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址大全 资讯 新闻
会员中心 绘画 书法
活动 访谈 大师
楹联 灯谜 篆刻
书家 大家 风采
文艺 诗词 乐韵
视频 展览 网展
H
书架
曲艺 民俗 征稿 合作
你所在的位置:首页 >> 谜作研讨资讯 >> 谜家说字谜(吴仁泰、邱景衡等)
谜家说字谜(吴仁泰、邱景衡等)
来源:“浮香斋谜艺”公众号  时间: 2017/5/17 22:27:11

 谜家说字谜:粗

请君猜谜, 不要多言,不要走, 且站在一边, 对着细想(字)粗 /(佚名)

吴仁泰说谜:

谜体:拆字、会意。

乍读谜题。如见一位打灯谜的行家,正在娓娓不倦地介绍猜谜的一些诀窍,十分动听。其实,这是作者故弄玄虚,设置了一层迷人的屏障。读者倘能仔细揣摩,不难顺利破其“谜”路。试析全谜之眼,乃是一个“谜”字。所有增损离合,都从此处生发。“不要多言”已明白指点要去掉多余之“言”;“不要走”,又透露了减去“辶”字之形(“辶”俗称“走之”);“且站在一边”,乃示意须立一“且”字在其旁。如此两减一增,“粗”字就脱颖而出。尤以谜面最后一句,专为猜谜者提供探底的线索。“粗”、“细”本是一组反义词,既要对着“细”想,当然非“粗”莫属了。此谜题文接近口语,读来琅琅上口,词句着意经营,语有双关。是白话语言之杰作,为雅俗共赏之妙品。

邱景衡说谜:

谜的扣法:拆字、离合。

这是一则著名的旧谜,此谜的“ 谜眼” 即在“ 谜” 字上面, 谜面提示“ 不要说话”(去掉‘言’) 不要走”(去掉‘ 走’), 谜字去言去走之剩下一个“ 米” , 且站在一旁”, 组成“ 粗” , 面最后一句“ 对着细想” 正是点睛之笔, 对着细, 粗也。整条谜象是引导猜谜者渐入思考之途, 循循善诱.慢慢品味, 如饮醇釀.谜面四句话, 句句不落空, 若从末句会意亦可反推得谜底“ 粗” 字。这则谜被奉为字谜中的经典, 不为过也.

卢志文说谜:

以谜写谜的作品中最值得玩味的还是下面这则:“请君来猜谜,不要说话不要走,且站在一旁,对着细想”(打一字)。

此谜颇富巧思,谜面如同一则猜谜须知,活画出一幅猜灯射虎的生动情景。其实谜面的“请君来猜谜”不是一般的泛指“让你来猜灯谜”,而特别突出了一个“谜”字,让你猜这一“谜”字;“不要说话不要走”,是指从这“谜”字中去掉“讠”、“辶”,这样就只剩下“米”了;“且站在一旁”是让“且”字站在“米”旁,正好合成“粗”字;末句“对着细想”不是让你对着谜条仔细思考,而是侧面会意,进一步暗示出谜底是与“细”相对的,试想:非“粗”而何?整个谜作似剥茧抽丝,逐步推出谜底,句句双关,妙语连珠,把灯谜的巧妙和谐趣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了,让人真正领略到了谜人们“垒字砌句、化形变义”的高超技艺。

春雨连绵妻独宿(字)一 /(佚名)

柯国臻说谜:

此谜见载于清梁绍壬《两般秋雨庵随笔灯谜》,传流既久,夸耀不衰。它似一首“闺怨诗”,可用“吁!霪雨霏霏阻客途。思肠断,夜寒衾枕孤。”小令来写照。对这则“闺怨”谜,制者使用多变的损减法,惑以绮词丽语,消铄而余“一”字。造诣精深,运法独到,其佳妙处有三:(一)以“春”字冠句首作消形减笔的对象,是正宗的“举靶树的”的拟字手法。此谓藏阄之妙;(二)“雨连绵”,自然不见日;不以形减,却用义除,先将“春”去“日”,余“三人”。此谓消脱之妙;(三)“妻独宿”不是直言,以衬反言说明无夫--又在“三人”上脱出“夫”字,余“一”,更见翻新之趣。此谓变法之妙。此谜经连次递减,法甚潜默,意无重语,自然透露,不着痕迹,真是古质仍斑斓。后起者虽钦慕殊深,都避熟道而另辟异径。这所谓媚本天姿,非东施所能效颦也。

郑百川说谜:

余初学前人“春雨绵绵妻独宿”猜“一”字谜,觉其意境凄婉,平仄协谐;暗销递减,手法精巧,可谓“一字一珠”,已臻极致。虽心慕手追,而终无“一”字之作,因“珠玉在侧,自惭形秽”也。今有人一发难收,连篇累牍,乐此不疲,而意境佳者少,且每少文理能畅;既手法生硬者多,又每多活剥支离。苟勿与作俑者较,条达者亦十之一二而已,鼓吹成集,总嫌多事。

无尺土之封(字)一 /摩莲

蔡大金说谜:

【赏析】晚清著名拆字谜。见于张玉森《百二十家谜语摩莲谜语》。作者摩莲,本名温濂,字摩莲,浙江湖州人,光绪年间曾任天台县训导。传世谜作有一百六十余条。

本谜典出自李陵《答苏武书》:“闻子(苏武)之归,赐不过二百万,位不过典属国,无尺土之封,加子之勤。”是说苏武从匈奴千辛万苦归来,汉朝廷对他恩赐太薄,没有封地。实际宣泄的是李陵对祖父李广“难封”的不满。

谜作不是正面图解原意,而是悄悄将“封”字步步解拆。“封”字由两“土”一“寸”组成,若无尺(十寸)无土,自然锁减为“一”。

从谜法上讲,以“尺”而拆“十寸”是很合理的。这样的拢意拆字法亦被后代谜人经常运用。对比其他运典拆字的谜作而言,“无尺土之封”显得更为简洁。面无虚字,无渣无屑。静静地解拆中,渗透一股儒雅之气。似这种典出有据、解拆利落、毫不拖泥带水的“一”字谜毕竟是不多见的。

此谜自问世以来,评价甚少。故其影响不如“春雨连绵妻独宿(一)”。其实此谜恰与“春雨连绵”成为清代“一”字谜的一对姊妹花。前以“春”字冠顶领拆,后以“封”字压脚去消,两谜在层层剥离上给人的快感,是大可享受于其中的。尤以“封”字的解拆较易理解,是初学制谜的同好不可多得的教材。初学制谜者若从“无尺土之封”入手,待逐渐掌握汉字的别义解拆后,再行旁减形增之法,也许容易多了。

摩莲谜作多用典,带着明显的江南谜风色彩。此谜只是他许多优秀作品中的一例。

孟德放歌乌南飞(字)一 /顾为善

你的样子说谜:

当年曾获得""字谜王桂冠之作。自撰句最好能合律,此谜与“春雨绵绵妻独宿”技法极为相似。“孟德”扣“曹”,这类“重门”与否的界限尚不清楚。用“乌鹊”的“乌”扣“日”,是面别解,却有点断章取义之嫌,面不“露春”是其特色吧。

江南老骆驼说谜:

“孟德放歌乌南飞”猜“一”,是顾为善先生的一条离合体字谜。谜面句意取自苏轼《赤壁赋中》中的“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横槊赋诗”。面意指曹孟德吟诵乌鹊南飞这诗句,句意单纯而完整。但在猜射时,必须破获三处机关:一是将“孟德”会意为“曹”,作离合的母字,这是以姓扣名;二是将“歌”会意为“曲”,然后将“放歌”解为“放弃曲”这个字,是将“曹”字中的“曲”放弃;三是“乌”别解为“日”,是将“曹”字“南”面的“日”字“下”掉。大刀阔斧,剩下“一”字。但细想,明明是一条离合体谜,却三处会意,在成谜手法上明显有揉杂之嫌。尤其是“乌”别解为“日”更是属于面句中某一单字别解造成句意完全变化,离合体谜中用这一手法是否妥当,老骆驼实在不敢肯定。

昨天下班前,有谜友在传统谜人群里聊到了断气谜的话题,并以“孟德放歌乌南飞”一谜征求意见。我便发表了我的个人看法——谜是成立的,但不是好谜。结果招来了部分谜友不大礼貌的质问。我的理由是:因为可以扣合,所以此谜成立。但离合谜里多次揉杂会意,应该不是好谜。这里再作如下说明。

一是讨论的主题不是此谜是否成立,老骆驼表达得很明确,此谜成立。讨论的主题应该是此谜是否是好谜。老骆驼认为,此谜不是好谜。老骆驼的理由是“乌”别解为“日”后再用“南飞”来离合,使句意变为“太阳南飞”,不合常理。这又涉及到了“断气”的话题。

二是对“断气”之说,老骆驼不是很苟同,觉得还是“断意”的说法比较合理。好谜应该有好谜的标准,离合体好谜的标准,在下也不敢胡说。以此谜看,将“孟德”会意为“曹”且放在离合谜句首,句意未断。接着以“歌”扣“曲”后再将“曹”字中的“曲”离弃,因为句意紧承“曹”而来,句意也未改变。最后将“乌南飞”中的“乌”别解为“日”(原句当指乌鹊)后再进行离弃,总觉得不是很舒服。日起日落符合常理,“日南下”却无法让人接受,虽是方位法离合,但显然是为得到“一”字而进行的硬离合。因为“乌”别解后与“曹孟德放歌乌鹊南飞”的原句意思完全不一样了,变成了“曹孟德放歌,太阳正南下”的意思。因为个人修养有限,也不知对这一问题如何表达更妥当。谜面别解本也允许,但是,是否应考虑别解后句意仍需符合常理?

我觉得,单句离合谜夹杂会意,应慎重。即使是前离合后会意或前会意后离合的形义双扣谜,离合部分与会意部分意思也要独立与完整,不能随意夹杂。因为一旦夹杂,容易引起句意断裂。随手翻阅《中华谜艺》第18期,便有离合高手汪寿林和郭少敏的六条离合谜可以比照。先看汪老的:“画中柳字露破绽”猜“石榴皮”, “人逢机缘觅芳踪”猜“方茶几”,“大夫一来,放松负担”猜“替换”,“住所两侧歌飞扬”猜“何可欣”。面句的句意明确而单一,离合干净利落。再看郭少敏的:“一意归汉誓言在,逆胡朔荒到白头”猜“适”,前半句的前4字提义,后3字提音,后半句离合干脆。“跑台走穴收入丰,观众利益却受损”猜“公害”,则是前半句离合,后半句提义。六条离合谜中,离合部分面句的每个字,或作离合用,或作抱词,都没有单独别解后再入谜的。我觉得,这样的谜才连贯顺畅。

前人曾对“无边落木萧萧下”猜“日”提出质疑,细想也正是因为猜者须先将“萧萧下”别解为“萧萧”两个朝代的“下”一个朝代来扣合繁体“陈”字作为离合的母字,再通过“无边落木”来离合掉“耳朵旁”和“木”字的原因。

个人管见,只代表个人,并且只是就谜说谜,更无他意。

终生念伊减姿容(字)一 /武骝

你的样子说谜:

三种不同的方法扣“一”,即:方位、谐音、摹形,实则属形、音两大类。从单一的扣合,到双扣至三扣,体现了字谜发展的进步。这不仅使谜面更加丰满,也规避了多底的可能。“章(镳)选百佳”中有则李渚人先生同底谜“尾生独念伊”,是形、义、音三扣,不知何先何后?

五星扬处定兴中(字)一/顾为善

蔡建荣说谜:

一看到谜面,耳际就仿佛响起一首歌:“五星红旗迎风飘扬,胜利歌声多么嘹亮。歌唱我们亲爱的祖国,从今走向繁荣富强!”五星红旗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旗。旗面红色,左上方缀一大四小黄色五角星。小五角星环拱大星之右,各有一个角尖正对大五角星的中心点,象征着中国革命人民的大团结。此谜面句意思是五星红旗飘扬之处一定会是繁荣兴旺的中国。

此谜扣合时,先取“兴”为中心词,“五星”不再示意红旗,而是象形五个点、撇、捺的字素,“扬”也由“飘扬”转义为“飞扬”,这样“兴”字飞扬了五个点、撇、捺的字素,就余下“一”字。

斯谜面句立意积极向上,讴歌我们伟大的祖国,表达了咱老百姓对**的无比热爱之情,扣合上象形新颖,削损隐秘,是一则普及型的佳作。

天下之大,莫非王土,伊之所言,正合孤意(字)一 /徐锦忠

陈书法说谜:

在悠远的历史长河中,帝王以武力征服他国,扩大版图之事可谓俯拾皆是,象“秦王扫六合”、刘秀得陇复望蜀、武王开边等等,不一而足。斯谜描述的,正是这样的情景。面中之语,恰若君臣对话——“普天之下如此辽阔,难道不都是君王您的疆土吗?”“爱卿所言,恰合朕之心意啊!”寥寥数语,即将封建帝王欲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并吞八荒之贪得无厌的勃勃野心暴露无遗。

在成谜技巧上,谜作者运用离合、提音、借代、会意诸法,使面中四句,均踏实一个“一”字。“下”有退之意,“天”退“大”为“一”;“莫”解为不要,“非”可代“一”,“王”不要“土”又是“一”;“伊”与“一”同音,“伊之所言”提音为“一”;“孤”与“一”同义,“正合孤意”还为“一”。谜法运用可谓熟练老到,游刃有余,而且不留丁点凿痕,令人叹为观止。

谈到“一”字谜,人们很自然会想到清代无名氏的那则“春雨连绵妻独宿”。近期在国内的一个“一”字谜创作大赛中,无法亲自参赛的无名氏却声名大噪,其旧作有幸与当代两位谜家的新作并列为“一字谜王” ,并居榜眼显赫之位。状元为“孟德放歌乌南飞”,探花乃“终生念伊减姿容”,前者老路新径,后者谜法活用,均各有千秋,堪称绝妙。然而,从构思之工巧,布面之顺畅,手法之娴熟,内涵之深厚诸方面综合考虑,我更喜欢徐锦忠先生这则长面“一”字谜。

在所有汉字中,“一”字无疑是笔划最稀少,形态最简单的一个,欲出佳构并非易事,但经谜人之手,竟得到了如此丰富的演绎,使人们在“回互其辞”的“昏迷”之中,领略到灯谜这株奇葩的神奇魅力。有人说,谜人是汉字艺术的“ 魔术师”笔者亦有同感。

人生如品茶,心清情自逸(字)藻 /天涯

魏澄江说谜:

每于静夜,冲一杯淡淡的香茗,捧着精巧的茶杯,慢慢地啜着工夫茶,细细地品尝着人生的酸甜苦辣,便会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这正如《潮州茶经·工夫茶》所云:“良辰清夜,危坐湛思,不无念及此杯中物,实具有特别之素质与气味在”,这种既淡泊又追求适意情调的含蓄感情,似可视为超凡脱俗的深层审美情趣之外化。

谜作者根于潮汕,或许是长期受到工夫茶的熏陶,人性似乎已趋于冲和,心地也随之澄清。心清情逸,潇洒自得,此实乃人生一大乐事也。成谜上斯谜法取离合,面句中的“如”字犹如神来之笔,此举巧妙地将“茶”的下半部分“形似”当成“木”字;“逸”谜面原意为“【形】闲适;安乐”,成谜时别解为“【动】散失”。作者经过一“如”一“逸”的精妙处理,从而使谜底跃然而出。

斯谜面句立意雅洁,境界清幽,富含哲理,感人至深。成谜手法章法活脱,别开生面,妙造自然,耐人寻味。故曰:“具此手笔,作谜之能事毕矣”。

若愚说谜:

回到了风云里,在论坛中看贴,读读谜,也不是一个乐趣嘛!偶然间打开了天涯的谜作,还没有读,映入眼帘的了却是一句好像很人生哲学道理,却又好像很平淡的一句话:“人生如品茶,心清情自逸”。细细品味,却有一番味道。

曾读过宋代诗人杜耒的诗篇《寒夜》:“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寻常一样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寒夜里,得一二知己,品茶赏梅,观月,心清情自逸也。人生如水、如茶、如月光平平淡淡,如茶、如梅淡淡清香。人生如能像品茶一样,心情自然清逸。

谜人天涯鬼斧神工,妙手偶得。将其融入灯谜中,用离合增损手法,将其悬射为“藻”字。且谜面并未有虚字,这种手法,即写意又精巧,让人有读之有味,爱不释手的感觉。

回到家中,仍有余味在脑中回旋。于是,泡一壶茶,慢慢品味。

此时不知是在品茶、品谜,还是在品人生?……

初听流莺喧柳叶(字)藻 /李创龙

Stwyt说谜:

谜作者先声夺人,以“初”字开篇,首先给人的感觉自然是风和日丽,春光明媚的早春景象。“流莺”是指“漂荡流转、无所栖托的黄莺”,这本应构造出一种迷离清冷的景象和惆怅哀怨的氛围。然而作者却巧用 “喧”字来妙比神喻,正是这出神入化的一笔,促使面句的意境峰回路转,令人神思遐想,让读者从视觉和听觉的双重美感上,活灵活现地渲染了一种扑朔迷离的气氛。面句短短的七字,却能够细腻入微地构造出一种与众不同的早春景象,美妙朦胧中又带着一些凄迷感伤的色调。斯谜在扣合上的确是独具匠心,作者巧妙地利用“初”字的词移义转,把它原来在谜面的意义为“【形】第一次”曲解成“【形】开始的,最初的”。这样一来,便自然而然地将“听流莺喧柳叶”六个字起始部分的 “口”、“氵”、

“艹”、“口”、“木”及“口”显露出来,然后再将这六部分连缀起来构成谜底“藻”。欣赏此谜,益觉离合天成,着实难得。斯谜清新淡雅,活泼风趣,具有较高的艺术性和欣赏性。吾观斯谜,妙处有四。一是造境之流转空灵,给人以宽大的想象天地,让读者领略到清新雅洁的情趣;二是章法之曲折有致,读起来别有一番奇崛又自然的韵味;三是用辞之婉约隽永,能够令人体会到字字锤炼又浑然化无的特点;四是扣合之精致巧妙,在作者的奇思妙想之中不知不觉地给读者留下悠然不尽的情味。

陈剑毅说谜:

此谜的谜面一出来,首先就给人一种春意盎然的感觉。我们仿佛看到一群黄莺儿在柳叶间飞来飞去,也似乎听到了鸟儿们叽叽喳喳的喧闹声。这不禁令人想起了“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的动人春景。在扣合上,此谜亦有其独到之处,关联词仅仅用了一个“初”字,便将“听流莺喧柳叶”六个字的起始部分“氵” “艹” “木”及三个“口”尽收囊中。六字素虽多不乱,抱合词虽少而精。此谜与潮州吴楚鸿先生的“山风水景画雾中”猜《三国演义》人名“刘备”一谜有异曲同工之妙,关联词一前一后,各显匠心。

别唱杏花吹满头(字)藻 /汪良淦

李诡说谜:

面句描写春日离别,一反古人离愁别恨心态,充满乐观、奋发情调,虽非成句,音声协洽,意境优美,不错。谜中前6字分别取“头”,为口、口、木、艹、口、氵,组合为藻,手法独特,出人意表。各字分取头部,此法曾有先例,唯佳作不多尔。

清茶无色人不品(字)藻 /彭振裕

天外来客说谜:

看过天涯的“人生如品茶,心清情自逸”,感觉茶香浓郁,美味荡漾!看过杏花雨的“初听流莺喧柳叶”,顿觉春意清爽,鸟语花香!彭老这条谜,从另一个角度道出潮汕茶文化的讲究,即茶若清淡,以致无色,茶客是不肖一顾的。故而潮汕人待客之道总以香茶为佳品,如茶色稍淡,又有客至,多是换过茶叶,以表敬意。总不能把色淡之茶来敷衍,那是很不礼貌的。

就谜论谜,此谜须以拆字猜得。这是我十多年前猜射中的,认识时间比“人生如品茶,心清情自逸”和“初听流莺喧柳叶”先。此谜以“清茶”两字为基,“无色”,即去掉两字中的色泽,“清”字的“青”是色,故去掉,剩下“氵”。后面的“无人品”顿读为“无人/品”,把“茶”字的“人”去掉,再补上“品”,组合成“藻”。

全谜一气呵成,无闲字。既道出茶文化的风情,也寓精巧的拆合功夫。似此类谜,系初学谜者的良好教材。

“三间茅构水之东”(字)藻 /伍耿怀

方炳良说谜:

面为明人瞿式耜诗句。此谜融会意、象形、通义诸法,字字皆有着落,不乏参差之美。一“之”一“构”,作为抱词,虚实相生,圆合饱满。

附录灯谜

人得空闲品茶水

人未品茶已生津 许友金

初听松花江号响 丘能福

苦吟沉咏别楼头 黄一坤

流莺啭呖唱枝头 吴楚鸿

吕安落泪吟樽前 黄一坤

品茶江畔游人去 敖耀寰

品茶饮水无人伴 史宝明

先喝杯茶润喉咙 赵可东

人约湖畔来品茶 紫云

三方共聚会,流水草木间

西湖品茶人自逸 困惑

客人一来,品茶当酒 江南虎

平生如飘萍,品格各清逸 天涯

人生纵横二十载,点滴回味起心头

写点东西留人间(字)火 /查坤林

吴仁泰说谜:

谜题俨如一位学者的吐属,要给后人留下一笔精神财富,同时也表现了对美的理想的追求,含义积极,情操高雅。原来作者乃是借一字多义之助,运回互其辞之术。“东西”并非指作品,乃谓左右之方位;“点”也不表数量,而指汉字之笔形。东写一“丶”,西写一“丶”,再留“人”字于其间,谜底非“火”而何耶?此谜剖底虽少曲折回环,谋面却用一番心机,别义出新,不落陈套;表里照映,句顺意切。猜者倘能举一反三,可以从中悟出字谜的一些制作诀要。

吴融杭说谜:

在写此评时距离作者创作这则谜已是相当久远了。在我的记忆中一直以为题面是:“留点东西在人间”,也曾多次在鄙地灯谜同仁中评介此谜。在出版的《中华字谜大全》中一读原作,对我的感触很大,于是不管是否有人评过,只愿一吐自己的心声而已。

此谜解底“火”为人和两点;别意“东西”为方位东、西,说明将两点分别布置于人字两边。“点”,在题面本为量词,在此却作笔画实指。

灯谜本含巧意。或转词性、或变词序、或变语意、不一而足。这只是技艺而非文艺。谜意之重在乎题意。所谓“在意不在文”,此“意”指内涵,“文”则指形式。既云灯谜,必能供猜,此不是目的,不是目标,应是谜题透出的意蕴。格高和凡俗必能一望便知。

此谜题面能成胜语,以致口碑流传,正是透出了作者的一片心声。一是肯定,二是希望,整个题面如警语,如口号,完全是自肺腑中自然流出,质朴而阔大。惜乎谜题尚未将题意发挥极致。往往制谜者好将题义扣净(注意这个“义”字),因为要解谜底,这却人为地降低了题意之气格。此谜就是写得太实了,若能将谜题改为“留点东西在人间”,这个“东西”的含意就无限扩大了。可以从物质的升华到精神的。

留一点空间给读者,也就是说文已尽而意味方起这是最佳的。当然笔者没有喜欢帮人改谜之癖,只是一种理解。

周修荣说谜:

谜作者似乎是在说要写点“东西”(诸如小说、诗歌等作品)留给后人,若按此思路猜射,恐怕是永入迷途,难以中的。若将“东西”作方位词理解,解作东边写一“丶”,西边写一“丶”,将“人”字留“丷”之间,谜底“火”字跃于眼前。此谜明借“东西”喻作品,暗指“东西”为方位,谜面意义积极,谜底扣合自然,谜趣浓郁。

柳眼半舒卿见否(字)相 /陈斌

东郭说谜:

字谜佳作,后学之楷模。柳眼半舒,半扣呼底;卿见否则排除了半扣其他组合的可能。面似写怀春妙女娇怨情郎不开窍之境,颇有韵味,又合音律。吾甚爱之。

聂玉文说谜:

陈老曾作过很多灯谜,并出过《抱瓮集》的谜书,在湖南谜人中很受人尊敬。“柳眼半舒卿见否”猜“相”是他佳作之一。我评谜总爱从扣合、意境、声律、风格这四方面来分析。此字谜以“柳眼”为母字,损半留半扣合底字(稍有瑕疵,但并未妨碍扣底);从意境上看,似说“柳芽初露,如睡美人初醒,你见到没有”,此情此景,“回互其辞”得令人“昏迷”;从声律上看,仄仄(平)平平仄仄,是为独脚虎之和谐声律;从风格上看典雅得极致了,一个“舒”字可见其神,如换成“张”、“开”、“放”一类字眼则就俗了。陈老古典文学功底厚实,故谜作大都典雅。

柳忠良说谜:

戏说:此谜一而再地评佳,赏析也多处见到。此谜“佳”否?,且看分析:

一、此谜的前半部分“柳眼半舒”示意取“柳眼”二字的一半,可得出组成“卿、相、根”三字的可能。谜面后半部“卿见否”摒除了猜“卿”字,那么,还剩下两种可能。究竟猜“相”还是猜“根”呢?应该说,“相”、“根”都可扣合谜面。

二、“柳眼半舒”有组合成“卿、相、根”三字的可能,“卿见否”从形体上摒除了猜“卿”的可能。从意义上来说,卿为古代高级官名,素有“卿相”一说。“卿见否”从其义又可排除猜“相”的可能。这样一来,“相”、“卿”二字又排除,余下只有猜“根”的可能。

三、严谨地说,“柳眼半舒”只有组合成“相、根”二字的可能。按汉字标准写法,“眼”字右边为“艮”,六画。“卿”字中间只有五画,为“艮”字最后两笔(一撇一捺)换成一笔(一点)。“柳眼半舒”没有组合成“卿”的可能。“卿见否”只能从意义上排除猜“相”的可能,谜底为“根”。

由此观之,此谜是扣合不严谨的。扣合不严谨的谜能为佳吗?此谜在字谜中很有代表性,它涉及制谜赏谜中的正字正义、宽容严谨等问题。像此类灯谜,宽容地讲,也就是一般谜作,言佳就虚了,却不知为何将此谜捧得很高,屡屡荣登“佳谜”之榜?

未吐一字泪先流(字)相 /林祖炳

张志有说谜:

题面似在抒写“凄凄惨惨戚戚”之情,读之令人伤惋。此谜拟句流畅如斯,增损离合之痕迹难觅得见。谜底乃常见字,谜法乃常用法,拟面臻此妙境,可见功夫不凡。佳谜之佳,不在于也不应该在于它能难倒猜众。此谜的“泪先流”不难,“泪”之先出“氵”而得“目”字;而其难点在于“未吐一字”实是“未”字“吐”掉其上的“一”而余“木”,其实,这也难不倒稍有经验的“虎将”。谁说这条谜面淡朴如话,构造平实无奇,扣底又极自然而且易猜的作品,不是一则佳构呢?

古城墙头听蛙声(字)凹 /王桀

你的样子说谜:

一直以为是马家作品,记忆有时会出错的,原来马老是用“隔巷蛙声听未真”扣《诗经》句“约之阁阁”。摹形摹声,非一般技法。曾见面用过“不平之地听蛙声”,若是点化,就点金铁手也。

东郭说谜:

平平之作。面无意境,更无韵律,描形示音扣底,无特奇特处。我长在西安,小时常爬城墙。城墙离城河过百米之遥,城墙上很难见到青蛙或听到其叫声。倒是一人高的秋草里蛐蛐儿不少,我们一帮小孩常去抓回互斗。不知南京等地城墙上能否听到蛙声?

附录灯谜

山在虚无缥缈间

白山隐隐峰无限 /陈斌

引发动乱,凸显反义

转眼间弓箭上弦 /士隐

恰似一件小背心 /止于至善

幽兰山下二度开(字)兹 /陈启达

胡安义说谜:

谜之雅与俗,巧与拙,关键全在择面,以同一底材命题,作品高下常常判若云泥,何也?此谋面者文学修养使然也。观此谜如探深山,似对幽兰,有清风习习,幽香缕缕之妙,优美的景致先便引人入胜。待析谜中窍要,集于“幽兰”二字,若将“幽”中“山”字拆“下”,又将“兰”中“二”字“度”(作动词用)开,把留下笔划再度组合,岂不成了“兹”字?此谜拆合已属奇巧,更难得谋面俊雅,韵味清新,又平添七分秀色,展读一过,直觉齿颊留香,神清气爽。

蔡芳说谜:

“幽兰在山谷,本自无人识。只为馨香重,求者遍山隅。”(陈毅《冬夜杂咏·幽兰》诗)幽兰清芬可人,不与群芳争妍,隐于深谷怡然独放,不管人识与否,时到花开。今幽兰山下二度又开,谜人步履寻幽,历经曲径九折,得以渐入佳境。只道是“幽兰”藏于山下,却原来欲将“幽”字中的“山”形退下;虽得知“幽兰”二度开放,却应须将“兰”字中的“二”画度开。离损聚合,始成“兹”字,“下”与“度开”,衍消有迹可寻,不失其度。减笔合形干净利落,照影传神。

解此谜,如入深山寻幽兰,非曲径无以通幽,不登攀难觅芳踪。赏此谜,犹见幽兰之风韵,绰约多姿,独托幽岩,人皆奇之。品此谜,如闻幽兰之馨香,清而不淡,浓而不烈,自能沁人心脾,健人谜思。虽此谜面句不谐七言律,但花草精神,少回清真,幽人空山,自得风流,仍属不可多得之佳构。

附录灯谜

众妙之门

小二黑结婚

请母亲放心 余植华

时维九月,序属三秋

空山幽兰心自清 青霜

空山幽兰一一开 金忍冬

大散关后山幽幽 林炳森

首先乡乡走变化 孙耀

太白举杯邀月饮,分明玉兔恰当东(字)春 /幻文

谢会心说谜:

题面上句暗企三人(李白《月下独酌》诗:“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下句把明字分开玉兔(玉兔指月),剩“日”。由是联为“春”。“当东”,提明字义。

黄继钊说谜:

一题较好的“韵谜”,具有表现力和感染力,在现有的作品中,是寥寥无几的。此谜摭取了李白《月下独酌》中“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的名句而来。题文上句据典实会意暗示“三人”,形象生动,题外得神;下句用减形法,将“分明玉兔”四字作三顿读,以“明”为中心词,“分”作动词别开,“玉兔”扣“月”,意谓别开明字之月,乃剩“日”字,分部离拆,联成春字,末三字以“恰当东”提明底字之义,运典切合①,自是善于递推时令方位之数。此谜诗意清新,发古人之幽情;法门离奇,见作者之巧技。面之切底,有暗示、明拆、借代、提义四者兼用,非具特别心裁,安能造斯境地。

①《幼学琼林岁时》:“东方之神曰太皞,乘震而司春……”。

三分天下晋而终(字)春 /夏永胜

蔡大金说谜:

运典拆字北派谜。“三分天下”原辞见于《史记淮阴侯列传》蒯通说韩信“三分天下,鼎足而居”。后诸葛亮用以比喻魏、蜀、吴三国并立形势。杜甫因之颂曰:“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谜题之面系从《三国演义》最末一回“降孙皓三分归一统”演化而来。后人有诗曰:“纷纷世事无穷尽,天数茫茫总是空。鼎足三分成旧梦,终归西晋版图中。”

此谜运典不拘原句,唯事实相符以就谜材耳。“春”字谜乃是将“三”横分“天”下之“人”而得“”,最后以“晋”终之“日”成谜。

全谜脉络清晰,次序井然,不涩不乱,是“春”字谜的特点。试将三分(三)——天下(人)——晋终(日)依“晋”字的笔划顺序排列,不是很有次序吗么。次序井然正是他的章法。从“春”字谜的章法结构中,我们是可以学到不少灯谜真缔的。如此谜“三分天下晋而终”,音律结构为“平平平仄仄平平”,大合北派谜的章法,是孤联求偶的极好谜材。故笔者曾特意配联:“一统国中周尚裂,三分天下晋终归”射《玉堂春》。并非有意续貂,而是我对老夏之谜过于偏爱的缘故。

连环计套吕奉先(字)春 /易中

汪德亨说谜:

谜面所述故事,取自《三国演义》第八回“王司徒巧使连环计”。昭宁元年,董卓率兵入洛阳,废少帝,立献帝,专断朝政。次年,曹操、袁绍等起兵讨之。董卓挟献帝西迁长安,焚烧洛阳宫室,发掘陵墓,使二百里内无人烟。至长安后,自为太师,更兼有义子吕布助之,专横暴虐,残民以逞。王允为除董卓,巧使连环计,以貂蝉美色拉拢吕布,使其父子反目,终将董卓杀之。

谜作者以此故事为底本,结撰谜面,使人读谜温典,王允之忧国,貂蝉之聪慧,吕布之不义,无不一一呈现在我们眼前。但以此求字,不可似吕布般也中连环计。字之成谜 ,不外以谜面词句布题,用底字结构拆合,知此方得路径,达到“柳暗花明又一村”。

“奉先”吕布之字,但在此处望文生义,只能看成是“奉”字之先部,得之“”,此为拆字法,简单明了,取舍得法;但“连环计套吕”五字却故布疑阵,实则是谓“吕”字应用连环之法,将两个“口”套在一起,使其变成一个“日”字,连环得法,套得奇巧。至此“欣欣此生意”的“春”字便脱颖而出。

此谜妙在别解题面,以典布阵。“日”字的组合结构更出乎人的意料之外,细细剖析又在情理之中。巧用连环计,这正是谜人有点化之术而教谜道曲径通幽。

为人要一日三省(字)春 /赵锡章

沈敛说谜:

“为人要一日三省”猜“春”字,此谜运用了离合和反扣二个法门,谜面提示了要成为“人”必须将“一日”和“三”省去,反过来说“人、日、三”俱在,合起来便是“春”字,如此猜来,十分耐人寻味。

申立峰说谜:

谜面句之意是:我们做人每日要三次反省自己,我在哪些方面今日做得还不够好?这“一日三省”其典出自《论语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这是说,曾子对自己的要求是非常严格的。

曾子这一美德,虽然事隔已二千多年了,但至今仍有一定的教育意义。谜作者着眼于这一题材,可谓寓意深刻,立意高远。

此谜之作,首先将原是反省、省悟之“省”,别解为节省、省略之“省”。这样,谜底“春”字上将“三”省略后,岂不是剩下的为“人”和一“日”字吗?谜作者寥寥几笔,妙笔生花。别解巧妙,错落有致。语重心长,催人向上,实属难之作。

两人得一,可安天下(字)春 /业文中

邱中尧说谜:

乍见此谜,不禁自然想起《三国演义》中一段故事。翻开第三十五回:刘备跃马过檀溪,望南漳策马而行,遇一牧童指引,幸会隐士水镜先生,刘备求其出山相助。水镜曰:“卧龙(诸葛亮)、凤雏(庞统),两人得一,可安天下。”此谜作者便是信手拈来此句布面射“春”字:“两人得一”正是“”,“可安天下”喻在“”下安一“日”(天)即“可”成“春”字。如此巧合正乃天成。但也不能不佩服,全仗作者的“慧眼”识破“天机”成就佳谜。此谜巧用典故但又避实就虚,只用其中一句话将其转化为一则以增损离合扣合见长的字谜,不仅十分自然、工巧,而且能让人从中产生联想,享受到猜谜之后的回味乐趣,实在难能可贵,不可多得。成句射字谜可遇不可求,于此可证,

六和塔前结同心(字)培 /纪志康

周震康说谜:

雄伟壮丽的六和塔,矗立在浙江杭州南高峰下,钱塘江畔。一年四季,从世界各国和祖国各地来此游览参观的男男女女,络绎不绝,其中更有志趣相投的知心好友,形影不离的对对情侣,面向钱塘江,背朝六和塔,摄影留念,使人生道路上那难以忘却的一幕,在六和塔前定格。

六和塔是杭州的重要风景点之一。据资料记载,该塔建造于宋太祖开宝三年(即公元970年),塔之西北面,原有一寺,名曰六和寺,寺已无存,但塔名却一直沿用至今。六和塔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亦是我国古代砖木结构建筑中弥足珍贵的遗产之一,其建造原因,据说是为镇汹涌澎湃的钱塘江大桥。

本谜想是触景生情,感而成谜,采取方位增合之法制成。谜面中,“六和塔”三字已被作者偷天换日,不露痕迹地演化为“六”和“塔”,经与谜面其它文字巧妙结合后,谜面句的文意被谬解为:“六”和“土”(即“塔前”)结合“同”字的中心部位(“”),根据谜目的示意,这条谜面的谜底系一个字,为此,稍有猜谜知识的读者,便不难猜出该谜的谜底必为“培”字无疑。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字)培 /天涯、蔡振亮

心泉说谜:

字谜很难用成句直接配面,皆因为要想把谜面中的每一个元素都充分的发挥出来,实在很难,毕竟成句不是为某一个字特别准备的。要想用成句配出好的字谜,就需要充分的想象、必要的挖掘和天成的配合。这条谜采用近代佛学大师弘一(即李叔同)的《送别》诗作面,采用常用的增损离合以及象征性的方位指示,使谜面变得多变,富有想象。“涯”字比喻“天”字的一边,取“一”入谜;“角”字比作“地”的一部分,取“土”入谜;“半零落”暗示“知交”二字各有一半需要去掉,而留下了“口”和“六”。将以上留取的部分进行组合才变成谜底“培”。

整条谜的谜面较长,却没有抛荒现象,较充分地运用了成谜规则中的虚化处理和象征手法,使整条谜显得富有变化和活力。

附录灯谜

全部归队排一行

上前亲吻惹是非 刘雪春

收拾残部一同归 武骝

赞助人增加一倍 顾为善

站在边境最前哨 郑百川

雄心白首志不移(字)恁 /白福臻

林尚义说谜:

谜面为自撰诗句,音律和谐,意境旷达,大有曹孟德“老骥伏枥,志在千里”之豪情,读来令人奋发不已。

成谜运用拆字中的增减离合手法。“雄”字之心取“亻”,“白”字之首喻“丿”,盖心、首均作方位词;“志不移”者,则言“志”字应完整无缺,三部(“亻”“丿”“志”)组合,而成“恁”字。

此谜贵在对“恁”之字形结构体察入微,以类似白描手法拟面,遣词造句,淡中寓雅,平中蕴奇。或谓字谜制作之难何在?我曰其难也,一在析字之巧,一在拟面之工。执此两端,难亦易矣。

自始至终得人心(字)恁 /文新甫

侯增说谜:

自古以来,得人心者得天下。现代管理中更是注重民心工程。好的领导者首先要得人心、顺民意。为人民服务,喊了十几年,希望不要只是一个口号,而要落实到每位管理者的实际工作中。

此谜以此立意,先是顺了民心民意。成谜后用“自”、“至”、“人”、“心”四字脱胎变化,“自”取起笔“丿”,“至”取后部(终)“土”,“人”变化成人字旁(亻),与“心”共同组成“恁”。此谜生动传神,不拖泥带水,一气呵成,充分显示了谜法的老练和娴熟。只是“土”与“士”字形和含义不同,如果没有恰当的提示,是难以完满的,是为此谜的缺憾之处。

高考改革得人心(10笔字)恁 /云中藏身

李诡说谜:

组字。高考,取考字上端,老字头。改革,老字头变化为壬。壬、人、心组合得底。

附录灯谜

矢志飞天见雄心

有志向前人进取

人若得志自盲目 梦中人

人残志不残,雄心永在前 史宝明

千人一心团结紧

心系成千上万人 孟凡祥

千载一时得遇心上人 傲雪寒梅

仁心待人 孙国光

十一同心人向前 苏颖

是非首先在人心 叶国泉

我行我素 石风

心有千千结 林敦旭

千人破浪横渡舟 王化民

分别前往,志在必得 古巷

依依离别后,一一心相牵 丝风细雨

轻舟荡水飞蜓转,新月悬空雁阵斜 吴青松

一川横贯,双峰倒映(字)带 /

吴仁泰说谜:

题文有悠悠之流水,横贯东西;有巍巍之青山,双峰竞秀。山明水丽,景色喜人,置身其中,宛然入画。

作者取两截分扣之法,合形组底。“一川横贯”,是指“一”在“川”中横向贯穿而成“卅”,乃是利落分明;“双峰倒映”,则言两“山”之形颠倒而变,当为形状逼肖。合之为“带”,运意通畅,扣合自然。

此谜丽而不腻,工而疏宕,上下勾连,结构严密。是一则平中见趣,淡中寓味,清新可读之作。

理由说谜:

该谜被评为“二十世纪百佳谜作”。

好一个风景如画的谜面:到过广西桂林阳朔碧莲蜂的朋友,会看到清朝在阳朔代理过知县的王元仁的“带”字巨刻。由于字旁无注脚,给人们留下了无穷的遐想。其中有人触景生情,就想到“带”字谜:一川横贯,双峰倒影。

只可惜,该谜白璧微瑕。问题在该谜的前半部分。

该谜面前半部分为写实形扣。但“川”字是一撇两竖。到谜底,成了三竖。变戏法似的将“丿”变成了“丨”。尽管撇和竖差别不大,总还是有点差别。如果是一般谜作,不细究也罢了。但列为“世纪佳谜”,当以百分之百的正字为基础。即便微瑕也会失去几分“佳”的底气。

一些谜人主张“字谜形扣从宽”,对一般谜作也须商榷,评佳时难道也要从宽?那还叫佳谜吗?

该谜面后半部分是象形扣,“带”的下半部分用“双峰倒影”相扣,而“带”字的下半部分类似两个颠倒的“山”字,这两个颠倒的“山”字与汉字标准形体有细微区别,但由于运用了象形,一个“影”字把标准形体模糊化了,是扣合得很好的。

另见两则象形法制的“带”字谜:1、一堵疏篱影倒出(猜字一)带。2、远树横斜山倒影(猜字一)带。比那作为“二十世纪百佳谜作”的“带”字谜要好,至少没有瑕疵。

远树横斜山倒影(字)带 /林尚义

马啸天说谜:

北派谜率多以描形写景取胜,勾心斗角,各擅其巧。三十八法中其它诸法,迄未多见,泰半以象形离合出题,以其按底裁面,易于就范耳。当然制谜手法有高下,吐词拈韵有优劣,文学功底有深浅,皆于作品中逐一见之。

此谜意境灵秀,颇饶画意,且韵律协和,允称良品。“远树横斜”四字刻画谜底之头部“卅”形,深得远树横卧之神;“带”字之下部,突出重山倒影之景。10年前,柯国臻以“重山倒影横川中”之作,亦呈此底,与此谜有异曲同工之妙。

莫志刚说谜:

一百多年以来,有个字引起无数遐想,人们注目凝视,流连忘返,轻轻地议论着,深深地思考着,那就是挺立在漓江碧莲峰石壁上,当时(清道光十四年)任阳朔县令的绍兴人王元仁写的“带”字。其字体洒脱,气势遒劲,似春蚓秋蛇,像虎卧龙腾,雄浑奔放,令人感奋。

谜作者的思想感情也蕴含在“带”字之中。举目眺望:其象形中的“远树”(丰),业经“横斜”处置后异变;而增损离合也不乏平中出奇,“山倒”翻,继以“影”描摹,“带”也随即妙造而成。眼前的“带”酷似一幅迷人的山水风光图。

欣赏至此,吾的眼帘中仿佛看到:从阳朔到桂林沿江一带,群山峭拔,千峰倒影,奇态异状,琳琅满目,河洲断续,流水清澈,游鱼可数,雾气濛濛,青山浮动,漓江像玉带般盘旋绕纡回,令人心旷神怡,陶然欲醉。美哉!

附录灯谜

连山倒影横川中

一堵篱影倒出 /柯国臻

三更翻出一套书 /眉冷

小桥栏杆半遮帆 /邱中尧

曲中求直,翻出新意 /陈征文

春向梅边柳上添(字)森 /一乐

吴仁泰说谜:

用朱淑真的春景诗作题,显得清新婉丽;有春色到人间,更饶盎然生机。面文“梅边”、“柳上”乃扣两个“木”字,是将“边”、“上”作为方位词,属减形之法,意会较明;“春”字亦扣“木”,乃引“甲乙属木,木则旺于春”(《幼学琼林·岁时》)之说,为假借之体,取之较隐。三“木”合形,“森”字乃成。谜面“向”、“添”两字示意,决非空闲之词,缺之反失其趣。此谜谋题似平,却平中有曲意;造底近直,则直间有巧思。虚实结合,堪为佳构。

吴融杭说谜:

梅、柳作为早春时开花、扬絮的植物,往往被诗人作为春色的象征加以描写。如唐代杜审言《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诗有句:“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此谜题面若置扣底于不顾,岂不是一首好诗。

解题人谜:作者将底材“森”分为三个“木”字;“梅、柳”木本,读者自明,另一“木”却以五行“东方甲乙木”,对映四季在“春”,故谜面以“春色”指定。但笔者见到目下谜坛多有以“春色”扣“木”之举,其实稍有瑕疵,“色”字在此既不能释义“品质”,也不能释义“种类”,因与“春”连词,只能释义“景象光景”,故认为用一“意”字较好。当三个“木”字已有归属,作者欲置什么抱词,笔者认为这个“添”字绝佳,想必定如贾岛《题李凝幽居》颇费推敲。

笔者曾以杨万里《宿新市徐公店》中句:“春光都在柳梢头”射“森”字,运用“拆字”与一乐君此谜“析字会意”相较,小失浑然,句蕴更是莫及,于此可以看出谜意醇厚,也与谜法有关。

售一本,送一本,留一本(字)森 /蔡纯如

董书祥说谜:

谜作纯以白描展开,既无精工细笔,亦无浓墨重彩,而人物已跃然纸上。所刻划的书商并不唯利是图,颇好交友,又好读书。你看,书刊到手既要增加藏书,还要赠与友好。如此经商可谓商之贤达。

谜面平白如话,涉及谜底却很有讲究。“售一本”,即由“本”中拿出“一”去;“送一本”与前句同,也只倖“木”字;“留一本”则相反,讲的是留下“一”方能成“本”否则仍是“木”。三木合并,堆出“森”字。此谜构思别致,语言质扑,笔调自然,扣合工稳,于平易处见功夫。作者摆脱了堆砌辞藻,追求诗词句模式的旧套,读之肺腑为之洞开,只觉新风扑面,沁人心脾。细想想,灯谜原本就该如此。

附录灯谜

一两木耳

木偶奇遇

枫林风光

春到栈桥头

陶三春乐开了

桃李争春 柯鸿才

高柳对楼前

榆柳荫后檐

树林又蔽一寸光

春到十八梨出头

声声换得三春归

桃李谢后春犹在

杏儿开口落林中

闻声三十八 李梦熊

萧萧过枫林 林少亮

杲杲出日生于东

青春常驻巧装扮 冰儿

心闲无梦夜阴阴 空山

三春不是离别时 文新甫

众卉织出三春景 邢华旭

秋波相送柳梢头 吴树戈

春光已上柳枝头 李万超

楼头桃李半凋零 张宏福

春归处处青 陈世明

风入枫林声声响 施奕盛

村前桥头引相思 秦汉城

绿杨宜作两家春 方书璧

“一夜梦中香” 东木汉子

柳条折尽春色归 东南西北

木秀于林,无风摧之 飘零叶

村前残梅迎春开 杏林虎

逢国庆重游桂林 刘庆斌

“已残枸杞只留枿” 蟑螂财进

“树木犹复尔” 风轻轻吹

断桥残梅春犹在 水中网

“半拂栏杆半入楼” 杏花雨

“每夜归来春梦中” 孤星、孤影

沁谜

多少心血得一言(字)谧 /汪寿林

胡安义说谜:

曾闻作诗炼句苦不堪言,唐卢延让《苦吟》诗云:“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于此可见一斑。但贾岛之说更甚,他在一首《题诗后》中吟道:“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知音如不赏,归卧故山秋”。极言锤炼时间之久,呕尽心血之痛,突出诗歌创作过程的艰辛。灯谜创作何尝不是如此,“多少心血得一言(讠)”,便是谜作者艰苦创作的切身感受。从中可深切体会出谜作者那种字斟句酌,刻意求工的认真态度。以谜论谜,作者慧眼匠心,审势度形,将“心血”二字增损,一多一少,使变“必”“皿”,再得一“言(讠)”,成全“谧”字。真是妙到极处,巧到极处,若非砍轮老手,难有如此绝艺;未化十分心血,也不能觅此佳材。我愿做此谜之知音,民众人同赏其妙,以免大匠伤心,“归卧故山”。

你的样子说谜:

先生的字谜造诣确有口皆碑。打破固有字根,重新拆立时,总有不同程度的形变,面抱合字恰当运用也很重要。困惑的是江苏另一汪氏永生却被遗忘,看来“三生”并不是都有幸的。

附录灯谜

心血相融言难尽

言下之意要出血 秋雨无声

有道是呕心沥血 长胶手

言出必行盟终定,耗尽心血论半生 飘零叶

消息似无自是无(字)沁 /陈斌

吴仁泰说谜:

怀人之词,语曲情深,读之不禁生“一春犹有数行书,秋来书更疏”之感。“消息”二字,是成谜之中心词,而“‘似’无'”则取同义相销之法(“似”,“肖”都为想象之意),从“消”处销去“肖(似)”,所余惟有一“氵”;“‘自’是无”乃用同形相减之笔,于“息”中减去“自”,所留惟 见一“心”。一“氵”一“心”,合形成“沁”。底面关映,不差毫厘。此谜“似”字奇,借意无迹;“无”字妙,清面有术。作者以“北派”诗句拟谜面,为刻意追求音韵之优美;运意形两销之技巧,乃不落前人笔法之窠臼。古人有“我饮仙露,何必千钟”之说,我于此谜,亦然其说。

疏星残月照河西(字)沁 /郑游杰

马啸天说谜:

选好底材,织锦绣花地配好谜面,音律协和,意境雅美,扣底严密,此为北派之要领,似已被广大的制谜者所驾御,尤其多在南方诸省。此谜作者之名,未见于谜坛,能制出这则清雅旷达之作,可见北派谜语的制作已成家常便饭。

此谜扣合通顺,措词文雅。疏星扣“心”头三点,残月象形“心”底之“乚”,河西扣偏旁之“水(氵)”,“照”是关映词。新手作此谜,犹如急水行舟,其势可见。

附录灯谜

横江河伴相赏月

一弯新月两三星

三潭映月西湖景 金瓯

西湖波底映新月 杨立光

挥镰若转月,拂水生连珠 田鸿牛

一弯新月邻南斗 陈斌

小舟荡起层层波

江畔孤舟溅浪花

浪恶罾船半欲沉 萧然

左江孤舟三点到 玲珑

一心投入浦东开发

水边垂钓沾露滴 孟辉

“火星正西流” 凯风自南

乳沟之中见爪痕 魏育涛

论点综述费猜疑(字)谜 /余勇

汪长才说谜:

从谜面上看,似乎是在讲对某人的言论观点不理解。实际上是谜作者巧布机关,使人昏迷也。此谜采用拆字法辅以会意而成。“论”即“言论”,扣“讠”,“点”会意作“丶”,“述”字明扣,“综”为抱合词,解作综合在一起,把三部字素合一,“谜”在其中也。但成谜至此,还欠火候,不免单薄。因此,谜作者进一步用“费猜疑”提示底义,二次重复扣底,明暗交错,准确有神。正可谓:“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

二十八行三百字,之字最多无一似(字)谜 /山东王麟

张志有说谜:

“酒豪”造就过“文豪”,如“李白斗酒诗百篇”;又如,由“曲水滥觞”,王羲之挥毫行书《兰亭集序》,文、书双冠世。《兰亭集序》真迹计二十八行、324字,序中有“之”字二十个,其结构、笔法,异采纷呈;无怪北宋书画名家米芾赋诗赞曰:“二十八行三百字,之字最多无一似。”前句衬托后句,突现其旨“米(芾)言之”(字);此中妙蒂,山东王麟先生以谜志之;借题文为面,底作“谜”字,拆作:米、言、之。

书法讲究重字不重体,一篇书作中若同字同体,则见写者技穷,必贻人笑柄。假日的兰州隍庙,多卖字、画者;高产的、大同小异的字、画,绝对都是真迹,可它珍贵吗?也许有稍知文墨的暴发户会购买,但绝不是收藏,而是用作“炫”

补述要点,言犹未尽(字)谜 /刘庆斌

许友金说谜:

“谜”字成谜,谜人各展其技,可谓争奇斗艳,装点着谜苑春天!此“谜”又有新亮点:“迷”,从宽看,是“述”字多了一点。由此遂成“补述要点,言犹未尽”,在“述”上补“、”即为“迷”;“言犹未尽”是说还有个“讠”,则成“谜”!成谜扣法最忌老套,因为,没有新鲜感!这就要不断创新!此谜虽非惊人之作,但不落窠臼,值得肯定!

附录灯谜

人逢变故多迷信

露白来往一行舟

横舟雨里言归隐 梦隐

三尺小船不可行 才怪

人带行舟行,往来秋鸿至 东南西北

春来鸟雀恋行云

画眉传递春之语

不说不清,说了不明 刘珉传

四点巧计送出关 731

一来二去就评上先进 731

来也依依,往也依依,一去终不还,又有谁相伴?别离难 郭少敏

下西楼美人无言走

偏信带来方向失 何仰之

欲先谋之,终料不及 东方

白天送别到村头 731

能解诸迷者,会辩悉随心 王东雄

其心不正而上下乱之(字)恤 /香港刘雁云

王谦说谜:

谜面虽系作者自撰,读来却似一句政治格言:无论治国理家,处事倘心术不正、用意不公,则必然会招致离心离德,上下失序、交相欺瞒的混乱后果。面句文义对于人们的思想行为,起到了很好的箴规作用。然则此句作为谜面出现,猜解起来却与冷面意思全然无关,只须进行巧妙离合即可射中。“其心不正”,非正写之心、正置之心,乃偏旁“竖心”也。“而上下乱之”,将“而”字分为上下两部分;然后使之易位——“乱之”,与偏旁组合,则谜底“恤”字呼之欲出,贴切无误。

纵览此谜,谜面命意积极警策,底字离合巧慧空灵,扣合浑然天成,乃是神来之笔。

其心不正而上下乱矣(字)恤 /香港刘雁云

蔡芳说谜:

这是一则移形离合之作,谋面设底,各臻其美,饶有特色。谜面深含哲理,“上梁不正下梁歪”,古人早有此训,心术不端,必上乱下乱。出语如箴言警句,耐人寻味,此其一。虚字实用,运思奇巧,将表达连接作用的“而”字笔划上下易位“乱”安而成谜,谜思出人意外,此其二。自撰谜面饶有意味,宛若文言成句,九字之面无闲字衍义,字字入谜,此其三。具此三者特色,成谜机理自在其中。“其心不正”,寓意“心”偏在一边,隐示谜底之字为竖心偏旁,显而不露,扣合宛转。“而上下乱矣”,语当破读,义须谬解,曲曲道出将“而”字笔划上下乱调,则“血”字可得,妙手移形,“心血”结晶,谜底“恤”字,豁然明矣。

此谜哲理寓形,谜作自然生香,长使人刮目相看;赖虚字实用致谜法显而益隐,亦真亦幻,悠然平添诸多谜味;因底面丝丝入扣,遣词造语饶有功力,益使谜作卓然生色。读者猜谜之余,犹可领会哲理精义之铭训,自是受用无穷。由此可见,善引名句锦言、座右铭、哲理诗入谜,能令谜作得谜面之力而内涵益丰,命意通达。寓教于谜,舍此法安能毕其全功。

附录灯谜

心血凝成亦可怜 陈斌

献出一份血,播下一片爱 平平安安

自上而下,团结一心

而今改革兴中州 张士斌

散而复聚记前情 胡荫龙

中州离散而复聚 吴树戈

浪遏飞舟(字)心 /陈冰原

吴仁泰说谜:

谜面是毛泽东同志《沁园春·长沙》的词句。谜底“乚”若顺水而下之“飞舟”,“∴”似跳跃翻滚之波浪。“遏”本为阻止之意,今以“”象形浪涌三面,阻挡其前进中行舟(乚)之形状,可谓惟妙惟肖,形神毕露。作者想象丰富,以浪漫主义之笔触描绘底材,图解题义,把诗的意境融入于形象的画面。格调清新,自然可喜。读之令人赏心悦目,不忍释手。

鱼虾泼泼初出网(字)心 /莫志刚

杨志刚说谜:

“保氏教国子先以六书:一曰象形,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周礼注》)此造字之法由来已久,制谜者也无不争相袭习之。

树荫湖畔,渔翁簑衣斗笠,执网静待,俄尔,网举目张,鱼虾惊跳。这恬淡幽闲的捕鱼图,似乎就是谜面之意境吧!

细察七字谜面,绝无字谜中惯用的“增损离合”之痕迹,而别出心裁地用以物象形之手法融入谜底。谜底“心”字,分析其结构,由四笔组成,中下方呈弧形的一“乚”,犹如起水的渔网,其旁三“丶”,分列左、上、右三个方向,也极像爱惊而跳的鱼虾,值得赞赏的是“泼泼”二字,它把出水鱼虾的银鳞闪烁、活蹦乱跳之情状极为逼真地勾勒了出来,使谜作充分体现了灵通传神的动态美。

作者以敏锐的观察力捕捉生活中习以为常的劳动生活场景,运用大写意构图,惜墨如金,虽寥寥数字,却赋字形笔画以新的内涵,使“心”字的三“丶”一瞬间变成了鲜活的鱼虾而跃然纸上。无须挑剔,这正符合中国画的要求:但求神似,不求形似。神似生动,形似滞板。如此运法可称得上象形字谜中之佼佼者。

注:面句出自元·萨都剌诗《初夏淮安道中》:“鱼虾泼泼初出网,梅杏青青已著枝。满树嫩晴春雨歇,行人四月过准时。”。

附录灯谜

打断念头

怒斩刁仆

轻舟一浪平

一钩残月带三星

半钩明月钓清溪

二弹一星一飞船

三条小鱼戏钓钩

浪花深处玉沉钩

白雨跳珠乱入船

前溪倒映月似镰

疏星三点,新月一钩

思考之后 四画单字 落叶

思念情怀感想同 北岸

士有不得于志 君庆

新月映照三星堆 周震康

到得秋来总是愁 胡亦虎

“流急不成圆” 莫志刚

虹桥影落浪花里 吕祥

新月映照碧波上 东南西北

一水横陈小舟斜插 太阳风

善始善终总相宜 南安吴乐荣

溪畔水横泊轻舟 水中网

一叶轻舟穿浪行 水中网

进门便觉不痛快 水中网

白首思归不得归 楼得月

恋亦不得住 人体部位 枫岩风羽

本人退休儿顶替(字)兀 /朱映德

胡安义说谜:

本人退休由未就业的子女顶替工作,是我国70年代末、80年代初为解决青年就业难而实行的政策,曾经牵动千家万户,现在回顾,记忆犹新。作者将人民群众深关痛痒的政策条文拿来作面,巧布迷宫,足见匠心。成谜兼用了两种手法,逐节分扣。先令“本人”二字中“退”去“休”字,留下“一”字,此乃减笔离损之法;再让“儿”字“顶替”到“一”字下面(“顶替”总是自下而上的,所以此二字又点明了方位),成就“兀”字,此乃增补合形之法。此谜谜面流畅自然,不见雕琢痕迹,增减脉络清楚,扣合干净利落,初读谜面,似乎明白如话,一经推敲,方觉暗藏玄机。大智若拙,最是难得。

乘龙快婿(字)兀 /田鸿牛

俞涌说谜:

乘龙快婿,本是夸人佳婿的成语。贵婿曰乘龙,典出张方《楚国先贤传》:“孙携字文英,与李元礼俱娶太尉桓焉女,时人谓桓叔元两女俱乘龙,言得婿如龙也。”后随代之。又贤婿曰快婿,事出《北史.刘延明传》:“吾有一女,欲觅一快婿。”

斯谜依此两典,仅射三画字一为底,可谓叫人如坠五里雾中,使昏迷也。原来俗语云:一个女婿半个儿。谜中便以此为据,巧妙地用灯谜“换算法”演算,有趣地将一个“贵婿”(半个儿);一个“贤婿”(半个儿)相加,得出结论,合一个儿子。若得底文“兀”字分拆上下,正好是“一儿”,你道是也不是?妙也不妙?

附录灯谜

再有二日是元旦

入党之后更先进 张昌明

一会儿

孩子去百色 覃儒林

酒洒掉了儿添上 施志光

儿童节日是六一 慧君

一见先兆泪四飞

“上下天光” 孟琼

当初归有光,抱负意夺魁 王志豪

“帘拂鱼钩动”

乱叶飘零始无声 连亚云

“前旦出园游” 虎里糊涂

中学一寸免冠相 袁春晖(秋实)

秀发翻翘佩蝶花(字)飞 /朱如鑫

莫志刚说谜:

漫步街头巷尾,女子秀发堪称千姿百态、五彩缤纷。长波浪、爆炸式、乒乓头、螺旋式……着实让人眼花缭乱,可谓是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飞”字入谜,笔画奇特,难以撼动。作者是生活中的有心人,细微间善观察,采用纯象形技法,勾勒出青春少女婀娜多姿的形体美,惟妙惟肖,所产生的艺术效果,则另有一番情趣。“秀发翻翘佩蝶花”。摹其形,盖其状,“发翻翘”形似“乙”,喻一专门发型;“ㄑ”则为扎结而成的蝶花。一“秀”一“佩”于面,似作关联,实是补形、画龙点睛之笔,今人心旷神怡。

披肩长发蝴蝶结(字)飞 /武骝

欣新说谜:

乍识此谜,惊艳不已;再赏此谜,赞叹不已;又品此谜,迷醉不已。此后每一回的品赏,都令我击节再三;画面就此定格,鲜活的嵌入记忆的深层。那飞奔而来的俏佳人,体态轻盈,意气风发,神采飞扬。镜头定格处,只见一朵绚丽夺目的蝴蝶结,兀自在一头披肩长发上翩然起舞,令人为之心醉神迷。“披肩长发蝴蝶结”,活泼生动,灵巧自然。“乙”飘逸潇洒,象征那一头随风飘扬的披肩长发;“<”带着饱满的生命力,成为在发端恣意飞舞的蝴蝶结。“飞”化身为一活力四射的俊俏佳人,披肩长发上系着飘逸的蝴蝶结,笑意盎然的迎面而来,那么的亲切自然,却又如此的摄人心魂。

附录灯谜

为厂翻身尽全力 良宵

卷帘但见燕归来 张顺社

点滴忆来更伤心 晏礼峰

一气之下人跌倒 独脚虎

抛杆引来蝶相戏 姜建平

几度新月隐,点滴意向东 浮生一梦

有牛有马有羊有猪声(字)朱 /侯印

心泉说谜:

在一望无际的乡野,那耕作的牛犁,那运粮的马车,那放牧的羊群,尽收眼底。远远地,从那升起袅袅炊烟的农家小院里,传出肥猪的欢叫声,真是一派繁荣的田园景象。这正是题文所展现的意境,似是不经意的一笔,却又透露出亲切、自然和朴实。在谜法的运用上,似乎更是轻描淡写,粗笔勾勒,仅仅借助假借法将午马、未羊进行了干支的切换,将“牛、午、未”三字揉合在一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我似非我,你似非你。最后辅以象声手法以“猪声”呼出“朱”字来,即限定了猜射范围,由含而不露,遥相呼应,可谓全谜的点睛之笔。

此谜绘形绘声,直中见曲,曲中见巧,巧中见趣,趣中见新。有人说,任何文学艺术形式都离不开生活的积累提炼,透过此谜可以看出,灯谜亦不例外。

要向先生借枕头(6笔字)朱 /张哲源

叶国泉说谜:

面句出自清代梁绍壬《两般秋雨盦随笔》卷一《过邯郸卢生庙》诗:“四十年中公与侯,虽然是梦也风流。我今落魄邯郸道,要向先生借枕头。”这首诗的典故出自唐人沈既济《枕中记》“黄粱梦”故事。该书以一个落魄书生的口吻写成,语言诙谐幽默,极具洒脱风趣。这位落魄文人参观邯郸卢生庙时很有感触,虽然明明知道卢生当官四十年只不过是一场春梦,但他仍然想向卢生借其枕头一睡,为什么呢?因为“虽然是梦也风流”!在这里,我们还是将卢生美梦搁过一边,先研究一下这谜底“朱”与面句是如何形成面底关系的。你看,面句之“先生”入谜后已从卢生别解为:“生”字之“先”前笔画;而“枕头”也从实物别解成为:“枕”字之“前”头笔画——亦即是“木”。如此组装起来,不就活灵活现地变出一个“朱”字了吗?

本谜以描写卢生奇特遭遇的谐趣诗句挂面,先勾起人们的兴趣,继而又引人开动脑筋,猜猜这面句之中隐含着一个什么字?面句中一个是作为人物的“先生”,一个是作为实物的“枕头”,均被作者施以灯谜别解之魔法,摇身一变成为两个汉字笔画结构形状,作者这种不动声色进行偷龙转凤的巧妙手法,着实令人叫绝。

新月曲如眉,未有团圞意(字)朱 /金寅

申立峰说谜:

“新月曲如眉,未有团圞意。红豆不堪看,满眼相思泪。……”这是宋代牛希济《生查子》一词的前四句。

这是一首表现男女深情的小词。由执着想念到坚定信念终成眷属。开端两句是写望月兴叹。曲月如眉,距月圆之时尚远,何日才能团圆?有度日如年,不胜煎熬之感。眉,人们经常以月喻之,来形容女子美丽的容颜。词人面对弯弯新月,如见楚楚动人的意中人的愁眉,自然引出何时才得团圆的感叹。有趣的是:“新月曲如眉”这一生动描绘,竟引发了谜作者之灵感。他猛然省悟,这“ノ”不是既如“新月”,又似“曲眉”吗?挂之于“未”,“未”有“团圞”之意,谜底“朱”字岂不水到渠成?“未有团圞意”,原意是没有团圆意;今谜作者反其意而用之,“未”有了团圆之意。真可谓翻手为云,覆手为雨。信手拈来,即成文章。慧心巧思,于中可见。

银川施计,来群失子,且看红方(字)朱 /柯南

顾为善说谜:

许银川,李来群,都是第一流的中国象棋大师。他们多次交过手,也互有胜负。这也许是某次实战的写照吧。但无须枉费精力去考证,这是谜,是创作,无须对号入座。假定有那么一次,许、李对局,许设下圈套,来群疏于防范,失了一子。观战者要看下一着如何下,该轮着红方了。旁观者清。清就在于用清醒的头脑,摆脱谜人设下的圈套,发掘深藏的谜底:银川姓许,施计的施,要作施舍解,“许”舍去“计”,余卧人。来群姓李,“李”失去子,余“木”。红方本是象棋术语,占红棋的一方。卧人加“木”,合成“朱”;朱为红色,红乃义扣。“且看红方”,就是引导你从红的方面去着想。“朱”是独体字。把它拆成“ノ”和“未”两部分,用牛希济《生查子》词成句谋面也是上乘佳作。我偏爱此谜,为的是他的象棋布局太精妙了,达到几可乱真的境界,尽管我是局外人兼门外汉。

附录灯谜

一群马牛羊 /夏永胜

一弯新月挂树梢

人生难得一相逢

独上西楼月如钩 /陆甸坤

斜雁穿林梢 /孙国光

村前横竿酒旗斜 /一乐

雁阵四行各展姿 /云虎

“楼前有雁斜书”  /今日得宽余

前后乏谋失天下

此人一直在气头上

堂下梅开色似火 /孙国光

未见白头色自红 /张顺社

先生春意三二分 /独脚虎

大明洪武帝,本是放牛人 /迷米胡糊

眠则同眠,起则同起,贪如豺狼,赃不入己。(物品)箸 /龙武

清·陆以说谜:

《北史·咸阳王禧传》载箸谜云:“眠则同眠,起则同起,贪如豺狼,赃不入己。”盖以讽贪墨者也。袁简斋太史《咏箸》诗云:“笑君攫取忙,送入他人口。一世酸咸中,能知味也否?”即本此谜之意。按:《中州集》周驰《咏箸》诗云:“正使遭谗口,何尝废直躬!”寓意似胜袁诗。

雪泥鸿爪偶留痕(字)箸 /鸿隐

永安·蔡芳说谜:

宋代大文学家苏轼《和子由渑池怀旧》诗云:“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咏叹人生行踪无定,就象鸿雁在雪地上偶然留下的爪痕,只有一点痕迹存在。此诗至今依然动人心弦。“雪泥鸿爪偶留痕”乃从东坡诗提炼演化而来,谐韵合辙,文采流溢。“雪泥”指雪地,谜中望文生义会意为雪白的泥土,即“白土”,二字叠合为“者”,平铺直叙,一目然。“鸿爪”鸿雁脚爪留下的痕迹,恰似“个”之状,惟妙惟肖,谜思不凡。“偶”本“偶然”,此时转义为“成对”,致使鸿雁留下一对爪痕“竹”,偷龙转凤,出人意外。“者”与“竹”,移花接木遂成“箸”,“会意”、“象形”二法和谐地融为一体,奇正相生,诚为佳构。尤其可贵的是,一个“偶”字转义十分传神,有如画龙点晴,令全谜灵动欲生。读此始信灯谜别解之魔力,微乎,微乎!神乎,神乎!

附录灯谜

修竹成阴暑日无

墙头修篁掩梨花

翠翳幽篁暑半消

学者个个学到老 张墅煜

池边残月,柳丝常伴钓丝悬(字)沸 /杨志刚

邵滨军、赵首成说谜:

[注析]传说苏东坡与“苏门四学士”之一的黄山谷在松树下纳凉下棋,不远处有一池塘,垂柳飘拂,渔翁垂钓;正是下棋、钓鱼自得其乐。忽然,从树上掉下一颗松子,恰好落在棋盘上,东坡随口吟道:“松下围棋,松子每随棋子落。”山谷即以那渔翁垂钓为题,续了一句:“柳边垂钓,柳丝常伴钓丝悬。”吟罢,两人心领神会,相视而笑。苏、黄的这一对句,传至后世,乃成名联而为人所津津乐道。今谜人仅用山谷道人的下句,便射出一字;“池”边为“氵”,残“月”如“弓”;柳丝飘拂,形若“丿”,钓丝直悬,状似“丨”——此四部“常伴”,岂非正组成一“沸”字?

[点评]此谜具神来之笔,所谓“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是也。

增损离合,原非杨氏本色当行,然观此不求工而自然工巧入谜之作,其风采、其造诣又何逊于当代“折字大师”耶?

你的样子说谜:

面改自苏黄联句“柳边垂钓,柳丝常伴钓丝垂”,两丝传神。前几年无意见得杨先生著的《水浒故事灯谜》,鱼龙混杂之,只是因打对折才购,且首版印数2000,谜书多数在书店削价待售的,《百年谜品》现已打四折了。

附录灯谜

西湖残月丝丝柳 武骝

清心向佛,抛弃情人

千人一口称活佛 周震康

前游佛山不见仙 周希玩

“无边佛法处” 杏花雨

滚开,别浪费好钱财 十年寒窗

曲岸池边,柳丝常伴钓丝悬 杨志刚

子分居兮叹离别,重团聚兮意急切(字)亟 /洪流

金瓯说谜:

题面是自撰句,吟之有击节三叹的韵味,视之犹觉一位慈母哀叹爱子分离后切盼团聚的焦急心情,凄楚之情溢于言表。以此为谜面,用离合法扣合“亟”字,自然工巧,无懈可击。试看,“亟”字分拆可成“了、一、口、又”四个字素,其前面两个恰可视作“子”字分居,后两个又可看成“叹”字离别,由此赋得谜面前句,词达理明,一气呵成。制谜至此本已完成,然谜作者意犹未尽,进而用先组合后提义之法赋得后句,把个“亟”字反复描述,使谜作更臻完善。用楚辞作面者极为罕见,此谜新颖别致,神全意足,运法纯熟,流活灵巧,堪称佳构。

九方浩然说谜:

谜面两句从形意两个方面双扣谜底,区区一个“亟”字居然能演化成如此美妙的楚辞章句来,作者高人也,令人拍案叫绝。

了断一生叹气声(字)亟 /聂玉文

敖耀寰说谜:

谜面应顿读为“了断一生叹/气声”,作两段来看,前段为合形,“了、一、叹”三字组成“亟”字,后段“气”提示其发声即读音。

附录灯谜…

叹与子别离

夜半叹分离

叹在子时两分离

叹子分家意急切

一叹了之 吴国伟

叹别了一生 逸翔

与子叹别情意切 秋实

李白杯前更长叹 青霜

口子开了又缝上 岳广华

叹在夜半两分离 经纬斌

又添了一口 八笔字 杨晓刚

张辽一叹遂降之 郑志强

承先启后,又成一体 肖尘

丢了一分,传来叹气声 8

叹子离别意急切 百善孝为先

断桥垂钓独兴叹 八笔字 向天笑

又一知了随矢落 八画单字 良宵

游子叹别犹寄语 七笔字 飘零雪

似闻几声游子叹 8笔字 风为谁起

叹与子相别离,每每泣声闻 枫紫

叹了一口气,少张嘴也好 八画单字 人瑞

提倡晚婚,个个赞同(字)日 /蔡洛

金瓯说谜:

计划生育是我国的国策,“提倡晚婚”是落实计划生育的一项重大措施,自然得到人人赞同。孰料在这句宣传口号中隐寓着一条好谜。制者运用逻辑推理,从“提倡晚婚”四个字中揭示出一个共性的字素--“日”,从而以包含法设计成谜,用“个个赞同”言此及彼,妙语双关。其关面时意谓“人人赞同、同意”,关底时则表示前句每个字中的相同部份,道出谜底为“日”字。其“赞同”两字可释为“称道相同”,别解得宜。此谜峰回路转,萦圩曲折,将个谜底深藏巧匿,含而不露,但又不涩不晦,落落大方,确是佳作。与古谜“唐虞有,尧舜无;商周有,汤武无”猜“口”字同出机轴。后者以史为据,古色古香,系旧时“玉片格”之杰作;前者富有时代气息,熔思想性、艺术性于一炉,堪称当代包含体之代表。故中央电视台1983年除夕之夜的春节文艺联欢会上举行的“灯谜大家猜”节目中播放此谜,盖缘于此。

下一出口,直达上海(字)日 /灯影之虎

灯影之虎说谜:

一次开车行驶在高速公路上,看到“下一出口”的交通指示牌,顿时眼前一亮:这不是一条字谜吗?谜底就是“日”!回到家立即将此谜记录下来,为增强谜趣,我用“日”作面,扣交通用语“下一出口”,在当月的评谜会上,这条谜顺利通过。不想几天后,我将此谜拿到的灯谜聊天室里给大家猜时,当即有人猜作“直达上海”,看到这个答案时我怔住了,显然,那位朋友的答案没错,而我的谜却有问题!这是一条多底谜,因为同样用“增损离合法”,得到了两个不同的谜底,只不过一个是“增”一个是“损”而已,之所以会这样,缘于我是先有底后谋面,而猜谜人是有了面再猜底,思路完全不同!而评谜会上大家是顺着我的思路评的,所以也没发现这个问题。之后,我对此谜动了一番手术,用双扣法以“下一出口,直达上海”为面扣“日”字,但仍有谜友指出可猜“昌”字,最后,我只得在谜目上动脑筋,改为猜“四笔字”,终于挑不出什么问题了。

附录灯谜

无线电

外层空间

本来应调查

受人捐助心记恩

处处草香暮春时

是那天收拾得早

三春过后少行人

明目张胆 陈勇新

双方结合 飞翔之翼

禁止烟火,闲人勿进

提倡晚婚,个个有份

中堂大人命归天

明月之约 淘理

春景晴明四处同 章镳

“明月未得用” 翁明

两岸三通太阳出 冯忠良

娇客前来即摆宴 潘洁妹

真心不二四方归 一点水

哑口无言到山西 王玉麟

恒者,无二心也 飘零叶

烟火放完人散尽 邱中尧

禾有清香月有明 韩彦荣

前方后方团结紧 吴树戈

四方一统应天意 钦羌

“月月有明月” 陈挺

“相逢记得画桥头” 晓风

冥冥之中,自有天意 阿湖

在下一生皆为国 邻家四少

知而获智,智达高远 方树之

再得一十分,就是六十分 乔北海

三儿元旦来揭阳 云湖风入庭

草涧鹊影映春意,个个隐身在其中

十分迁就鼓上蚤 四画单字 风起火焰山

画时园,写时方;冬时断,夏时长

同是暂时昏昧,早晚皆都明白 杏花雨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大师网的立场和价值判断。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会员服务 法律声明 产品服务 诚聘英才
版权所有:大师网 网站备案号:粤ICP备14061578号-1
Copyright 2011 Enterprise Management Training
Center All Rights Reserved |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