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K空间主办,刘淳担任策展人的“智慧的开阔带:2015纸本作品展”于2015年2月8日下午4点在K空间开幕,展览呈现丁乙、范勃、方力钧、俸正杰、郭伟、何多苓、庞茂琨、王广义、薛松、岳敏君、周春芽、曾梵志十二位艺术家的纸本作品。 据悉,此次展览将持续至3月31日。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纸是极其特殊的一脉。很多时候,人类的智慧、想象和那些伟大的创造都开始并呈现于此。在浩如烟海的艺术典籍中,艺术家创造了奇异世界,展现了人生智慧,予人启发。他们独辟蹊径,以纸本的方式表达了对世界的理解和认识。
在现场,策展人刘淳表示,纸上作品不同于其他绘画种类、样式的原因正是在于它有着更加开阔的空间和自由度,艺术家的思想和精神状态能更好地得到全面的展示,这也是他把展览主题定义为“智慧的开阔带”的理由。并强调,这十二位参展艺术家,严格意义上说是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以来中国当代艺术领域里最为优秀的艺术家中的部分,作品呈现出了中国当代艺术不同时期的面貌。谈及纸本作品与艺术家的创作关系时,他认为二者存在着密切的联系。艺术家最初的想法、思考都是通过纸本,一点点的构思并逐渐成熟起来的。
众所周知,艺术创作的影响力不完全取决于媒材,而是艺术家如何使艺术和社会生活、以及社会问题发生联系,这其中重要的是拥有独立的问题意识并掌握某种方法。这些纸本作品与他们的创作间都有着怎样的微妙关系?
参展艺术家何多苓表示,纸本创作与自己的作品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通常自己在构思、推敲时,会用简略的办法把要画的内容在纸上概括出来,这一类称之为草图。此外,与自己创作的树木、花草油画写生作品一样,他也会用木炭粉在纸上进行这类的创作,并试图画出中国画中诸如皴法等的笔触效果。除了没有色彩,这一类纸上与油画作品的创作手法是一致的。
艺术家方力钧认为纸本、手稿对于艺术创作及艺术家而言,是最为重要的部分,呈现了艺术家创作最初时期原始、直觉性的东西。对于研究、收藏、观众,也是不容错过的关键点。
在艺术家范勃看来,不管是中国还是西方,艺术家对于手稿的呈现都是非常重视的。从某种意义上,更能呈现艺术家最真实的一刻。对他而言,手稿特别“接地气”,创作中的手感与思考也融合得非常自然。若要在作品中以叙事的方式呈现出个人的立场,通过手稿是非常便利的。零星的思考汇聚构成某种线索,描绘的可能性、个人意义,都是通过手稿来体现,这也是连接、构成某些大的作品的基础。
艺术家曾梵志接受采访时谈到,自己是将纸上作品当做独立的作品去考虑的,而不是某件大作品的草图。“我不想让它接近以往的某种作品,而是在一个非常自由的状态里进行创作。从2012年到现在,我一直在创作纸上作品。用最简单的白纸、铅笔,像刚开始学艺术时随意的涂抹,画面很抽象,状态很自由也很单纯,内心能感受到某些东西。通过动手,我也可以搜寻一些灵感。”
艺术家丁乙接受采访时提及,此次的四幅作品是从自己的速写本上撕下来参展的,自己在旅行时,常常会随身携带速写本。这些并非是大作品的草图,也不算作品的方案图,纯粹是画着玩。在他看来,纸上作品跟油画系统不一样,更具灵活性,也更能显示艺术家创作的自由度。纸上创作对于他而言,更像是在记日记,通过日积月累的灵感积淀,偶尔翻阅亦能激起创作的火花。
此次展览,表达一种审美、立场和态度。展览邀请的十二位艺术家,把自己的生活经历和对生活的感受掷于纸上,并以视觉的方式提出自己的见解,让人们了解艺术家今天如何利用纸张介入当下的社会生活和如何思考今天的艺术。让我们跟随这些优秀的艺术家,做一次神奇的纸上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