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间弥生---这个名字听起来相当古典和优雅,但是任何看到其作品的人都会得到截然不同的感受----无穷无尽的圆点和条纹,艳丽的花朵重叠成海洋,混淆了真实空间的存在,只有阵阵眩晕和不知身处何处的迷惑。重复性的圆点对于草间弥生与其被当作她与世界沟通的途径,不如说是一种治疗。
据统计,在日本,年轻人穿着的服饰中,带有圆点图案的服饰约占30%左右。草间弥生10 岁左右就开始运用非对称的袖半身红半身白的毛衣装饰自己。至今为止,她的服装全部由自己设计的。
40 年前,亚洲女子草间弥生成为纽约前卫艺术的先锋人物,影响力堪与波普艺术领袖安迪沃霍尔匹敌。30 多年前,她回到东京,住进精神疗养院,销声匿迹。1993 年,她独自代表日本参加威尼斯双年展,重出江湖,确立了自己在国际艺术的地位。
国际上对草间弥生作品之认定——涵盖五十年来的水彩、拼贴、绘画、雕塑、环境艺术及活动——是最近几年当代艺术史上的事情。在长期被认为是精神异常的放逐者之后,草间弥生现在被视为日本现存最伟大的艺术家。
现年82岁的草间弥生(Yayoi Kusama)堪称艺术界的“波点太后”,高色彩对比度的波点图案是她的标志。这一切都源自于她儿时罹患的神经性视听障碍,她眼中的世界隔着一层斑点状的网,这成为她艺术作品的直接来源,她将鲜艳的波点图案覆盖在一切物品上,无穷无尽的圆点,令人混淆了真实与虚幻的空间,给人以晕眩和迷幻的错觉而后她将其运用到布料、树木、房间、雕塑、服装设计上,制造出一系列视觉感强烈波点艺术品。
草间弥生毫不讳言地自称“精神病艺术家”,30多年来她一直住在精神疗养院中,然而,她却被认为是日本现存的伟大的艺术家,头顶一系列耀眼的光环:可以与安迪·沃霍尔匹敌的波普艺术领袖、作为纽约前卫艺术的先锋人物之一的亚洲女子、1993年独自代表日本参加威尼斯双年展、英国《泰晤士报》评选出的“20世纪200名最伟大的艺术家”中4位上榜的日本艺术家之一……
1929年,草间弥生出生在日本长野县松本市的一个富裕家庭。在不到10岁的时候,草间弥生患上了一种神经性视听障碍疾病,这使她经常出现幻听、幻视,她看到的世界仿佛隔着一层斑点状的网。从那时起,她开始画这些斑点,它们像是世界的细胞、分子,草间弥生把它们看成是来自宇宙和自然的信号。
1957年的赴美,为草间弥生的艺术生命带来新的契机。1959年,草间弥生的5件作品参加了纽约一次年轻艺术家群展,从此她的圆点引起纽约一些知名评论家的注意。1966年,因相当具有视觉迷幻性的作品《无限的爱》,草间弥生声名鹊起,其艺术家身份迅速被认可,也逐渐与许多美国先锋艺术家熟识。
在取得艺术成功的同时,草间弥生邂逅了美国近代艺术家、雕塑家和实验电影先锋人物约瑟夫·柯内尔,两人一直相伴至1972年约瑟夫·柯内尔去世。伴侣的离去给草间弥生带来沉重的打击,她的精神问题日益严重。1973年,草间弥生从纽约回到东京,搬进了精神疗养院,并在旁边买下了一个工作室,过着每日往返于疗养院和工作室之间的简单生活。1993年,草间弥生独自代表日本参加威尼斯双年展,日本政府专门为她设立主题馆。在上世纪90年代后,草间弥生加入了商业艺术的领域,开始为大众熟知,她与时装设计界和著名品牌合作,并开始贩卖许多艺术商品。
除了标志性的圆点外,草间弥生一直不断地颠覆和再创造着自己的风格,其创作手法包括了绘画、软雕塑、行动艺术与装置艺术等,亦集小说家、诗人、制片人及时尚设计师于一身。从纸上绘画到颇具紧迫感的半抽象画到著名的“堆积”系列软雕塑,再到繁复线条勾勒成的“无限的网”绘画,她的作品总是令人着迷。
83岁高龄的草间弥生至今活跃在当代艺术界,2月9日在英国泰特现代美术馆开幕的个人回顾展,被认为是草间弥生职业生涯最重要的一个展览,展示了她诸多重要的作品。在伦敦接受记者采访时,草间弥生表示,自从1977年开始,她就一直就住精神病医院,她的生活就是自己的工作室和精神病医院的两点一线,把自己的病灶切入到自己的艺术创作中,这正是自己的作品这么受欢迎的原因。
草间弥生的创作曾被评论家归入众多的艺术派别中包含了女权主义、极简主义、超现实主义、原生艺术(Art Brut)、波普艺术和抽象表现主义等等。但对于草间弥生自己而言,她仅是一位“强迫症艺术家” (obsessive artist)。自十岁患病导致幻听幻视之后,草间弥生陷入对相同图形空间填充的痴迷中,她在作品中试图呈现自传式探究心理和性别取向的体验。草间弥生创作早期就独具个人特色,她选用高彩度对比的圆点花纹配以镜面,大量包覆各种物体的表面,如墙壁、地板、画布、家中物品甚至是人。她自己的打扮不仅具有很高的辨识度也与其作品有很高的同质性。草间弥生把这些来自她幻觉的视觉圆点看作是无限的网络诠释了自己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