜:王小元 赏析:邓凤鸣
钓鱼是一项老少咸宜的户外健身活动,既能锻炼身体,又能修心养性。正如郑谷 《淮上渔者》所描写的:“ 白头波上白发翁,家还船移浦浦风。
一尺鲈鱼新钓得,儿孙吹火荻花中”。全诗展现一幅和谐自然,闲适安逸的垂钓风情画。
在一个风和日丽的周末,三五知己相约前往大河边垂钓。他们拿出鱼竿,装上鱼饵,然后将鱼线往空中甩出美丽的抛物线,最后落入水中,看着水面泛起点点的波纹,心里既兴奋,又期待。大家就这样手持钓竿闲坐岸边,一边聊天,一边安享钓鱼之乐。突然,其中一人感到浮漂一阵摇晃,往下沉了;于是屏住呼吸,欣喜若狂地把鱼竿拉上来,一条活蹦乱跳、又大又肥的鱼儿跃然眼前。不一会儿另一人的浮漂又有动静了,使劲往上一拉,又一条鱼跳出水面,在阳光下鳞光闪闪。
谜作者把以上的画面,拟成谜面:“大河垂钓,两条上钩”,实际暗藏字形与象形扣合玄机。“大”字踏实,“河”字分拆为“氵、可”两部分。接下来,以“犭”部首中的弯钩象形“垂钓”,弯钩上的两撇,就像上钩的两尾鱼儿,拼命挣扎,企图逃窜。最后把以上各字素:“氵、犭、大、可”,一一顺序排列组合,“漪”字豁然眼前。
此谜融增损离合与象形与一炉,结构紧凑,象形生动,充分显示谜作者运思熔裁之功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