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识灯谜,只道它是一种文娱的产物,至于其它,则不得而知了。
再遇灯谜,是在七年级时的社团选择。灯谜社,无疑是万紫千红中一抹跳脱的碧色。源于自身怯于表现,百般衡量下,终是放弃了灯谜这听起来就需要临场发挥的社团课。
七年级,我无缘与你。
重逢灯谜,是在七年级下学期返校之时。吕主任临时通知陆老师在班中选人,陆老师信手一挥,我便成了其中的一员。那时的我,紧张之余,绝未想到会与灯谜产生相逢恨晚之感。
暑假中的第一节课,刚入教室,我的目光便被桌上的抢答器吸引,满心无奈,却也别无他法,只得落座。
然而,当课程真正开始时,吸引我的,便不再是桌上的抢答器了。
玩转汉字的音形意,便是灯谜最大的特点。摒弃文字本意,加以别解,百转千回之中,令人抓耳挠腮。当谜底揭晓之时,却又有踏破铁鞋无觅处之感。因其难度高,又添“文虎”“春灯”等雅称。南朝刘勰在《文心雕龙·谐隐》中对灯谜做了高度概括:“谜也者,回互其辞,使昏迷也。或体目文字,或图像物品,纤巧以弄思,浅察以炫辞。义欲婉儿正,辞欲隐而显。”灯谜与生活息息相关,目光所至之处,无不可入谜。且灯谜规律多样,其规律统一称为“谜格”。现共有16种谜格,如徐妃,卷帘等。既增加了灯谜的难度,同时越发使“打虎”趣味盎然。
与你相知之时,便是说成一见欢喜也不为过的触动。因此之后的培训中我同样次次无缺席,堂堂皆恭听。或许是兴趣所驱,我便在此下了些苦心。两个月的短短训练中,从开始的抗拒反感转变为欣然接受,从小心谨慎升华为偶尔也敢跟着感觉走。灯谜暑期最后一节培训课宣布的参赛名单之中,我的名字竟也赫然在列。
一番紧张的敲锣打鼓之后,上海之行,欣然启程。
团体赛中,开始时我们的成绩遥遥领先,高居第三,久而不下。但当对位抢答赛开始时,或许是因训练时间较短,基础薄弱,或是参赛次数极少,资历较浅。二者皆有,我们逐渐处于劣势。而后来的集体抢答之中,我们又因迫切想重回前三的心态乱了阵脚,多次失误,分数越发低迷。在风险题阶段,因多次失误的阴影,反复改正答案,将原本的正确结果改为了些不知所云的答案……最终,收获团体铜奖。
有些遗憾,因为我们原本的目标是团体银奖;有些激动,毕竟我们第一次外出参赛便能代表学校与合肥市,与全国另外九支参赛队一决高下;有些欣喜,在比赛过程中,我们同样结识了来自天南地北的谜友,与传统文化更进一步接触与了解……千言万语汇为一句,幸而遇春灯,才得逢远游。
在赛后与吕主任与吴老师得交流中得知,两位老师意图发展学校乃至合肥市的灯谜文化,并戏称我们为“中国灯谜的未来”。喜出望外之余,我同样有些惶恐。之前的灯谜学习中,兴趣一直是我钻研灯谜的主导因素。但是没有哪一项爱好发展为事业的过程中纯靠“喜爱”支撑。灯谜为传统文化,更是如此。在今后亲近,学习,传承直至发扬春灯——这种中华民族独特传统文化的过程中,定会经历瓶颈期,疲倦期,甚至逐渐厌烦厌恶。在未来的学习过程中,自己的恒心与意志定是不可或缺的。对此,只想激励自己,不忘初心,方得始终;持之以恒,未来可期。无论如何,别忘记自己当初的一句“幸而遇春灯”。
屈指细数,我与灯谜,不过才相识3个多月罢了。然而我对灯谜乃至中国传统文化的感情,也称得上是“情比金坚”,弥足珍贵。同时感谢老师与学校的支持,让我方能遇灯谜,识灯谜,伴灯谜。
幸而遇春灯,方能识经典。此行愿长久,朝暮初心念。(合肥市第四十五中学橡树湾校区 八9班钱瑞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