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在我国已经有了二十多年的历史,灯谜艺术顺应潮流,从现实走向网络,在这个无限宽阔的平台上自由驰骋,大大加快了灯谜的传播与普及,灯谜的创作手法和理论研究也有了很大的进展,灯谜百花园中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网络灯谜,一个让人欢喜让人忧的名字,这名字曾让灯谜界波澜骤起,众说纷纭,让一些谜人唇枪舌剑,面红耳赤。多年来,笔者一直站在旁观者的角度,审视着沸沸扬扬的网络灯谜,今天撰此拙文,补全《网络灯谜三部曲》,试图以这三部曲对网络灯谜的发展提出较为系统的个人见解。
网络灯谜的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即放纵阶段、反思阶段和回归阶段。灯谜开始在网络化的背景下迅速发展之时,许多谜人认为传统灯谜在搜索引擎之下不堪一击,因而求异创新,在离合手法上极尽闪展腾挪之能事,把汉字肢解到具体笔画,使离合谜支离破碎,怎一个乱字了得。在会意手法上,开始造目造底,创造了许多奇形怪状的谜目和谜底,让人啼笑皆非。这个时期,造目造底谜成为网络灯谜的时尚,众多谜友趋之若鹜,乐此不疲,并以“一目配一底,唯我知其理。任你网速快,搜到怒火起”而沾沾自喜。这个时期会意谜的另一个特点是制谜者穷尽经史,从史书中搜摘一些较长的原句作为谜面,再找出谜目和谜底,认为这种谜作显得“厚重”。连年来,在华清杯和风云杯这两大网络赛事中,这种谜作泛滥成灾,网络灯谜陷入了误区,这是网络灯谜的放纵阶段。这个时期,笔者写了《从华清杯看当今网络灯谜》一文,提出了个人的见解。
事物总是一分为二的,当造目造底谜和长面原句谜在网络风行的时候,也有很多谜友对此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忧虑,正反两种观点从此便在谜界短兵相接,争论让正反双方都进行反思,这是网络灯谜的反思阶段。笔者在这个时期写了《试论灯谜网络化的利与弊》一文,提出要理性地、辩证地看待网络灯谜的观点。其实,网络灯谜就如一种游戏,任何一种游戏都会有玩累了和玩够了的时候,游戏玩得太辛苦时,也就玩不下去了。网络灯谜也是灯谜,我们大可不必因其“离经叛道”而产生排斥心理;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你喜欢玩造目造底谜但别人不喜欢,你也大可不必对别人提出的反对意见大为恼火。理论是否能成为真理,必须放到实践中进行检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最终能够长久植根在灯谜百花园中的自然是那些能够被人民群众喜爱和接受的东西。当一个谜人发现挑灯夜战冥思苦想弄出来的东西其实不是真的很有趣时,他就会反思。
对网络灯谜有不同见解并进而反思,使网络灯谜的内涵逐渐发生了变化,灯谜创作从放纵阶段的形式逐渐回归传统灯谜之路,并保留了比传统灯谜更新更活的一些创作手法,推陈出新。譬如,用离合手法制作骊珠格灯谜,用离合手法制作五唐甚至七唐等多字底灯谜,通过多底组合并别解或断读底材使谜作产生浓烈的谜趣,等等。当今的网络灯谜在谜面上趋向严谨,逐渐摒弃放纵阶段纯粹为了造目造底而造面的弊端,进而追求谜面语意上的通顺,行文上的通畅,文采上的优雅。用原句挂面的作品,也尽量做到引用确当,用典或扣合精准。即使是造目和造底,也尽量造得让大多数人能够接受,让人反胃的谜目和谜底越来越少了。这种创作局面,是网络灯谜对传统灯谜的返朴归真。
笔者的《网络灯谜三部曲》起于华清杯,也就止于华清杯吧。2012年举行的第十六届华清杯谜赛中,有不少作品让人耳目一新,并让人相信传传统灯谜的春风将再次绿遍大江南北。其实,早在十二届华清杯谜赛中,就已出现网络灯谜回归传统的趋向。现试辑十二届华清杯赛题数则并简评如下:“不如径由那条路回。试看此人如何”(演唱组合六字新歌)我还没准备好。谜底顿读,暗藏机锋,谜面用典,贴切自然;重庆已不复旧时苍翠(七字四川旅游经历,卷帘)去过成都青城山。巧用谜格,一气呵成,虽为造目,尚显顺畅;“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综艺节目冠节目用语,2+4)连线/中秋晚会。熟面出新底,顿读出谜味;曹贼夺权篡汉后,晋终吞吴得天下(成语)唱对台戏。巧用离合手法,化有典为无典,得传统灯谜之典雅;“楚人一炬,可怜焦土”(四字地震名词,卷帘)地光烧伤。谁说佳谜需造底,佳谜就在慧眼中;“好教相见梦姿容”(骊珠2+2)唐人怀素。传统灯谜之魅力,尽在一梦姿容中……
浩浩谜海,千帆竞渡,雕虫小技,悦己娱人。笔者对网络灯谜的个人管见,于此告一段落。灯谜之乐,启智怡情,如此而已,无利禄之可图,无功名之可誉。笔者对造目造底谜一向的态度是:玩玩无妨,但不宜过滥。凡事适可而止,过则无趣,有不认同者,大可不必以头抢地,有兴趣就玩个彻底吧,灯谜的世界绝不会因为多了或少了某几个人而产生质的变化。黔驴必定有技穷的时候,只有植根于人民群众的土壤之中,灯谜之花才能常开不败。
我们既期待传统灯谜能使网络灯谜更加规范与典雅,也期待网络灯谜能让传统灯谜境界更宽、谜趣更浓。
玩累了就回来吧,网络灯谜。
(2013年6月9日写于弦歌小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