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秋的门楣,目送暑假渐行渐远的背影,满满的,都是回忆。
进入八月后,连日的炎炎酷暑一路高温不下,好像划燃一根火柴,就能把整座天空燃烧地“噼里啪啦”响。这把火可真是热情,从月初,到月末,将整个八月燃烧得通体发光,发烫。如这天气一般的,是我那颗叮叮当当的心,忐忑,激动,兴奋......
七月末,去黄山聆听著名教育家魏书生等名师的班主任经验交流讲座。休息之际,同行的昌庆锋校长邀我参加合肥市职工灯谜比赛。这一邀,仿若一颗小石子,投入我的心湖,漾起层层涟漪。一直以来,我对灯谜有着特别的感情,浅浅的爱,深深的喜欢。奈何种种缘故,多年无缘亲近,只远远地,看它长成一棵树,站成我生命里的一道风景。亲近,是最好的相爱,世间人与人,人与物,莫不如此。心念至此,便答应下来。
想法很丰满,备战很骨感。尤其是对我这个门外汉而言,就像崭新的一张白纸。除了拥有满腔热情外,其他,一无所知。既然选择了远方,就只顾风雨兼程,无路可退。于是,我慢慢地沉下心来,从最基础的灯谜知识学起。手中的两本灯谜书,是热心的昌校长冒着热辣辣的正午阳光送来,捧着这份沉沉的期待,越发不敢懈怠。厨房里做饭时,手不释卷;等候孩子时,手不离书;临睡前,不翻看几页总感觉缺少了什么。恨不能把书里的每个字都烂熟于心。然而令人懊恼的是,从前的好记性去向不明,时常失约于我。好吧,用最笨,也是最惬意的方法,找来本子和笔,把看过的灯谜一条条抄写在本子上,走到哪,带到哪。利用时间的碎片,看上几眼也好。
为了便于交流,作为巢湖市灯谜协会会长的昌校长,很快建立了灯谜微信交流群。和我一起并肩作战的参赛选手,是两名年过五十,功底深厚的前辈。年轻的时候,他们征战南北,参加过全国各大灯谜比赛,获奖无数。时至今日,依然宝刀不老。会长每天在群里出示的训练题,他俩抢答得最快,实力相当,不分伯仲。我呢,起初默不出声,静静地看,悄悄地记,依旧老办法,把每天的训练题和公布的答案一一抄下来。就连喝水的间隙,也不忘背上几题。有了前期做的功课打底,我胆量稍稍见长,开始参与答题。但凡答出来的,无一例外,都正确无误,这无疑是一剂强心针,使我信心倍增。
除此以外,会长还专门举办了培训。因为缺席第一期的培训,当看到第二期PPT上出示的近百道训练题时,我完全傻了眼。别说抢答,单是看,就晃得我眼花缭乱。偶尔答出一二,这可着实急坏了我。在第三期开始的前几天,我要来优盘。这边刚忙完孩子的中饭,就立刻端坐桌前,对着电脑,先是一题一题地答,随后再一题一题地抄,等到抄完三百多道题目和答案,已是夕阳西下。离开电脑站起时,头晕,目眩,整个人像醉了酒一般。但是内心充满了无比的快乐。那样的午后时光,静谧,恬淡,安然,闻着窗外栀子花的芳香,看灯谜在纸间,在心间一一落户,那份喜悦无以言表。第三期培训重点是模拟抢答,仍旧是PPT的题目。这一次,对于提前做了功课的我来说,容易了许多,有一大半以上的答案我顾不上摁下抢答器,就能脱口而出。
所有的努力和付出都是为了等待这一天的到来。8月26日清晨,我们一行人踏上征程。天鹅湖畔,第十三届长三角城际工人文化宫联席会议在这里隆重举行。最令人期待的,是会后的两场灯谜比赛。我们作为巢湖市总工会代表队参加了第一场的“合肥市2017年庐州职工灯谜大赛”,共有20支代表队参赛。第一轮的笔猜赛风平浪静,最为紧张激烈的是第二轮的现场抢答赛。预赛中,作为新人的我没有太多顾虑,轻松,镇定,敢抢敢拼,和队友齐心协力,并肩作战,以总分第二名的成绩提前闯入决赛。进入决赛的十支队个个都是精兵强将。彼时的我完全没有了来时的紧张和压力,在此起彼伏的铃声中,我和队友沉着,冷静,抓住时机,先后各得十分,最终以总分第四的好成绩为本队赢得了团体铜奖的荣誉。随后进行的是级别更高的“合肥工会杯”长三角地区职工灯谜大赛。真可谓高手如林,精彩纷呈。看的我眼睛不舍得眨一下。在队友的热心解说下,我默默记住了灯谜界几个神一般的名字。
当我们无法靠近美好时,仰望是一种向往,更是一种尊重;而有缘慢慢接近时,珍惜,呵护,融合都是爱的表达方式。注定,今年的八月不寻常。这一路“谜”人的风景,落地,生根,终将站成我生命里最迷人的一道风景。
作者简介:
周丽,居巢湖之滨,与草木为邻。教学之余,煮字为药。安徽省作协会员,安徽省散文家协会会员,巢湖市作家协会副秘书长,作品散见《散文百家》《牡丹》《演讲与口才》《百家湖》《未来》《新青年》《妙笔经典》《做人与处世》《洛阳日报》《中国教师报》《新安晚报》等百家报刊,多篇散文入选《读者文摘.时文荟萃》《最美文》等丛书,多家杂志配发专版。获得“我读《爱莲说》”全国征文比赛二等奖,分获巢湖市第一届、第二届文学创作大赛散文、诗歌二、三等奖,巢湖市“康复杯”征文比赛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