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非物质文化遗产已成为中国社会颇具影响力的流行词语,非遗研究和抢救的呼声越来越高。随着非遗的概念逐渐进入大众视野,如何把灯谜作为一个非遗项目予以保护成了谜界的一个热点话题。若干年来,谜界的专家们对灯谜申遗的必要性、可行性以及工作内容、步骤等进行了富有建设性的探讨。诚然,我们最感兴趣的是如何以申遗为契机推动灯谜艺术的传承和发展。因此,继续在理论上对灯谜申遗问题进行探讨是非常必要的。
一、给灯谜申遗一个理由——我们为什么要推动灯谜申遗?
眼下,申遗在中国持续升温,各地申报热情一浪高过一浪。应该说,申遗热的出现,无疑会增强全社会对文化遗产的保护力度,但有些地方、有些项目的申遗明显带有商业炒作成分,存在庸俗化倾向。面对申遗热潮,我们必须冷静、理性、全面地进行审视,从思想上厘清申遗究竟是为了什么,从而明确灯谜申遗的必要性,端正灯谜申遗的动机。
我们推动灯谜申遗的动机,主要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来阐释:
(一)基于保护民族文化遗产的自觉意识。非物质文化遗产关乎民族身份认同和文化记忆,有着“民族身份的基因”“民族身份证”等美誉。灯谜作为中华民族的一种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就其本质来说,是我们民族的知识体系中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其价值毋庸置疑。在时下申遗的热潮中,我们推动灯谜申遗的目的非常明确,就是保护好老祖宗留给我们的灯谜文化遗产。
(二)基于传承和发展灯谜艺术的迫切需要。当前,灯谜艺术虽然有一定的群众基础,但它仍然是一门弱势的艺术,其传承与发展面临现代多元文化和全球化的冲击,其活动在一些地方存在衰退的迹象,具有一定程度的濒危性。为了不使祖先创造的这一优秀传统文化在我们这一代或下一代的手中消失,我们有责任将它传承下去。因此,推动灯谜申遗,争取政府和社会各界对灯谜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重视和支持,是灯谜传承与发展题中应有之义。
(三)基于推动灯谜艺术走向世界的必然要求。据可靠消息,今后中国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报“世遗”的项目将从国家级名录中筛选而出。先逐级申报地方非遗项目,继而申报“国遗”,最后争取申报“世遗”,是推动灯谜艺术走向世界的有效途径。“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在汉语热持续升温的背景下,将灯谜艺术推向世界,是我们对保护民族文化特异性,繁荣和发展世界多元化文化应有的贡献。
(四)基于广大灯谜艺术家的情感诉求。就像时下不少民间艺人竭力推动其所从事的艺术项目申遗一样,我们推动灯谜申遗,也是希望以此提高灯谜艺术的知名度,使谜人的社会角色得到更广泛认同。其实,在灯谜申遗这一语境中,无需讳言谜人的情感因素,因为我们推动灯谜申遗的根本目的是为了灯谜这一传统艺术薪火相传,让我们优秀的民族文化发扬光大。是以,建立在这一理性认识基础上的诉求,契合了当前社会的主流意识,这份感情是值得尊重的。
二、重要的是传承——如何借申遗东风促进灯谜可持续发展?
给灯谜戴上非遗的帽子,并不是我们推动灯谜申遗的终极目的;我们真正的目的是争取政府有关部门把灯谜纳入非遗保护范围,把灯谜这一有价值的文化遗产保护起来、传承下去。以申遗为契机,乘势而上,建立由政府职能部门主导的灯谜文化遗产保护长效机制,为灯谜的保护和传承创造一个有利的社会环境,促进灯谜艺术可持续发展,是时代赋予当代谜人,特别是谜界精英们的使命。
中国的文化保护工程是在现行政府体制下的行政管理。当前,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通过设立非遗目录,选定一部分非遗项目由政府重点加以保护和扶持,这就为我们推动建立由政府主导的灯谜文化遗产保护长效机制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遇。应当看到,尽管有些地方政府的申遗并非单纯以遗产保护为目的,其背后隐含着一定的功利目的,有着追求政绩或经济利益方面的考量,但是要增强地方政府保护文化遗产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我们总得先给他们一个“理由”,让他们觉得申遗、保护文化遗产可以推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值得他们去努力。一些地方已经或正在考虑将灯谜申遗,至少说明了地方政府开始关注或重视灯谜这一文化遗产,这是一件大好事,应该鼓励和支持。
在地方灯谜申遗的问题上,我们谜人最应该去做的,是推动地方政府将申遗的热情转化为保护非遗的行动。地方申遗的优势,在于他们一旦认准,往往热情高涨,乐意投入必要的人力财力。所在地谜人在参与这项工作时,要抓住有利时机,把申遗作为“引擎”,推动地方政府制订并落实灯谜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计划,特别是落实专项资金,使灯谜文化遗产保护既能成为申遗的手段,又能成为申遗的目标;使地方政府在追求经济社会效益的同时,能够将申遗的热情转化为保护灯谜文化遗产的实际行动。
三、并非题外的话——当代谜人应为灯谜传承和发展做些什么?
面对新形势,我们既要有形而上的思考,也要有形而下的作为。当前,灯谜申遗的具体工作,尽可放心地交给文化部门和谜界精英们去操作,对于大多数谜人而言,主要应该考虑的是如何为灯谜的传承和发展做一些有益的工作。
(一)勇于担当传承和发展灯谜艺术的责任。我丝毫不怀疑灯谜申遗的意义,但申遗只是保护和传承灯谜艺术的一种较好选择,而决非唯一选择。申遗成功可能会给地方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但更多的是一种光环效应,并不意味着该非遗项目可持续发展问题就得以解决了,其自身还要努力谋求生存之路,谋求未来的传承与发展。尤其是某些地方政府,成功申遗只是其唯一目标,保护文化遗产只是其申遗的手段,申遗口号喊得震天响,申报活动也搞得轰轰烈烈,但回归到现实中来,对非遗项目的保护和传承依然漠不关心。这种表面文章式的申遗,对保护和传承非遗并没有多少帮助,最多只是虚张了声势而已。因此,后续的保护和传承工作绝对不是一个轻松的话题。我们不能把全部的赌注押在申遗上,不能对灯谜申遗成功后政府有关部门对灯谜艺术的重视和支持寄予太多期望。传承和发展灯谜艺术,很大程度上还得靠我们谜人自身努力,当代谜人应责无旁贷地担当起这一历史责任。
(二)努力探索灯谜艺术自我发展新路子。非物质文化遗产要生存,生命力要得到延续,必须努力拓展它的生存空间,在此基础上才有可能谈发展的问题。当前灯谜活动总体上趋冷,重要原因之一是它不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在国家文化体制改革后,在文化部门有心扶持无力支撑的情况下,灯谜活动得不到强有力的支持而出现衰退的迹象。所以,我们虽然不赞同将灯谜完全商品化,但如果适度挖掘它某些具有经济价值的元素,使它具备一定的“造血”功能,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活动的资金问题而不必完全依赖政府的“输血”,这何尝不是好事呢?虽然这未免带有一点“庸俗”的色彩,但也是追随时代发展的需要。在商品经济很不成熟的宋代,尚且可以有一批靠展卖灯谜吃饭的职业谜人存在,而在商品经济如此发达的今天,灯谜反倒到了连起码的活动经费都无法筹措的地步,这个问题值得我们思考。
(三)毫不动摇地推动灯谜艺术创新。灯谜如果不注意创新,不强化它的“活态性”,对社会的发展置之不理,因循守旧,那么终将被社会所淘汰。为此,我们不能拘泥于“原生态”保护而忽视灯谜的创新,既要通过某些手段保留它的“原生态”,又要使它具有顺应时代的“活态性”。因而,一方面要开展谜史的回忆工作,进行必要的调查,特别是对于已经消失的谜种、民间谜语,应收集资料、实物进入博物馆,让后人有案可寻,保证灯谜“基因”优良地遗传;另一方面,要推动灯谜艺术创新(包括题材、谜法、活动方式等的创新),吸收有利于自身发展的因素,适应时代和社会环境的变化。当然,灯谜在保持活态性、追求适应性变化时,也要注意保持它的艺术特色,避免将它异化到失去灯谜的特质。
(四)扎实做好灯谜文化传承的基础性工作。灯谜文化遗产传承的骨干力量理所当然是我们谜人。开展常态化的活动,是对灯谜这种活态文化最好的保护。不管灯谜申遗是否成功,我们都要扎扎实实地做好灯谜文化传承的基础性工作。灯谜需要活动家,我们必须摈弃隐士习气,走出“茅庐”,走向大众,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灯谜活动,千万不能只沉湎于案头书斋而使思想失去了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