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址大全 资讯 新闻
会员中心 绘画 书法
活动 访谈 大师
楹联 灯谜 篆刻
书家 大家 风采
文艺 诗词 乐韵
视频 展览 网展
H
书架
曲艺 民俗 征稿 合作
你所在的位置:首页 >> 中国文化资讯 >> 回到旧时光,令人怀念的老上海人力黄包车
回到旧时光,令人怀念的老上海人力黄包车
来源:网易艺术  时间: 2015/10/12 17:41:59


      在二十世纪早期的上海是一个截然不同的城市,交通工具是这个城市里的一大特点,而且也是成千上万的百姓赖以生存的工具--黄包车。黄包车是一种用人力拖拉的双轮客运工具,黄包车前身叫"东洋车",又称人力车,约1870年创制。


      1873年,法国人米拉看到黄包车便利,拟从日本购进,并向法租界公董局呈报一份计划,要求“在两租界设立手拉小车客运服务机构”,并申请十年专利经营。那时候米拉经营了300辆人力车,后来三个季度上海又有9家人力公司开业,业主都是西方人,在这一年里,这十家人力车已拥有上千辆,在1882年,上海租界已有1500辆人力车,1914年已有9000多辆,后来到了20世纪30年代,上海街道发放营运执照超过2.3万辆,平均150人就有一辆。

     公共人力车为什么叫黄包车?原本在上海人力车最初的叫法是“东洋车”,原因是它来源于日本,在1913年,未来却别于私人包车,上海工部局公开了一项规则:所有公共人力车须漆成黄色。此后,“黄包车”就成了这种车辆最为人熟知的名称。



     人力车的车费是当时上海平民所能承受的,在20世纪末30年代初,1英里左右的路程收费不到20分,而且舒适,还改用了打气轮胎、增加靠背和弹簧座椅、车灯等,使人力车更适合乘坐,最大的好处是它不会生硬的挤撞,便可以穿梭各种狭窄小巷,也可以随时停车。在那个年代里,拥有自己一辆私人汽车和一个司机就意味着这是富有家庭,如果还能包一辆黄包车和一名车夫,那就说明这是大户人家。

      在19世纪末,一辆日本制造的人力车售价为15元,而租一辆人力每天400~600文钱,这也就说明老板只要将人力车租出去一个月就能回本,慢慢的引起了许多人对这行业的兴趣。在1898年,中国人开始经营这生意,在老城厢出租人力车,1910年,闸北当时在上海新开发的华人区域也开设人力车公司。从那以后,泸西、浦东等地区陆续设立人力车公司。直到20世纪早期,这些公司将车租给中国承包商,然后由他们转租给车夫。有时,中间商层层转包,因此就有了“二包”“三包”等行话。20年代末,中国人已买下上海的绝大多数人力车公司。1927年至1937年是上海人力车业的巅峰时期,从老板、层层中间商到车夫,都是中国人。

      这个等级的体系的最底层是成千上万的车夫。据统计,20世纪30年代早期,上海市内有公共人力车夫34万人,或者说这一行业使上海市内人口的10%得以维持生计。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大师网的立场和价值判断。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会员服务 法律声明 产品服务 诚聘英才
版权所有:大师网 网站备案号:粤ICP备14061578号-1
Copyright 2011 Enterprise Management Training
Center All Rights Reserved |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