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址大全 资讯 新闻
会员中心 绘画 书法
活动 访谈 大师
楹联 灯谜 篆刻
书家 大家 风采
文艺 诗词 乐韵
视频 展览 网展
H
书架
曲艺 民俗 征稿 合作
你所在的位置:首页 >> 谜坛杂俎资讯 >> 谈“武安灯谜”现象
谈“武安灯谜”现象
来源:“武安灯谜”公众号 作者:石爱民  时间: 2019/4/14 23:26:06

灯谜,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它雅俗共赏,广为流传,深为人民群众所喜爱。武安方言将其称为“说事儿”、“破谜儿”或“打灯虎”,是人们元宵佳节期间喜闻乐见的一项文化活动。《武安县志》载:“昔时武安城内的有钱人家,每逢春节和元宵,于门外挂个灯笼,贴上几条谜语,名之曰:灯虎。”

灯谜活动在武安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和深厚的群众基础,据老人们回忆,晚清光绪二十年(1894),西城门边南台儿和紫金门内萧曹庙前都曾悬灯猜射。从自古流传的民间谐趣谜语,到清末民初的菜园“盛兴韩”家、南关街“苏记号”广货铺、后街马王胡同口“泰盛王”家等谜会,谜风遍及城乡。改革开放以来,武安谜事日益兴盛,上世纪九十年代,城内六个街道,争相举办谜会,特别是南关街小天桥谜会、西关街谜会、北关街谜会和东关街谜会,规模宏大,蔚为壮观。2001年随着武安灯谜诗词楹联协会和闲园谜社的先后成立,他们秉承传统,立足实际,开拓创新,先后举办了“武图杯”、“读书杯”、“武安新世纪杯”、“银华杯”和“邯郸成语”等全国性的灯谜专题创作赛。出版了《闲园商灯》、《西岭灯谜录》、《谜语入门》、《武安谜风》、《雅风》(1-12期)、《瘦叟谜集》等灯谜专著。其中,《雅风》会刊多次入选“全国十佳谜刊”行列,《瘦叟谜集》也被评为当年度的“十佳谜刊”。石爱民、李文林、张文庆、王香山、郭为民、李志强等一批灯谜爱好者走出武安,面向全国,积极参加“魅力安阳”、“全国旅游”、“长治工会”、“张家界”、“浏阳花炮”、“长安文虎”等各类灯谜大赛,多次获得“十佳谜作”、“优秀谜作”、“优秀射手”等奖项,“武安灯谜”逐步得到了全国灯谜界的认知和肯定。武安当地灯谜活动更是可圈可点:连续六年举办了“周末休闲谜会”300余场;结合元宵、元旦、六一等节假日,举办了西关街、东关街、古楼街、阳邑镇、“武安一中”、“实验小学、塔东小学”、“邯郸学院武安分院”、“金都商场”等大型谜会80余场次。特别是自2005年始,连续七年与市图书馆联合举办的 “武安市元宵民俗谜会一条街”活动,已成为武安人民群众元宵佳节期间必不可少的一道文化大餐,被武安市委、市政府确定为每年新春十大文化活动之一。2008年的“迎奥运、庆元宵谜会”被中央电视台一套《新闻联播》和二套《第一时间》予以了报道。2009年“武安灯谜”正式进入邯郸市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全国灯谜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刘二安先生在《闲园商灯》序言中赞誉:“在全国的县级市中,能达到这样成就的也并不多见,武安堪称佼佼者,如果能由灯谜界来评选“灯谜艺术之乡”,我自然会毫不犹豫地投武安一票。”全国著名谜家王寅丑先生将之称为“武安灯谜”现象。

“武安灯谜”由来已久,群众活动大多为人们因循传统,逢年节而为之。以前的灯谜作品大致分两种情况。一种是已射中的或口口相传至今(其中多为民间谜语,一小部分是当代谜友所记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谜人作品),或灭失;另一种是未揭底的则随谜人老去,谜会的起起落落,家人视其为无用“游戏”而丢弃。总的来看,记诸文字者寡。现在我们来研究这一课题,既古老又新鲜。邯郸市灯谜协会主席刘英魁先生在其博文中谈到“武安灯谜”源起时略提及两个方面:“古赵文化源起和武安商帮文化源起。”前者是基于地域的考虑,春秋战国时期,武安属赵,今武安又为邯郸下辖县级市。战国末期赵国思想家荀子著有《蚕赋》云“有物于此,儽攭兮其状、屡化如神,功被天下,为万世文。礼乐以成,贵贱以分。养老长幼,待之而后存。名号不美,与暴为邻。功立而身废,事成而家败。弃其耆老,收其后世。人属所利,飞鸟所害。臣愚而不识,请占之五泰,五泰占之曰:此夫身女好而头马首者与?屡化而不寿者与?善壮而拙老者与?有父母而无牝牡者与?冬伏而夏游,食桑而吐丝,前乱而后治,夏生而恶暑,喜湿而恶雨。蛹以为母,蛾以为父。三俯三起,事乃大已。夫是之谓蚕理。”此赋言隐而实指,谜理皆备,是一条较好的“赋体谜”,在中国谜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后者当是从本土特点考量,武安自古繁华,商贾云集,明嘉靖《彰德府志》载“武安最多商贾,厢房村墟罔不居货”。武安人不光在本地经商,更多地是走出武安,到全国各地做买卖。安秋生先生的《药鬼子》一书记载了武安人闯关东经营药材生意的故事。作为苏州市文物保护单位的“武安会馆”,就是清光绪年间武安绸缎界商人集资在苏州阊门内天库前兴建的。但可惜的是其中并未发现有关灯谜活动的痕迹。不过,从张森泰、白培炎等老人的口述里,清末民初的武安灯谜活动,与“商”结缘者众。当代,像“武安新世纪商场”、“新百商场”、“银华公司”等谜赛也都是与商家合作开展的。

除此之外,还有两点也应引起重视和探究。一是殷商甲骨文源起。明、清两朝,武安属彰德府(今安阳,为甲骨文的发现地),两地距离很近,不到两小时车程,流传至今的许多民间谜语相同或相近。现在人研究谜史,提到最早的材料是《尚书·汤誓》中的“时日曷丧,予及汝偕亡”(夏末),再往下就是《周易》中的“归妹”(周)等。其中殷商与谜的关系却没有文字记载,但谜作为文字的衍伸,与我国最早的文字体系殷商甲骨文自然会有千丝万缕的联系。陆滋源先生在《中华灯谜研究》中就曾引证了一片甲骨,指出象形文字中的表意图形是“一种隐意的语言”,即“谜”的前身“隐语”。刘二安先生更是在《甲骨文与中国灯谜的起源》一文中,从汉字结构规律“六书”:象形、指事、假借、形声、会意、转注的角度,深入剖析,以“谜”眼“窥见谜的胚胎”。二是唐宋“说话”源起。“说话”是唐宋时期较流行的一种说唱艺术,其中包涵“商谜”(宋代对猜谜的一种说法)。关于“灯谜”或“谜语”的称谓,在武安只是近二、三十年间的事,以前方言叫作“说事儿(shuō/sénr)”、“破谜儿 (pò/mèir) ” 或“打灯虎”。将“说事儿”与“说话”两者进行比较,不难发现,“说事儿”无论从读音,还是从含义上虽然与“说话”不尽相同,但多少都有一些沿袭。关于这点我在《武安谜风序·武安谜语漫谈》中有较详细阐述,在此不再赘言。

新世纪以来,纵观全国灯谜界,陆续出现了“石狮灯谜现象”、“漳州灯谜现象”、“澄海灯谜现象”、“晋江灯谜现象”和“河南灯谜现象”,近来又有广东深圳、陕西西安、四川新津等地灯谜活动势头正劲。他们举办全国灯谜大赛,广邀谜界同仁,各领风骚,成绩斐然。苏德友先生在《中原灯谜文化的传承和变异》一文中,对其中的几大灯谜现象进行了中肯的比较和品评。那么,拿“武安灯谜”现象与国内其他灯谜现象相比较,不难发现,他们之间有许多共同点。一是时间的连续。特别是自上世纪八十年代至今,三十年来,武安谜事活动不断;二是活动的普遍。不论是在武安市区,还是在乡镇、街村,以及厂矿、企事业单位、商场、学校里都曾举办过大小不一的谜会。当地谜友沙龙、邯郸地区谜友联谊活动近年来也相对增多;三是谜人的执着,武安有一大批高素质的谜人队伍,他们不图名利,默默奉献,对灯谜情有独衷,执“谜”有悟。像李天云病中写完《谜语入门》,像白泉瑛和白海波、杜凤祥和杜宏全、李锁的和李志强、王香山和王晓亮都是父子相传,薪火坚守;四是阵地的创建和持续。武安灯谜阵地一个是会刊《雅风》,《雅风》记录谜人的作品、谜人的活动,十年来准时出刊,从未间断。还有一个就是“周末休闲谜会”,作为传播灯谜基础知识,联系谜人的日常活动阵地功不可没;五是市委、政府的支持,无论是以往城关镇各街竞相举办谜会的热闹,还是如今“灯谜一条街”的盛况,都得益于市委、政府出台文件,从政策给予的肯定和支持;六是传统与现代的结合,在秉承传统的同时,积极探索,注重开拓,南关街青泉谜会和小天桥谜会,都曾邀请邯郸的刘英魁、韩彦荣、任志广、赵宏亮,峰峰的郝汉涛、卫国、王文龙等谜友前来助兴主持,将新的谜风带入本土。新一代武安谜人更是积极参与全国灯谜活动,组织举办全国性的灯谜创作赛,将“武安灯谜”推介给全国,将全国谜人的作品引入武安灯谜活动中。同时,随着网络时代的来临,武安谜人先后创建了“西岭”、“北郭虎痴”、“西岗虎”、“一香飘飘”等以灯谜为主要内容的博客,成为对外展示“武安灯谜”的一个个窗口。

以上这些特征,武安如此,在其他灯谜活动好的地区也大致类似。不过,细细分析,还是有一些相异的地方。突出表现为:许多地方似乎以搞全国性、全省性的大型谜会为多,较侧重于谜人和谜艺之间的交流,谜人之间的交流和活动更频繁。而“武安灯谜”则更偏向于突显群众灯谜活动和年节文化活动。在参加全国灯谜活动时,与各地谜人们交谈,发现很多城市仅限几个或十几个谜人在玩谜,偶尔有商家举办灯谜活动时,他们也只是被动地参与。一些网络谜人,甚至可以说是一些高手,只是眷恋于自己的精心创作,徘徊在谜人自己的圈子里,奔走在全国性的各类谜会之间,然而与群众的面对面灯谜交流几乎为零。当时的确有些不理解,在组织一次小学生谜赛制定谜题时,在众多谜作中很难选择,新的、有针对性、适合小学生猜射的“普通”作品少得可怜,为此曾感叹“比赛过后,细细思量,感到我们灯谜界现在的引导方向可能有误。大家都在挖空心思去制作精采的灯谜,难之又难,特别是一些偏颇的网络灯谜,只讲谜法,毫不考虑他的实际应用。而且这一趋势却备受谜界许多人的追捧,如此下去,谜将危矣!”,在一次有关灯谜的讨论中说:“灯谜历经千年,终于走出了封闭的书斋,但仅仅几十年功夫,就又要回到秀才的温床上了。”(原话记不切,大体意思如此)现在回思总结,灯谜这种多元化的发展,对中华谜坛其实都具积极意义,会从不同方面更好地推动灯谜的进一步发展。至于以上一些现象,究其原因,或是一些地方传统上本就缺乏灯谜的群众氛围和环境,现在一些谜人凭个人的爱好,用单薄的力量根本无法突破自己的小圈子,将灯谜发展成为群众认知度高的活动。于是,只能退而求其次,努力从个人的谜艺上寻求提高,在网络上、在谜人自己的交流上为灯谜事业增砖添瓦。不过,将灯谜活动发展成为群众广泛参与的文化活动或具有典型代表的年节文化活动终应是灯谜活动未来发展的主流。单从这点上来看,“武安灯谜”恰是在浓厚的传统群众文化活动和元宵佳节猜灯谜年节文化活动不断推动下发展起来的。武安当代谜人都是在“灯下”熬出来的,都是在一个个的灯谜活动影响下成长起来的。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到九十年代中期,武安城区仅十几平方公里,元宵节一到,北关街、南关街、东关街、古楼街、图书馆、武安酒厂等各类谜会就多达八、九家,记得那时,大伙儿上街逛灯、猜灯谜,谜友们更是从这家谜会转到那家谜会,又从那家转到这家,至夜深而不知疲惫。新世纪以来,更是发展成为武安市灯谜一条街、西关街灯谜一条街、武安新世纪商场灯谜艺术节等,万条灯谜闹元宵。灯谜,在武安这块土地上已经扎根于百姓的意识中,得到大家的广泛认同,每逢新年、元宵节到来,“灯月交辉三五夜,看火树光腾,银花焰吐,凤鸣西岭鱼龙舞;谜人互映一重春,喜山呈倒影,水作横流,虎啸东衢燕鹤翔。”人们都会不约而同来到谜会现场,猜不猜得着谜没关系,就是来品味生活,就是来感知“年味”。

当然,“武安灯谜”还存在许多不足,比如申请全国灯谜艺术之乡,2007年就曾有过提议,但至今还没有切实的推进;“武安灯谜”申遗虽然早在2009年就被确定为邯郸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但之后在申报省级、国家级的进程方面相对河南安阳、四川新津等地来说较迟缓;由于缺乏资金的支持,至今全省性、全国性的大型现场谜会还没举办过。同时,还应清醒地认识到,从实际意义上看,还没有真正打响“年节文化”这一品牌,品牌效应并没有得到充分发挥。这些都需要武安谜人的共同努力,需要各级领导和各界有识之士的大力支持。

愿“武安灯谜”之花越开越艳,愿武安灯谜事业拥有更加辉煌的明天。

二零一二年十一月五日于西岭斋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大师网的立场和价值判断。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会员服务 法律声明 产品服务 诚聘英才
版权所有:大师网 网站备案号:粤ICP备14061578号-1
Copyright 2011 Enterprise Management Training
Center All Rights Reserved |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