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彩陶自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发现以来就有非常丰富的内涵。从二十世纪下半叶的概念而论,主要有马家窑文化、齐家文化、辛店文化、四坝文化、沙井文化等。而马家窑文化又被分为马家窑类型、半山类型、马厂类型。齐家文化又被分为齐家坪类型、皇娘娘台类型。辛店文化又分为山家头类型、姬家川类型、张家嘴类型和唐汪川类型。四坝文化又可分为东灰山类型和火烧沟类型。而后又在甘肃东部发掘并增添了仰韶文化的大地湾一期类型、半坡类型、庙底沟类型、大地湾四期(石岭下)类型等,这些都是“甘肃彩陶文化”的组成部分。
甘肃彩陶虽说类型很多,造型和图案花纹繁杂,但处于当今收藏热点者还是以马家窑文化为主,其他文化的彩陶艺术品虽然也有之,但所占份额或比例还是较小的,现就以马家窑文化为主表述一下甘肃彩陶的主要文化特征及其鉴别方法:
首先是其陶质、陶色以及制陶方法。仰韶文化和马家窑文化一般来说都是细泥红陶和泥质红陶,这种红陶一般人们习惯称其为砖红色,较晚一点或称作橙黄陶,特别是马家窑文化时期多为橙红色陶,但也有一些属于红陶者,只是没有仰韶文化的那样红罢了。马家窑文化半山、马厂类型阶段多见有泥质红陶或橙黄陶上施以红陶衣而后画彩的现象。更晚一点的辛店彩陶也多为橙黄陶或施红陶衣的做法,惟不同之处就在于辛店文化的彩陶是饰于施有陶衣的夹砂陶之上,因这一时期的陶器基本上都是夹砂陶,如果见是泥质陶则要考虑是否是赝品。
无论何种陶质、陶色,关键在于要了解当时的制陶技术和方法,不了解这一点就无法判定当前这件器物是怎样做成的,自然也就无法判定其陶器胚胎的真伪,对彩陶器的鉴别和鉴定也就成了一大障碍。另外在民间还有一种方法,那就是用鼻子去嗅其气味,新做的陶器有一种经火烧过的陶土清香味,而古代陶器却有一种陈旧的腐朽或腥臭味。这种方法也不失为一种值得参考和加以利用的鉴别方法。
其次是花纹、色泽以及绘制技术。对于仰韶文化来说主要图案是鱼纹和三角纹,中、晚期则主要是弧边三角纹组成的构叶或旋涡纹,但是,其图案花纹是烧制前画上去并加以打磨的,所以,其不仅光洁艳丽,且水洗手模不掉色。另外,一般其彩陶是相互套摞烧制的,故在盆、钵类陶器的口沿内也有同类陶器花纹的挥发印痕。再则,仰韶文化彩陶上的色彩粗看上去似乎是黑色,其实它并非是墨黑,而是夹有红色的一种黑褐色。这种黑褐色经研究它是氧化铁和氧化锰的显色。红彩则是三氧化二铁(Fe2O3),实属赤铁矿石粉的褐红色。
当前正值社会稳定经济繁荣的历史时期,人们对精神文化的追求也越来越高,使得许多人对我国古代艺术品开始鉴赏与收藏,从而引发了各类名优文物的复制造假和鉴定赏析等工作的蓬勃兴起与发展。在今天的古玩收藏界充盈了为数可观的彩陶和陶制艺术品,特别是最具盛名的甘肃彩陶首推为收藏爱好家的独衷之物。所以,对甘肃彩陶的鉴别和鉴定也就很有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