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群先生
力群简介:原名郝力群,山西灵石人。擅长版画、中国画。1931年入国立杭州艺专,1933年参加“木铃木刻研究会”,从事版画创作,并参加中国左翼美术家联盟。其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是木刻版画《鲁迅像》,成为流传最广的鲁迅像。2012年2月,刚过了百岁生日不久力群去世。
《鲁迅像》
力群先生,作为我国新兴版画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之一,其成就为人所称道。他创作的《鲁迅像》,已成为不朽的经典。1936年,力群因为景仰鲁迅先生,倾注了心血创作版画《鲁迅像》,并通过曹白把它寄给鲁迅,这幅作品不但得到了鲁迅的表扬,而且成为世界各国最多采用的鲁迅画像。著名诗人艾青曾动情地说过:“力群同志是上世纪30年代开始艺术创作生活的,他是和中国革命的新兴木刻一同成长起来的木刻画家,他的版画单纯、朴素、明快,就像木版上的抒情诗。”艾青也是学画的,对艺术有很高的鉴赏水平,他的评论颇具说服力。
力群出生于山西省灵石县郝家掌。一个“掌”字,可见其小。这个只有几户人家的巴掌大地方,却走出一位大艺术家。15岁时,他考入太原成成中学,尔后走出娘子关,考入国立杭州艺术专科学校。从此,开始了他绚烂的艺术之路。
《丰衣足食图》
在国立杭州艺术专科学校读书时,他不仅受到林风眠、李苦禅的影响,更与一些进步同学成立了“木铃木刻研究会”,与版画艺术结下了不解之缘。他的艺术追求高远而执著。他自觉地把自己的艺术生命与祖国命运,与人民的生活紧密结合起来,一生坚持为人民创作的道路。当 “延安文艺座谈会”召开时,力群作为参与者之一,就坐在第一排聆听着毛泽东的讲话。也正是通过这次座谈会,他找到了自己艺术的支撑点,从此,艺术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二为方向”,就成了他一生坚守的创作准则。延安文艺座谈会之后,力群积极深入工农兵,投身于火热的斗争生活。此期间他创作了《丰衣足食图》、《帮助群众修理纺车》、《送马》、《选举图》等歌颂解放区人民民主幸福生活和崭新精神风貌的作品。1948年他参加土改归来创作的 《选举图》,是一幅很有生活气息的风情画。他说,创作这幅作品时,下笔如有神,土改中的贫下中农形象都涌现在他的画中了。1959年,力群来到山西汾阳农村体验生活,他在农家小院的炕桌边吃派饭,在田间画速写。这次下乡回来,他连续创作了《女社员》、《社干会后》等幅作品。《社干会后》生活气息浓郁,时代精神和地域特色鲜明,人物形象朴实。最前面那位社干自行车上的柳编筐里还装着一只小猪娃,其白色既与另三位男女社干的头巾、干部帽、草帽等互相呼应,又增添了生活情趣。《女社员》表现了山西农村女性憨厚和健美的品德,人物生动,耐人寻味。
《抗战》
他常常说,作品是让人看的,不应只放在档案馆里。在七八十年的艺术生涯中,他创作了大量的作品,无不深刻反映社会,具有强烈的时代特征,他的作品,是可以当作史诗来阅读的。其中如抗战时期,他所创作的作品《抗战》,生动地展示了中国军队抗击日本侵略者的壮烈场面。刀法洗练、造型简洁,不但具有鲜明的艺术意蕴,而且以生动的艺术形象,讴歌为民族解放而敢于牺牲的大无畏精神。可以想象,这样具有强大艺术感染力的作品,在当时是起到了巨大的鼓舞作用的,这是一种不屈精神与勇气的再现。即使今天,已隔了历史的荒尘,烽烟已远,在这和平的年月里,我们仍然可以感受到那呼啸的炮火下的不屈的抗争,这是一种民族永不言败的坚贞,屹立的不仅仅在作品上,更在我们心中。这就是艺术不朽的魅力。
《春夜》
这幅套色木刻《春夜》,创作于1962年,是宁夏一个农村公社办公室外景的写照。寒夜中,窗户透射出的灯光,梨树下停满的自行车,办公室门旁的耙耧,这一切都反衬出室内人们共商春播大计的热烈情形。作品展示了画家巧妙的构思,避开了正面的轰轰烈烈,这是人们常见的场景,司空见惯或者会让人有审美的疲劳,而这种侧写的创作,却别开生面,令人充分感到了艺术的新鲜与激动。画面一片宁谧,如诗如画的恬静,可是透过表面的宁静,可以想象室内的热情如火,遐思那如火如荼的场面。这种把一切都交给了想象的艺术匠心,大大地拓展了艺术的表现内涵,增强了艺术的力量,达到一种极奇妙的境界。
力群的作品具有浓郁的民族气息,以民族的审美标准为基础,他认为一幅好的版画,一要老百姓看得懂,二要画是很美的。所以,为老百姓所喜闻乐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