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论述中华灯谜文化蕴含的社会时政、传统文化、思想道德教育的隐喻特性。结合灯谜活动特点,从时效性、广泛性、灵活性、互动性等多方面加以论证,灯谜文艺方式是推进群众性思想教育的最有效娱乐方法之一;并详细介绍灯谜活动推广创新的具体措施与成效。实践证明主题教育与灯谜非遗的融合能够互相促进、互惠共赢,实现灯谜国粹的社会文化价值。
【关键词】中华灯谜;传统文化;非遗传承;创新发展;主题教育
引言
中华灯谜与承载着中华数千年文明和历史积淀的汉字同源,传统文化精神支撑灯谜传承和发展了数千年。中华灯谜本身即为一项优秀传统文化项目,处处体现传统文化的典型特征:历史延续性、民族特色性和博大包容性;此外,作为一项深得人民大众喜爱的文化娱乐项目,灯谜活动的普及性和宣教性独树一帜,是其他娱乐项目所无法比拟的。
1 传统灯谜文化助力推进群众性思想教育
国运旺,灯谜旺。灯谜是一项面向大众的艺术和娱乐活动,举行灯谜活动,让人们在乐趣中了解社会的新事物、国家的新政策新名词新热点,为增强文化自信,推动文明新风行动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娱乐形式很多,如影视戏剧、音乐舞蹈、相声小品等,从时效、范围、题材等方面综合比较,灯谜是最快的、最广的、最灵活有效的宣教方式。相对而言,马戏和杂技,能给人直接带来欢乐,但并没有显性教育作用;书法绘画等艺术作品可以直接宣传主题思想,但对于大众而言,互动和乐趣不足;影视戏剧作品能让人在欢乐中受到教育,但时间上过于滞后;灯谜,则能快速响应时代需求,面向大众,既有乐趣,又有智慧,还具有教育意义,能够多方位多角度地促进大众教育活动的开展。
1.1 时效快
灯谜是最快捷的文艺轻骑兵,短时间内可在全国各地举办贯彻中央精神的专题谜会。例如2022年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后,当月起就有大量灯谜作品被创作出来。11月,安徽电气工程学院在校园内举办了“宣贯二十大 育人兴文化”主题灯谜节活动,活动前组委会精选二十大报告中的新词热词1000个以及金句20句,采用线上线下并举的方式,通过校园网推送给全校师生阅读熟悉,并制作展板、张贴海报,掀起了持续学习二十大精神的青春热潮。展猜当日,组委会以报告中的热词和金句为谜底或谜面,创作或选编了100余条专题灯谜,“人生甘自苦中来(时政新词)二十大”“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化学名词)升华”,谜面积极向上,谜底耳熟能详,接地气的灯谜作品深受师生欢迎。权威媒体人民网报道了此次活动,新浪网、搜狐网等多家知名媒体进行了转载。
1.2 范围广
灯谜的受众范围是非常广的,灯谜活动可在露天进行的,且可同时容纳多人参与。猜谜活动不论年龄,男女老少皆可上阵,三代人共同猜谜,其乐融融。合肥举办第六届中华灯谜文化节期间,在著名的文化街区罍街展出了万条灯谜供群众猜射,盛况空前。
灯谜是传统文化,但灯谜也在与时俱进地创新发展,灯谜的云技术利用发挥到极致,灯谜可谓是超越时空、跨越国度、富有传统魅力又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现如今人们生活节奏快,抖音、快手、短视频、微信、微博、朋友圈越来越流行,灯谜恰好适合这种传播方式,一条灯谜,展示、讲解、引导猜射,1分钟足矣。而相比较于影视小品戏剧等形式(少则十几分钟,多则两三小时),1分钟的短视频能完整地解决1条灯谜的问题,而不需要其他的铺垫或烘托。灯谜的短视频通过朋友圈可以毫无障碍地直接转发、顺畅播放。即使在疫情期间,通过网络线上活动或与电视台直播连线合作,灯谜的受众面不减反增,很多市民利用碎片化的时间完成网上每日一谜的竞猜活动,既陶冶了情操,缓解了压力,又增长了知识,充实了内心。网络使得灯谜非遗的共享性得到充分体现,由于不受时空限制,不仅在中国内地,远在海外的华人侨胞,甚至在空间站的宇航员,都可以隔空享用灯谜文化的意涵及快乐,“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爱灯谜爱国粹,成为龙的传人共同的身份标识。
1.3 成本低
用影视艺术形式表现主题教育思想,感染力震撼力强,但成本过高。相比较而言,宣传和推广灯谜活动既能起到传统文化复兴启蒙的作用,其后继潜力和对文化建设思想建设的潜在功用又不可估量。灯谜是非遗,原本来自民间,过去民众是灯谜的创造者,今天民众是灯谜传承保护者和成果享有者。论语云“因民之所利而利之”,对于普通人而言,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的公益性首先体现在价格上。灯谜活动,不仅是免费的服务,而且还有所收获和奖励,因此深受群众喜爱,这是其他文化产品所不具备的优势。灯谜活动有条件可以组织大型的场地活动,没有条件可以在小范围内开展,甚至于茶室、饭桌都可以;可以书面表达,也可以口头传诵。灯谜可以书写或印制在纸质、石质、木质、陶质等各种物体上面,灯谜的载体花色之多、体量之大,也远远胜于许多其他文艺作品,借助随时随处可得的生活用品,即可欣赏把玩灯谜,传播党和国家的新理念新知识,“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1.4 创作活
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实践相结合产生的新思想理念需要大力宣传,但是有些热词,例如“十个坚持”,无法用影视舞蹈等艺术形式直接表达出来;而用灯谜,不仅“十个坚持”,包括十个坚持中的每一个:“党的领导”“人民至上”“理论创新”“独立自主”···等,都可以入谜创作。灯谜是最短的文学作品,可以说,灯谜用最少的文字表达出最大的信息量,无论谜面、谜底,甚至谜目,都能精密结合马克思主义理论,有着切实的宣传教育作用。
2 灯谜文化推进大众化教育的关键问题
灯谜是大百科全书,包罗万象,猜谜和制谜除了比拼智慧,更是历史文化知识积淀的较量。作为传统文化项目之一,灯谜多用在公开场合活动,除了娱乐之外,更重要的是发挥宣传教育作用,将思想意识、价值观念潜移默化地传播给接受者。灯谜中融入主题教育顺理成章、不生硬、不做作,水到渠成。灯谜创作要结合时代精神,要结合时事政治、国家大事、民众焦点创作新谜,供受众猜射。要注意摒弃那些思想不健康、观念太陈旧、政治上错误的谜题,杜绝“面底不投”,文以载道、以文化人、思想育人。当今时代,灯谜文化要以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引领,纲举目张,从各个方面着手实施推进工作。
2.1 谜会主题与形式
传统的灯谜活动多在节假日,因此主题诸如“猜灯谜、庆元宵”、“猜灯谜、迎国庆”成为惯常说法。新时代下灯谜活动应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主题教育推广活动结合,例如“学党史、猜灯谜”、“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专题灯谜活动等。更重要的是,与其他艺术形式不同,受众不再是单纯地被动地接受,而是自己积极地探索体味。例如举办两会专题谜会时,谜题紧扣两会热点话题。为了解开问题式的灯谜,老百姓的主体性、主动性得到充分调动,很多民众当场拿出手机,认真阅读《政府工作报告》并热烈交流,更进一步加深对报告精神的理解体会,激起奋进新时代的豪情斗志。
传统灯谜活动形式也需不断创新,应充分利用互联网云技术,将各类主题谜会谜赛直播平台建设成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的思想教育平台;将传统文化跟时代精神和先进技术相结合,例如温州、无锡、合肥等地率先采用手机扫码答题形式,在传统的谜条上植入二维码现代元素,有力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2.2 谜面拟文与谜材
灯谜号称最短小的艺术作品,文化艺术要与时代脉搏合拍,体现时代精神。灯谜的谜面拟文要文雅,同时要注意谜面内容的“主旋律”,做到思想性和艺术性相统一。自撰的谜面要能正面积极地引导民众了解时政,增强民心凝聚力。例如:“亮身份、亮承诺、亮形象,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市名冠所属省)福建三明”,此谜将谜底“福建”别解为“建设幸福”。这条灯谜结合党员作风建设活动,引导党员增强责任意识、担当意识,同时又使得民众深切体会到党员队伍倾力所为是为造福一方百姓的初心、本心和信心,拉近了党群距离,体现了我党立足于人民的宗旨。谜面文字层次清晰,“文明已止、止于至善、化成天下”,反映出从责任、行动到结果的递进逻辑关系,也是中华传统文化“以人为本、以德为要”核心思想的体现。
灯谜活动要重视内容积极向上,颓废消极、病态粗俗、宣传负能量是绝不允许在灯谜作品中出现的。谜材应紧扣主题,围绕民族复兴、发展合作、扫黑除恶、反腐倡廉等方面的新词热词征谜创作,让灯谜起到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例如:“背水一战(科技新词)北斗”,根据五行借代“北方壬癸水”,“斗”同义扣“战”,分扣而得谜底。猜射此谜需利用“五行学说”,侧面反映出灯谜文化与其他传统文化相互融合、有机联系。此谜以“北斗”为谜底,不仅扣合准确,而且以中国自行研制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制谜,思想立意高,群众领会深。
2.3 谜评标准与赏析
灯谜是一种独特的中华传统汉字文化艺术,作为艺术,就有赏析活动。灯谜的鉴赏评析,是一种积极的娱乐方式,能提高人的审美能力,培养人的品德。灯谜作品通过赏析者的审美再创造,能发挥出更大的社会意义。清代谜圣张起南曾强调:“主张典雅···玉盒子盖玉盒子底者”,也就是说过去灯谜佳作评选以谜面文字优美,扣合精巧为首要标准。随着时代变迁,灯谜的美学内涵在延伸,应更加意识到灯谜审美的社会意义;因此当代的佳谜标准增加了新的考核元素,主要从谜面雅、扣合巧、谜味浓、有创新、立意高和时代感等方面进行灯谜评价,注重灯谜作品的思想积极性、时代创造性,引导全社会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和立场,提高爱国热情、民族自信。
例如“艺起梁溪·乐享非遗”海内外灯谜创作大赛获奖的一条谜:“我们讲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国家级非遗)昌黎民歌”。“昌”是“富强”,“黎民”就是我们老百姓。此谜面为成句,是获得“五个一”工程奖的改革开放代表歌曲《春天的故事》中的一句歌词;昌黎民歌是从元代开始就传承的地方民间小调,为国家级非遗项目。一条谜,将千年音乐、传统非遗与当代的改革开放连接起来,让受众从三个不同的角度欣赏体会思考,让人重温歌曲唤起共鸣,反映出人民对改革开放40多年带来的脱贫致富美好生活的拥护和爱戴,是真正的百姓心声。
高雅的灯谜赏鉴行为是促进全社会人文素质提高和人格完美的重要途径。例如“日月潭边寄情心(党风廉政词语)清明”,此谜为典型的增损离合谜,谜面为典型的北派迷,富有诗意,主题是台湾回归祖国统一。这条谜作的成功在于它反映了时代的要求和台胞的心愿,同时语句精炼,扣合准确,面句词藻并不十分华丽,但有一种朴实的美,短短7个字,月光、湖水、愁思、亲情,自动融合出一幅清晰的、立体的夜景画面,具有一种独特的艺术魅力。
3 大众思想教育促进灯谜非遗的创新发展
中央宣传部主办的“文化进万家”活动的推进,为灯谜非遗发展提供了支持和契机,具体表现在为了配合活动开展,各地纷纷举办专题谜会,很多是由当地政府组织开展,众多灯谜非遗人的激情被点燃,这为各地灯谜民间组织开拓了活动空间,形成了热爱保护传承灯谜的内生动力;政府引领的灯谜活动,吸引了更多的企业对灯谜非遗项目的关注与投入,成为灯谜非遗发展的推动力量,为灯谜活化和产业化奠定了基础。灯谜从先秦时期萌芽到成熟发展经历了一个具有连续性的缓慢进程,第一次浪潮直到宋代才出现,第二次在明代,第三次在清代,那么今天的灯谜,可谓是在第四次浪潮之中,政策的导向和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的需要共同形成了刺激效应,引导灯谜进入一个跨世纪加速发展的进程,帮助灯谜文化面向大众,跳出文人狭隘陈腐的创作怪圈,坚定走上健康发展之路,正是因为有强大的国家背景,才诞生出多姿多彩的灯谜优秀新作,灯谜艺术迎来更大的飞跃。
结束语
灯谜文化艺术形式是推进大众思想教育的有效途径,两者互相促进、互惠共赢,“前程渐觉风光好”,当代主题教育思想、现代科学科技与传统灯谜文化相结合活动的推广实施,有效促进灯谜艺术的创新性发展,为人类留下丰富的文化遗产。
参考文献:
[1]程蓓.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举办第四届灯谜文化节.[EB/OL]. [2022-11-24].
http://ah.people.com.cn/n2/2022/1124/c374164-40207759.html.
[2]程蓓.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灯谜[M].芜湖:安徽师范大学出版社,2021:207-210.
[3]吕纯洁.中华灯谜谜史考证[J].洛阳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5):84-87.
[4]宁祥云.浅析灯谜传承的规律和工人文化宫的主体定位[C]//工人文化宫建宫60年全国职工灯谜创作赛征文集.哈尔滨,2018.
Practice and Research on the Integration of Chinese Lantern Riddle and Mass Education in the New Era
CHENG Bei
(Hefei lantern riddle association, Hefei 230011; China)
Abstract: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metaphorical characteristics of Chinese traditional lantern riddle culture which containing social politics, traditional culture and ideological and moral education. Combining with lantern riddle activity features, this paper demonstrates that traditional lantern riddles literary style is one of the most effective ways to promote the mass ideological education, from timeliness, universality, and flexibility aspects, etc. provide a detailed introduction to the specific measures and achievements of promoting innovation in lantern riddle activities. Practice has proved that the theme education and the inheritance and development of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of lantern riddles can promote each other, achieve mutual benefit and win-win results, and realize the social and cultural value of quintessence of Chinese lantern riddles culture.
Keywords: Chinese lantern riddle; traditional culture;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inheritance; innovation development; theme education
【作者简介】程蓓(1968-),女,教授,硕士,合肥市灯谜协会副会长,中华灯谜学术委员会委员。
编者注:本文荣获第八届中华灯谜文化节“中华灯谜艺术传承与创新”全国征文二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