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百里秦川文武盛地,六百年历史人杰地灵。始建于明洪武年间的西安钟鼓楼,是我国目前规模最大,建筑最宏伟,保存最完整的的明代建筑之一,1996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她以独有的历史文化艺术价值踞于西安城中心,成为一座绾毂东西、呼应南北的轴心建筑,是古城西安的标志建筑,被誉为“古城明珠”。2008年挂牌的西安市钟鼓楼博物馆每年接待全球游客超过百万,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为了更好地展现历史、诠释文明,让今天的钟鼓楼在参与文化创新的过程中更加具有开放性和建设性,西安市钟鼓楼博物馆立足于珍贵的文化遗存,主动发起自身文化识别工作,主动发起自身文化识别工作。
短短一个多月,钟鼓楼博物馆就收到了415件有效投稿。随后开展了专家组初评、50件入围作品公开展览现场观众评选等环节,最终评选出了一等奖。
自去年7月钟鼓楼博物馆标志开始征集,共收到574件作品,经过多轮评审,最终20件进入终审。由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副院长候卫东、中国文联全国委员肖云儒、国家文物局文物出版社总编辑葛承雍、上海大学中国艺术产业研究院副院长罗宏才、中国工艺美术学会展示艺术委员会常务理事周维娜、西安交通大学公共政策与管理学院执行院长朱正威等6位专家组成专家团,对入选作品进行终评,从中评选出6件为优秀设计奖,最后再从中选出1件成为终胜作品进入优化期,优化后再进行发布。
据了解,从众多作品中脱颖而出的第69号作品,通过篆刻的表现形式衬托出钟鼓楼的历史文化内涵,并体现其沧桑历程,外围轮廓方形圆角(圆角代表城墙)的处理象征西安城墙,表达了钟鼓楼“城中心”的概念。该标志整体以块面形式出现,重点突出了钟鼓楼的外形特色,整体端庄醒目、简洁优雅,红色的色调又寄托着城市蒸蒸日上的美好期盼,同时具有国际化、现代感等特点。
获奖者郭超是西安本地的年轻设计师,他获得了5万元的奖金和证书。此外,还有5件作品获得了优秀设计奖,设计者分别是福州的陈国源、西安的高鹏、东莞的谭乃永、沈阳的杨春槐、武汉的袁欢。
馆方表示,设计标志&VI有利于该馆建立国际化的形象。钟鼓楼标志&VI属于典型的公共形象战略,在视觉识别的基础上进行有目标、有计划的理念识别和行为识别建设,尤为重要的是文化识别建设;它对延续、传承和凝聚中华文化具有极大的推动作用及重要意义。钟鼓楼所代表的时代背景、表达的文化情境对公众的生活影响至深,今天钟鼓楼在参与文化创新过程中更具开放性和建设性,对自身在新时代新生活方式中的价值进行重新诠释。
据悉,钟鼓楼博物馆将逐渐开始使用标志,首先更换引导牌,随后在各个服务和推广中全面使用该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