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谜语是我国民间文学的一种特殊形式,具有典型的文学性。创作谜语涉及遣词造句、营造意境、运用描写方法、运用修辞手法等诸多技巧。谜语的创作技巧,对学生作文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谜语,创作技巧,学生作文,有益启示
谜语是我国民间文学的一种特殊形式,古称“廋(sōu)辞”“廋语”或“隐语”。谜语几千年的发展过程,使其日臻完善。新时代众多的谜家谜人以及爱好者,纷纷加入到谜语的创作队伍中来。谜语具有典型的文学性,其创作技巧涉及很多方面,比如遣词造句、营造意境、描写方法的运用、修辞手法的运用,等等,不胜枚举。一则则优秀的谜作,学生耳濡目染,其猜射、品赏学习的过程,也就是他们累积素材、丰富语言、提高写作能力的过程。一些学生在教师、家长的指导下,自己主动尝试创作谜语,更是一种难得的体验。
一、遣词造句
谜作者在创作谜语的过程中,或对谜面修改润色以使其文从字顺、富有文采;或对谜目进行一番推敲,使其指向明确、宽窄适度、适宜猜射;或对谜底进行审视调整,使其与谜面严丝合缝。这些创作的细节,不可避免地要涉及遣词造句。
例:①惊涛如雷船靠港,风平浪静又起航(八字俗语)响水不开,开水不响(通过顿读为“响水/不开,开/水不响”发生别解)[作者:骆岩]
②生,似一线悬空;亡,如烛火幻灭(外国名著)牛虻(“生”去“一”;“烛”去“火”加“亡”)[作者:辞明]
③像蝴蝶,像飞鸟,乘着风儿天空飘。一根线儿拴住它,怕它调皮到处跑。(打一物)风筝[作者:戚万凯]
此三则谜语都具有文采斐然的特点。①②是文义谜(狭义的“灯谜”),且是文义谜中最常见的两种制谜方法——会意法与离合法的代表;③是事物谜(民间谜语、儿童谜语)。这三则谜作得以成功,与谜作者认真地遣词造句是分不开的。和它们一样的许多文采飞扬、独具匠心、脍炙人口的精品佳构,彰显了作者纯熟的制谜技巧和深厚扎实的文学根底。
例:④风雨空中雁阵斜(字)佩[作者:柯国臻]
舒放在《柯国臻灯谜创作的画面意识浅析》中说:“在灯谜创作构思时,他熟知从文的套路,必定有众多的生活画面呼之欲出,从而使他运用文学的技法将之按灯谜的规则细心地刻画出来。柯先生强调与渲染画面的手法很多,为主的有以下三种:1.诗化的句式增添画面的韵味。2.以‘动态’增加谜作画面的生动与活力。3.从古诗文中择取佳句。”“文采不是靠形容词堆砌而成的,哪怕是最普通平白的话,只要营造了情韵和意境,给人以美的感受,就展示出文学的魅力。灯谜尤其是它的谜面有了画面意识,制谜时就能加强文学效果,使谜作美化起来。灯谜的许多规则其实就是用文学的手段而产生的,像比喻、借代等。”像这则谜语,谜面虽没有华丽的词藻,但画面感十足。其中的“斜”字(《汉典》释义:作动词,侧着移动),既以之切合“人(雁阵)”斜成“亻”,又使面句描绘的画面更加充满韵味。
例:⑤红英落尽青梅小(水果形态描述,3+2)无花果不大[作者:蔡芳]
此谜谜面系宋代寇准《踏莎行·春暮》中的一句诗,谜作者慧眼识珠,将它与“无花果不大”加以绾合,相应的,对一般性谜目“水果”加以适当延伸,得到新谜目“水果形态描述”。按“水果形态描述”,谜底顿读为“无花果/不大”;按“红英落尽青梅小”,谜底应顿读为“无花/果不大”。谜底的顿读带来谜底的别解,使全谜散发出芬芳迷人的“谜味”。这种顿读技巧,对学生习作过程中的遣词造句有某种指导意义,即避免因为“词义不明确、句法不固定、层次不分明、指代不明”等原因而让句子产生歧义。
二、营造意境
蔡芳先生在《燕江赏灯录》中说:“‘意境’是文学艺术作品通过形象描写表现出来的境界和情调。营造意境不仅需要灯谜美学的修养,还需要谜外的功夫。在成谜手法和扣义已定的情况下,寻找不同的切入点,可使谜作立意提高,境界得到升华,获得异乎寻常的艺术效果。佳谜应当达到‘意境独特’的艺术高度。这里所说的‘意境’,不单纯指谜面造语的意境,它是谜作底面互融、别解扣合后的总体艺术境界。只有创造出独特的意境,灯谜作品才能感人、动人,引发人们心灵的共振。谜作能够阐发哲理,给人启迪者为最佳意境。底面搭配语境相称,即如对联下联语境、气魄要高于上联一样,谜底别解义所表现的意境也要高于谜面的意境,便是营造佳谜意境的基本要求。”
例:秦淮月里棹西来(食品)榛仁[作者:黄冬妮]
广东竹意在《诗谜合璧,韵味隽永―――浅析黄冬妮(冬妮娅、donia)自撰谜面创作风格》中说:“读此谜面,忽觉一股浓浓的诗韵拂面而来,沁入胸怀。秦淮即指秦淮河,是古时疏水的主渠道。诗的意境无殊于杜牧《泊秦淮》前两句:‘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但见稀烟绕堤,月色朦胧,笼罩着冷水寒沙,木兰小舟从西边轻轻地划来。谜面古韵浓郁,音律协调,读之琅琅上口;拆合上也绝不逊色,通过谜面顿读,‘淮月里’可扣出‘仁’字,‘棹西’即取方位扣出‘木’。读此谜后敢问君:‘榛仁味香还是此谜味香?’”
三、描写方法的运用
(一)白描与细描
例:国字脸,八字眉,张开大嘴显无奈(网络文字)囧[作者:王复陈]
鲁迅把白描这种在写作中常用的描写方法归纳为:“有真意,去粉饰,少做作,勿卖弄。”白描的描写方法在谜语的创作中也是很实用的。上谜采用象形、会意双扣之法,以简洁的语言“国字脸,八字眉,张开大嘴”表现“囧”三部之特征,以“无奈”示“囧”之意思。像这样运用白描手法创作谜语,往往着墨不多,不添任何背景,不作一点烘托,简捷地勾画出待揭示事物的形象,或表现出它的主要特征,给人深刻的印象。
例:身上洁白如玉,心中花花绿绿,白沙滩上打滚,清水池中沐浴。(食品)元宵
本谜作者巧妙地使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用细腻的笔触将元宵的内外特点以及制作经过刻画得淋漓尽致。这种运用细描手法创作谜语,往往对待揭示的事物进行细致入微的刻画,文字绚丽多彩,各种修辞手法应运而生。
(二)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
例:①小小白花天上栽,一夜北风花盛开。千变万化六个瓣,飘呀飘呀落下来。(打一自然现象)雪
②江上一笼统,井上黑窟笼。黄狗身上白,白狗身上肿。(打一自然现象)雪
谜①谜面相当于是隐去了题目的咏物诗,每一句都直接对雪花进行描写,为正面描写。谜②用诙谐幽默的语言描写雪景,不着一个“雪”字,除首句暗示“江上一笼统”之全貌外,后边均为特写,由色及态,均没有直接对雪进行描摹,而是通过对雪境中的物的描写来间接表现雪,所以本谜侧重于侧面描写。
(三)情与景
1.单纯写景
例:半江瑟瑟清波漾(拟声词)汪汪汪汪[作者:赵轲]
此谜以“半”为谜眼,分别取“江瑟瑟清波漾”的一半,经重组得底“汪汪汪汪”。碧绿的江面漾起清波,这是谜面本义,单纯写景,不料却暗藏玄机,谜底的四个“氵”与四个“王”都在景中。
2.单纯抒情
例:①“我们的党真伟大”(《百喻经·五十六·索无物喻》句一)道中共行[作者:王小元]
②奉献一生给中国,哪里需人去哪里(猜模范党员)牛玉儒[作者:陈国庆]
此二谜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谜面语句给读者的感觉是人们正在直言表白、倾诉,对祖国和党的热爱之情坦率而真挚、朴质而诚恳。但谜底的析出方式截然不同:例①采用的是会意法,谜底通过顿读为“道/中共/行”产生别解与谜面扣合,其中的“道”由引号扣出,义“说”。例②别解在谜面上,通过离合法得底:“生”去“一”得“牛”,中“国”取“玉”,“需人”合“儒”,“哪里”与“去哪里”自行抵消。
3.情景交融
例:帆点点,泪流点点,默默无语;人如画,风光如画,宛在眼前(诗词格律用语)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作者:连亚云]
此谜数点法、会意法、数笔画法、会意法相继使用,猜出谜底后再读谜面,不禁让人浮想联翩:风光如画的江边,有人目送帆船渐行渐远,人伫而无语,眼里却噙满泪水,不经意间泪珠一滴一滴地滑落;佳人已去,却仿佛就在眼前。在这则谜中,谜作者通过对环境的描写渲染离别的气氛,一个“泪”字点其情,使所写的风光成为饱含离情之物,使全谜蒙上了离情别绪的浓郁情感。这类情景交融的谜作堪称上品,它让学生在积累词句的同时体悟人间的真情实感,对他们写出内容具体充实并饱含深情的作文是大有裨益的。
(四)动与静
例:荷展池塘静,莲枯雨声喧(八字俗语)开水不响,响水不开[作者:武骝]
此谜谜底通过顿读(“开/水不响,响水/不开”)发生别解,很好地拢扣了谜面的意境。静谧的池塘,荷花悄悄地开放;雨声喧闹之时,花儿已凋谢。视觉之动、静与听觉之动、静,在不同的时间呈现,它们相得益彰,相映成趣。再三拜读面句,竟有某种不可言状的感慨。在谜语的创作中,若能将动态描写与静态描写巧妙地加以结合,以静写动,以动衬静,则可塑造栩栩如生的文学场景,这比孤立地写静态或动态好,给人留下的印象往往是极其深刻的。这类谜作具有趣味性与文学性高度统一的特点,特别对学生写景状物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五)用典
“据事以类义,援古以证今。”这是刘勰在《文心雕龙》里对“用典”的诠释。在书面或口头表达中引用古籍中的故事或词句,谓之用典。用典可以丰富而含蓄地表达有关的思想和内容。在谜语的创作中用典,可起到美化面句、充实内容、丰富内涵等作用。
例:“博望坡军师初用兵”(四字赛事报道语)首战亮点[作者:郑长彦]
谜面出自《三国演义》第三十九回《荆州城公子三求计 博望坡军师初用兵》,为该回题目后一句。诸葛亮字孔明,刘备帐下军师,众所周知。刘备曾说“吾得孔明,犹鱼之得水也”。然说这话时,孔明还不曾真正施展抱负。博望坡一战,是他初次用计。此计即为火攻。罗贯中为了写好博望这一烧,尽兴地作了多处衬染,只有对原文细加品读,才有酣畅淋漓的快感,也才知这“火”的份量。这“火”是中国俗谚“新官上任三把火”的第一把火。这“火”使夏侯惇统领的十万曹兵所剩无几。有诗赞曰:“博望相持用火攻,指挥如意笑谈中。直须惊破曹公胆,初出茅庐第一功。”这“火”不仅让曹操一年内没敢来攻打刘备刘表,更重要的是使诸葛军师树立了威信,让关羽、张飞等部将心悦诚服。此谜的着力点也正是在这“火”字上。单从面句八字看,无“火”之讯息,只有根据事件出处方能洞悉。这就是用典法。谜底“首战亮点”的“亮点”,本是用来比喻有光彩而引人注目的人或事物,但在与谜面绾合时却别解为“诸葛亮点”,“点”转而取义“引火”。纵观全谜,谜面朴素大方、优雅含蓄;谜底经别解趣味盎然,形成拢意与用典的有机结合。
四、修辞手法的运用
例:①人生如品茶,心清情自逸(19笔字)藻(“人”生得“茶”,反之“茶”去“人”;“品”直接入底;“心清”去“情”余“氵”。)[作者:陈继耿]
②头戴玻璃平顶帽,身穿银白铁长袍,夜里睁开一只眼,东看看来西瞧瞧。(日用品)手电
③刘邦闻之则喜,刘备闻之则悲(字)翠
谜①中将“人生”比喻为“品茶”,表达了人的那种闲适恬静的生活情趣。②运用生动、形象、活泼的拟人化语言,使“手电”具有了人的外表和动作。③刘邦之所以喜,是因为其对手项羽死去(卒);刘备之所以悲,是因为其义弟关羽死去。一“喜”一“悲”,形成鲜明对比,强化了表现力,给读者以深刻的印象。
人们在写文章时,为表达清楚自己的思想感情,或说明自己对有关问题、道理的见解,有意引用前人的诗词曲句、格言警句等,这就使用到了“引用”的修辞手法。谜学中有“成句挂面”的说法。成句挂面,即直接采用古诗词曲句、格言、俗语等现成的句子为谜面。成句挂面,实际上就是在谜语的创作中使用了“引用”的修辞手法。成句运用恰当,所制之谜面美底雅,意境深远,令人回味无穷。如:
“长安一片月”(地名)白帝城[作者:夏之时]
谜面出自李白《子夜吴歌·秋歌》。“白”乃月色;“长安”是诗人所处唐代的都城(皇帝所住),因此扣“帝城”。曾令禄先生评价此谜说:“谜底本是完整的地名,被分拆成‘白/帝城’入谜,当是熔诗情、谜趣于一炉,既显顿读造底之巧,又存原诗意境之美。”
以上谜作,从谜面就可以看出所使用的修辞手法,即具有显性的特点。有些谜作,修辞手法是隐性存在的,即单从谜面看不出来,其修辞手法体现在谜面与谜底扣合的思维过程中。如:
柳飘桥畔平堤前(贵州桐梓景点)杉坪[作者:陈纯森]
此谜把“杉”中“彡”比喻为迎风飘动的柳条。
砍头还能想,挖心我还有(打一字)惫[作者:hyzgoogle2]
此谜令人浮想联翩,单看谜面,“我”可指孙悟空。但面底扣合时,“我”却可别解指“惫”字,犹言“惫”在自述“砍头还能想,挖心我还有”[“惫”去头部,余“思”;“惫”去“心”余“备”(具备,还有)],暗含拟人化手法。
结语:谜语是我国民间文学的一种特殊形式,它具有典型的文学性,其创作技巧涉及遣词造句、营造意境、描写方法的运用、修辞手法的运用等诸多方面。谜语的创作技巧,对学生作文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