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制件的概念。预制件术语,源自建筑行业,主要指按照设计规格预先制成的钢、木或混凝土构件。用于灯谜,主要指预先准备用于制作灯谜的一些基本扣合。解剖灯谜,尤其是形扣谜,有一个共同特点:基本上都是由一些基本扣合组成。如“日出蝌蚪游,月落水草荡(食品一)香肠”,其中,“蝌蚪游”扣“禾”,就是一个基本扣合。对于制谜而言,“蝌蚪游”扣“禾”就是一个预制件。如果再搜集可以扣“禾”的其他表现内容,如“初秋”“前程”“夜来香”“秋灯黯淡”等等,那就等于拥有了一系列可以扣“禾”的预制件。当遇到谜底含“禾”部件时,也许这些预制件将会发挥预想不到的妙用。这就是发现、搜集、储存预制件的价值所在。近日收到张松林君寄来《灯谜创作小辞典》,其由张松林、徐成堂合编,分部首类、部件类、单字类、谜法类、别称类等,既有形扣素材,也有意扣素材,内容十分丰富,堪称“谜途宝典,值得拥有”(杨耀学语),相信对有心人制谜将会起到很好的帮助。
预制件的结构。“蝌蚪游”扣“禾”,底材“禾”是单字,这是最基本的结构。《灯谜创作小辞典》收录的,都属于这些固定式的结构。而且,也只有固定式结构的预制件,才方便归类,也方便检索。不过,在创作实践中,还可发现,其实,还有一些扣合,并不是固定式结构。如“中国崛起”扣“玉山”;“锋芒初露”扣“钅、艹”;“奋勇前进”扣“大甬”;“盗贼蜂起”扣“次、贝、虫”,等等。也就是说,有些预制件不一定局限于单个部件、部首或单字,可以是2个或2个以上的部件部首或字。如“盗贼蜂起,张狂如初(商业名词一)独资”,就源自“盗贼蜂起”扣“次、贝、虫”这一预制件。可以这么说,找到好的预制件,往往意味着制谜完成了一半。
预制件的应用。使用预制件进行创作,通常有两种方法。第一种是从底材入手,制谜流程主要是:将底材(单字或词)拆成若干部首或部件→选择适合的预制件进行创意对接→将对接出来的创意进行加工→制出灯谜。如为“湖”字编制谜面,制谜流程如下:
制谜流程:拆字→选预制件→预制件创意对接→创意加工→拟出谜面
|
拆分“湖”
|
预制件的谜面表达
|
氵
|
江边、湖畔、渡头、满头、先河、无法去、演出后、藏起泪眼……
|
古
|
十口、变态叶、吃苦头、故居前……
|
月
|
头脑、胸前、朝后、背后、后期、西服、朝前走、明日去……
|
成品:清辉撒向古渡头(字一)湖
|
第二种方法是以预制件作为制谜思考的出发点,其制谜流程是:选取预制件→延展第一底材→筛选合适的目标底材→思考新延展部分的谜面表达→拟出谜面。下面举例讲解:
1.确定预制件。如确定预制件“莫高窟”扣“屈”作为制谜出发点,那么“屈”字就是第一底材。
2.第一底材延展。围绕“屈”字,运用发散思维,通过加偏旁、部首、笔画或字词等方式进行延展,使其组合出形形色色的不同字或词句。如:掘、倔、委屈、屈原、屈指可数……等等。
3.选取其中的“屈原”作为目标底材。
4.重点思考新延展部分——“原”字的谜面表达方法,如“了心愿”“开源节流”,然后与“莫高窟”进行创意对接。
5.谜面加工,拟出谜面。即“莫高窟前了心愿(先秦诗人一)屈原”
制谜流程:确定预制件→延展第一底材→选择目标底材→分析新拓展部分的谜面表达方法→制出成品
|
确定预制件
|
“莫高窟”扣“屈”
|
第一底材“屈”拓展
|
掘、倔、委屈、屈原、屈指可数……等等
|
选取“屈原”作为第二底材
|
重点分析新延展的“原”字的谜面表达方法
|
了心愿、开源节流……等等
|
成品:莫高窟前了心愿(字一)屈原
|
预制件的意境。意境是文艺作品中描绘的生活图景与所表现的思想情感融为一体而形成的艺术境界。预制件形形色色,有意境一般和意境较好之分。如“一”字,如果在谜面用“开始”来表现,其意境就相对一般,但如果用“挂帅出师”来表现,其意境就相对较好。又如“点点”扣“丷”,其意境相对一般,而“引领未来”扣“丷”,其意境相对较好。从“引领未来”扣“丷”预制件入手,制作出“使命在前,引领未来(字一)伙”。从“闺中少妇”扣“圭女”预制件入手,制作出“枝头鸟儿双栖,闺中少妇独倚(三国人一)娄圭”。从“走基层”扣“走云”预制件入手,底材延展到“赵云”,然后重点分析“乂”的表面方法,如“希望下去”,并与“走基层”进行创意对接,制作出“希望下去走基层,先看百姓啥诉求(三国人一)赵云”。由此可见,发现、储存好的预制件,往往决定所制谜的质量。可以这么说,预制件的表现内容有正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