谜家说字谜:粗 一 藻 火 相 凹 兹 春 培 恁 带 森
粗
请君猜谜, 不要多言,不要走, 且站在一边, 对着细想(字)粗 /(佚名)
吴仁泰说谜:
谜体:拆字、会意。
乍读谜题。如见一位打灯谜的行家,正在娓娓不倦地介绍猜谜的一些诀窍,十分动听。其实,这是作者故弄玄虚,设置了一层迷人的屏障。读者倘能仔细揣摩,不难顺利破其“谜”路。试析全谜之眼,乃是一个“谜”字。所有增损离合,都从此处生发。“不要多言”已明白指点要去掉多余之“言”;“不要走”,又透露了减去“辶”字之形(“辶”俗称“走之”);“且站在一边”,乃示意须立一“且”字在其旁。如此两减一增,“粗”字就脱颖而出。尤以谜面最后一句,专为猜谜者提供探底的线索。“粗”、“细”本是一组反义词,既要对着“细”想,当然非“粗”莫属了。此谜题文接近口语,读来琅琅上口,词句着意经营,语有双关。是白话语言之杰作,为雅俗共赏之妙品。
邱景衡说谜:
谜的扣法:拆字、离合。
这是一则著名的旧谜,此谜的“ 谜眼” 即在“ 谜” 字上面, 谜面提示“ 不要说话”(去掉‘言’)” 不要走”(去掉‘ 走’), 谜字去言去走之剩下一个“ 米” 字,“ 且站在一旁”, 组成“ 粗” 字, 面最后一句“ 对着细想” 正是点睛之笔, 对着细, 粗也。整条谜象是引导猜谜者渐入思考之途, 循循善诱.慢慢品味, 如饮醇釀.谜面四句话, 句句不落空, 若从末句会意亦可反推得谜底“ 粗” 字。这则谜被奉为字谜中的经典, 不为过也.。
卢志文说谜:
以谜写谜的作品中最值得玩味的还是下面这则:“请君来猜谜,不要说话不要走,且站在一旁,对着细想”(打一字)。
此谜颇富巧思,谜面如同一则猜谜须知,活画出一幅猜灯射虎的生动情景。其实谜面的“请君来猜谜”不是一般的泛指“让你来猜灯谜”,而特别突出了一个“谜”字,让你猜这一“谜”字;“不要说话不要走”,是指从这“谜”字中去掉“讠”、“辶”,这样就只剩下“米”了;“且站在一旁”是让“且”字站在“米”旁,正好合成“粗”字;末句“对着细想”不是让你对着谜条仔细思考,而是侧面会意,进一步暗示出谜底是与“细”相对的,试想:非“粗”而何?整个谜作似剥茧抽丝,逐步推出谜底,句句双关,妙语连珠,把灯谜的巧妙和谐趣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了,让人真正领略到了谜人们“垒字砌句、化形变义”的高超技艺。
一
春雨连绵妻独宿(字)一 /(佚名)
柯国臻说谜:
此谜见载于清梁绍壬《两般秋雨庵随笔灯谜》,传流既久,夸耀不衰。它似一首“闺怨诗”,可用“吁!霪雨霏霏阻客途。思肠断,夜寒衾枕孤。”小令来写照。对这则“闺怨”谜,制者使用多变的损减法,惑以绮词丽语,消铄而余“一”字。造诣精深,运法独到,其佳妙处有三:(一)以“春”字冠句首作消形减笔的对象,是正宗的“举靶树的”的拟字手法。此谓藏阄之妙;(二)“雨连绵”,自然不见日;不以形减,却用义除,先将“春”去“日”,余“三人”。此谓消脱之妙;(三)“妻独宿”不是直言,以衬反言说明无夫--又在“三人”上脱出“夫”字,余“一”,更见翻新之趣。此谓变法之妙。此谜经连次递减,法甚潜默,意无重语,自然透露,不着痕迹,真是古质仍斑斓。后起者虽钦慕殊深,都避熟道而另辟异径。这所谓媚本天姿,非东施所能效颦也。
郑百川说谜:
余初学前人“春雨绵绵妻独宿”猜“一”字谜,觉其意境凄婉,平仄协谐;暗销递减,手法精巧,可谓“一字一珠”,已臻极致。虽心慕手追,而终无“一”字之作,因“珠玉在侧,自惭形秽”也。今有人一发难收,连篇累牍,乐此不疲,而意境佳者少,且每少文理能畅;既手法生硬者多,又每多活剥支离。苟勿与作俑者较,条达者亦十之一二而已,鼓吹成集,总嫌多事。
无尺土之封(字)一 /摩莲
蔡大金说谜:
【赏析】晚清著名拆字谜。见于张玉森《百二十家谜语摩莲谜语》。作者摩莲,本名温濂,字摩莲,浙江湖州人,光绪年间曾任天台县训导。传世谜作有一百六十余条。
本谜典出自李陵《答苏武书》:“闻子(苏武)之归,赐不过二百万,位不过典属国,无尺土之封,加子之勤。”是说苏武从匈奴千辛万苦归来,汉朝廷对他恩赐太薄,没有封地。实际宣泄的是李陵对祖父李广“难封”的不满。
谜作不是正面图解原意,而是悄悄将“封”字步步解拆。“封”字由两“土”一“寸”组成,若无尺(十寸)无土,自然锁减为“一”。
从谜法上讲,以“尺”而拆“十寸”是很合理的。这样的拢意拆字法亦被后代谜人经常运用。对比其他运典拆字的谜作而言,“无尺土之封”显得更为简洁。面无虚字,无渣无屑。静静地解拆中,渗透一股儒雅之气。似这种典出有据、解拆利落、毫不拖泥带水的“一”字谜毕竟是不多见的。
此谜自问世以来,评价甚少。故其影响不如“春雨连绵妻独宿(一)”。其实此谜恰与“春雨连绵”成为清代“一”字谜的一对姊妹花。前以“春”字冠顶领拆,后以“封”字压脚去消,两谜在层层剥离上给人的快感,是大可享受于其中的。尤以“封”字的解拆较易理解,是初学制谜的同好不可多得的教材。初学制谜者若从“无尺土之封”入手,待逐渐掌握汉字的别义解拆后,再行旁减形增之法,也许容易多了。
摩莲谜作多用典,带着明显的江南谜风色彩。此谜只是他许多优秀作品中的一例。
孟德放歌乌南飞(字)一 /顾为善
你的样子说谜:
当年曾获得"一"字谜王桂冠之作。自撰句最好能合律,此谜与“春雨绵绵妻独宿”技法极为相似。“孟德”扣“曹”,这类“重门”与否的界限尚不清楚。用“乌鹊”的“乌”扣“日”,是面别解,却有点断章取义之嫌,面不“露春”是其特色吧。
江南老骆驼说谜:
“孟德放歌乌南飞”猜“一”,是顾为善先生的一条离合体字谜。谜面句意取自苏轼《赤壁赋中》中的“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横槊赋诗”。面意指曹孟德吟诵乌鹊南飞这诗句,句意单纯而完整。但在猜射时,必须破获三处机关:一是将“孟德”会意为“曹”,作离合的母字,这是以姓扣名;二是将“歌”会意为“曲”,然后将“放歌”解为“放弃曲”这个字,是将“曹”字中的“曲”放弃;三是“乌”别解为“日”,是将“曹”字“南”面的“日”字“下”掉。大刀阔斧,剩下“一”字。但细想,明明是一条离合体谜,却三处会意,在成谜手法上明显有揉杂之嫌。尤其是“乌”别解为“日”更是属于面句中某一单字别解造成句意完全变化,离合体谜中用这一手法是否妥当,老骆驼实在不敢肯定。
昨天下班前,有谜友在传统谜人群里聊到了断气谜的话题,并以“孟德放歌乌南飞”一谜征求意见。我便发表了我的个人看法——谜是成立的,但不是好谜。结果招来了部分谜友不大礼貌的质问。我的理由是:因为可以扣合,所以此谜成立。但离合谜里多次揉杂会意,应该不是好谜。这里再作如下说明。
一是讨论的主题不是此谜是否成立,老骆驼表达得很明确,此谜成立。讨论的主题应该是此谜是否是好谜。老骆驼认为,此谜不是好谜。老骆驼的理由是“乌”别解为“日”后再用“南飞”来离合,使句意变为“太阳南飞”,不合常理。这又涉及到了“断气”的话题。
二是对“断气”之说,老骆驼不是很苟同,觉得还是“断意”的说法比较合理。好谜应该有好谜的标准,离合体好谜的标准,在下也不敢胡说。以此谜看,将“孟德”会意为“曹”且放在离合谜句首,句意未断。接着以“歌”扣“曲”后再将“曹”字中的“曲”离弃,因为句意紧承“曹”而来,句意也未改变。最后将“乌南飞”中的“乌”别解为“日”(原句当指乌鹊)后再进行离弃,总觉得不是很舒服。日起日落符合常理,“日南下”却无法让人接受,虽是方位法离合,但显然是为得到“一”字而进行的硬离合。因为“乌”别解后与“曹孟德放歌乌鹊南飞”的原句意思完全不一样了,变成了“曹孟德放歌,太阳正南下”的意思。因为个人修养有限,也不知对这一问题如何表达更妥当。谜面别解本也允许,但是,是否应考虑别解后句意仍需符合常理?
我觉得,单句离合谜夹杂会意,应慎重。即使是前离合后会意或前会意后离合的形义双扣谜,离合部分与会意部分意思也要独立与完整,不能随意夹杂。因为一旦夹杂,容易引起句意断裂。随手翻阅《中华谜艺》第18期,便有离合高手汪寿林和郭少敏的六条离合谜可以比照。先看汪老的:“画中柳字露破绽”猜“石榴皮”, “人逢机缘觅芳踪”猜“方茶几”,“大夫一来,放松负担”猜“替换”,“住所两侧歌飞扬”猜“何可欣”。面句的句意明确而单一,离合干净利落。再看郭少敏的:“一意归汉誓言在,逆胡朔荒到白头”猜“适”,前半句的前4字提义,后3字提音,后半句离合干脆。“跑台走穴收入丰,观众利益却受损”猜“公害”,则是前半句离合,后半句提义。六条离合谜中,离合部分面句的每个字,或作离合用,或作抱词,都没有单独别解后再入谜的。我觉得,这样的谜才连贯顺畅。
前人曾对“无边落木萧萧下”猜“日”提出质疑,细想也正是因为猜者须先将“萧萧下”别解为“萧萧”两个朝代的“下”一个朝代来扣合繁体“陈”字作为离合的母字,再通过“无边落木”来离合掉“耳朵旁”和“木”字的原因。
个人管见,只代表个人,并且只是就谜说谜,更无他意。
终生念伊减姿容(字)一 /武骝
你的样子说谜:
三种不同的方法扣“一”,即:方位、谐音、摹形,实则属形、音两大类。从单一的扣合,到双扣至三扣,体现了字谜发展的进步。这不仅使谜面更加丰满,也规避了多底的可能。“章(镳)选百佳”中有则李渚人先生同底谜“尾生独念伊”,是形、义、音三扣,不知何先何后?
五星扬处定兴中(字)一/顾为善
蔡建荣说谜:
一看到谜面,耳际就仿佛响起一首歌:“五星红旗迎风飘扬,胜利歌声多么嘹亮。歌唱我们亲爱的祖国,从今走向繁荣富强!”五星红旗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旗。旗面红色,左上方缀一大四小黄色五角星。小五角星环拱大星之右,各有一个角尖正对大五角星的中心点,象征着中国革命人民的大团结。此谜面句意思是五星红旗飘扬之处一定会是繁荣兴旺的中国。
此谜扣合时,先取“兴”为中心词,“五星”不再示意红旗,而是象形五个点、撇、捺的字素,“扬”也由“飘扬”转义为“飞扬”,这样“兴”字飞扬了五个点、撇、捺的字素,就余下“一”字。
斯谜面句立意积极向上,讴歌我们伟大的祖国,表达了咱老百姓对**的无比热爱之情,扣合上象形新颖,削损隐秘,是一则普及型的佳作。
天下之大,莫非王土,伊之所言,正合孤意(字)一 /徐锦忠
陈书法说谜:
在悠远的历史长河中,帝王以武力征服他国,扩大版图之事可谓俯拾皆是,象“秦王扫六合”、刘秀得陇复望蜀、武王开边等等,不一而足。斯谜描述的,正是这样的情景。面中之语,恰若君臣对话——“普天之下如此辽阔,难道不都是君王您的疆土吗?”“爱卿所言,恰合朕之心意啊!”寥寥数语,即将封建帝王欲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并吞八荒之贪得无厌的勃勃野心暴露无遗。
在成谜技巧上,谜作者运用离合、提音、借代、会意诸法,使面中四句,均踏实一个“一”字。“下”有退之意,“天”退“大”为“一”;“莫”解为不要,“非”可代“一”,“王”不要“土”又是“一”;“伊”与“一”同音,“伊之所言”提音为“一”;“孤”与“一”同义,“正合孤意”还为“一”。谜法运用可谓熟练老到,游刃有余,而且不留丁点凿痕,令人叹为观止。
谈到“一”字谜,人们很自然会想到清代无名氏的那则“春雨连绵妻独宿”。近期在国内的一个“一”字谜创作大赛中,无法亲自参赛的无名氏却声名大噪,其旧作有幸与当代两位谜家的新作并列为“一字谜王” ,并居榜眼显赫之位。状元为“孟德放歌乌南飞”,探花乃“终生念伊减姿容”,前者老路新径,后者谜法活用,均各有千秋,堪称绝妙。然而,从构思之工巧,布面之顺畅,手法之娴熟,内涵之深厚诸方面综合考虑,我更喜欢徐锦忠先生这则长面“一”字谜。
在所有汉字中,“一”字无疑是笔划最稀少,形态最简单的一个,欲出佳构并非易事,但经谜人之手,竟得到了如此丰富的演绎,使人们在“回互其辞”的“昏迷”之中,领略到灯谜这株奇葩的神奇魅力。有人说,谜人是汉字艺术的“ 魔术师”笔者亦有同感。
藻
人生如品茶,心清情自逸(字)藻 /天涯
魏澄江说谜:
每于静夜,冲一杯淡淡的香茗,捧着精巧的茶杯,慢慢地啜着工夫茶,细细地品尝着人生的酸甜苦辣,便会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这正如《潮州茶经·工夫茶》所云:“良辰清夜,危坐湛思,不无念及此杯中物,实具有特别之素质与气味在”,这种既淡泊又追求适意情调的含蓄感情,似可视为超凡脱俗的深层审美情趣之外化。
谜作者根于潮汕,或许是长期受到工夫茶的熏陶,人性似乎已趋于冲和,心地也随之澄清。心清情逸,潇洒自得,此实乃人生一大乐事也。成谜上斯谜法取离合,面句中的“如”字犹如神来之笔,此举巧妙地将“茶”的下半部分“形似”当成“木”字;“逸”谜面原意为“【形】闲适;安乐”,成谜时别解为“【动】散失”。作者经过一“如”一“逸”的精妙处理,从而使谜底跃然而出。
斯谜面句立意雅洁,境界清幽,富含哲理,感人至深。成谜手法章法活脱,别开生面,妙造自然,耐人寻味。故曰:“具此手笔,作谜之能事毕矣”。
若愚说谜:
回到了风云里,在论坛中看贴,读读谜,也不是一个乐趣嘛!偶然间打开了天涯的谜作,还没有读,映入眼帘的了却是一句好像很人生哲学道理,却又好像很平淡的一句话:“人生如品茶,心清情自逸”。细细品味,却有一番味道。
曾读过宋代诗人杜耒的诗篇《寒夜》:“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寻常一样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寒夜里,得一二知己,品茶赏梅,观月,心清情自逸也。人生如水、如茶、如月光平平淡淡,如茶、如梅淡淡清香。人生如能像品茶一样,心情自然清逸。
谜人天涯鬼斧神工,妙手偶得。将其融入灯谜中,用离合增损手法,将其悬射为“藻”字。且谜面并未有虚字,这种手法,即写意又精巧,让人有读之有味,爱不释手的感觉。
回到家中,仍有余味在脑中回旋。于是,泡一壶茶,慢慢品味。
此时不知是在品茶、品谜,还是在品人生?……
初听流莺喧柳叶(字)藻 /李创龙
Stwyt说谜:
谜作者先声夺人,以“初”字开篇,首先给人的感觉自然是风和日丽,春光明媚的早春景象。“流莺”是指“漂荡流转、无所栖托的黄莺”,这本应构造出一种迷离清冷的景象和惆怅哀怨的氛围。然而作者却巧用 “喧”字来妙比神喻,正是这出神入化的一笔,促使面句的意境峰回路转,令人神思遐想,让读者从视觉和听觉的双重美感上,活灵活现地渲染了一种扑朔迷离的气氛。面句短短的七字,却能够细腻入微地构造出一种与众不同的早春景象,美妙朦胧中又带着一些凄迷感伤的色调。斯谜在扣合上的确是独具匠心,作者巧妙地利用“初”字的词移义转,把它原来在谜面的意义为“【形】第一次”曲解成“【形】开始的,最初的”。这样一来,便自然而然地将“听流莺喧柳叶”六个字起始部分的 “口”、“氵”、
“艹”、“口”、“木”及“口”显露出来,然后再将这六部分连缀起来构成谜底“藻”。欣赏此谜,益觉离合天成,着实难得。斯谜清新淡雅,活泼风趣,具有较高的艺术性和欣赏性。吾观斯谜,妙处有四。一是造境之流转空灵,给人以宽大的想象天地,让读者领略到清新雅洁的情趣;二是章法之曲折有致,读起来别有一番奇崛又自然的韵味;三是用辞之婉约隽永,能够令人体会到字字锤炼又浑然化无的特点;四是扣合之精致巧妙,在作者的奇思妙想之中不知不觉地给读者留下悠然不尽的情味。
陈剑毅说谜:
此谜的谜面一出来,首先就给人一种春意盎然的感觉。我们仿佛看到一群黄莺儿在柳叶间飞来飞去,也似乎听到了鸟儿们叽叽喳喳的喧闹声。这不禁令人想起了“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的动人春景。在扣合上,此谜亦有其独到之处,关联词仅仅用了一个“初”字,便将“听流莺喧柳叶”六个字的起始部分“氵” “艹” “木”及三个“口”尽收囊中。六字素虽多不乱,抱合词虽少而精。此谜与潮州吴楚鸿先生的“山风水景画雾中”猜《三国演义》人名“刘备”一谜有异曲同工之妙,关联词一前一后,各显匠心。
别唱杏花吹满头(字)藻 /汪良淦
李诡说谜:
面句描写春日离别,一反古人离愁别恨心态,充满乐观、奋发情调,虽非成句,音声协洽,意境优美,不错。谜中前6字分别取“头”,为口、口、木、艹、口、氵,组合为藻,手法独特,出人意表。各字分取头部,此法曾有先例,唯佳作不多尔。
清茶无色人不品(字)藻 /彭振裕
天外来客说谜:
看过天涯的“人生如品茶,心清情自逸”,感觉茶香浓郁,美味荡漾!看过杏花雨的“初听流莺喧柳叶”,顿觉春意清爽,鸟语花香!彭老这条谜,从另一个角度道出潮汕茶文化的讲究,即茶若清淡,以致无色,茶客是不肖一顾的。故而潮汕人待客之道总以香茶为佳品,如茶色稍淡,又有客至,多是换过茶叶,以表敬意。总不能把色淡之茶来敷衍,那是很不礼貌的。
就谜论谜,此谜须以拆字猜得。这是我十多年前猜射中的,认识时间比“人生如品茶,心清情自逸”和“初听流莺喧柳叶”先。此谜以“清茶”两字为基,“无色”,即去掉两字中的色泽,“清”字的“青”是色,故去掉,剩下“氵”。后面的“无人品”顿读为“无人/品”,把“茶”字的“人”去掉,再补上“品”,组合成“藻”。
全谜一气呵成,无闲字。既道出茶文化的风情,也寓精巧的拆合功夫。似此类谜,系初学谜者的良好教材。
“三间茅构水之东”(字)藻 /伍耿怀
方炳良说谜:
面为明人瞿式耜诗句。此谜融会意、象形、通义诸法,字字皆有着落,不乏参差之美。一“之”一“构”,作为抱词,虚实相生,圆合饱满。
附录灯谜
人得空闲品茶水 字 藻
人未品茶已生津 字 藻 许友金
初听松花江号响 字 藻 丘能福
苦吟沉咏别楼头 字 藻 黄一坤
流莺啭呖唱枝头 字 藻 吴楚鸿
吕安落泪吟樽前 字 藻 黄一坤
品茶江畔游人去 字 藻 敖耀寰
品茶饮水无人伴 字 藻 史宝明
先喝杯茶润喉咙 字 藻 赵可东
人约湖畔来品茶 字 藻 紫云
三方共聚会,流水草木间 字 藻
西湖品茶人自逸 字 藻 困惑
客人一来,品茶当酒 字 藻 江南虎
平生如飘萍,品格各清逸 字 藻 天涯
人生纵横二十载,点滴回味起心头 字 藻
火
写点东西留人间(字)火 /查坤林
吴仁泰说谜:
谜题俨如一位学者的吐属,要给后人留下一笔精神财富,同时也表现了对美的理想的追求,含义积极,情操高雅。原来作者乃是借一字多义之助,运回互其辞之术。“东西”并非指作品,乃谓左右之方位;“点”也不表数量,而指汉字之笔形。东写一“丶”,西写一“丶”,再留“人”字于其间,谜底非“火”而何耶?此谜剖底虽少曲折回环,谋面却用一番心机,别义出新,不落陈套;表里照映,句顺意切。猜者倘能举一反三,可以从中悟出字谜的一些制作诀要。
吴融杭说谜:
在写此评时距离作者创作这则谜已是相当久远了。在我的记忆中一直以为题面是:“留点东西在人间”,也曾多次在鄙地灯谜同仁中评介此谜。在出版的《中华字谜大全》中一读原作,对我的感触很大,于是不管是否有人评过,只愿一吐自己的心声而已。
此谜解底“火”为人和两点;别意“东西”为方位东、西,说明将两点分别布置于人字两边。“点”,在题面本为量词,在此却作笔画实指。
灯谜本含巧意。或转词性、或变词序、或变语意、不一而足。这只是技艺而非文艺。谜意之重在乎题意。所谓“在意不在文”,此“意”指内涵,“文”则指形式。既云灯谜,必能供猜,此不是目的,不是目标,应是谜题透出的意蕴。格高和凡俗必能一望便知。
此谜题面能成胜语,以致口碑流传,正是透出了作者的一片心声。一是肯定,二是希望,整个题面如警语,如口号,完全是自肺腑中自然流出,质朴而阔大。惜乎谜题尚未将题意发挥极致。往往制谜者好将题义扣净(注意这个“义”字),因为要解谜底,这却人为地降低了题意之气格。此谜就是写得太实了,若能将谜题改为“留点东西在人间”,这个“东西”的含意就无限扩大了。可以从物质的升华到精神的。
留一点空间给读者,也就是说文已尽而意味方起这是最佳的。当然笔者没有喜欢帮人改谜之癖,只是一种理解。
周修荣说谜:
谜作者似乎是在说要写点“东西”(诸如小说、诗歌等作品)留给后人,若按此思路猜射,恐怕是永入迷途,难以中的。若将“东西”作方位词理解,解作东边写一“丶”,西边写一“丶”,将“人”字留“丷”之间,谜底“火”字跃于眼前。此谜明借“东西”喻作品,暗指“东西”为方位,谜面意义积极,谜底扣合自然,谜趣浓郁。
相
柳眼半舒卿见否(字)相 /陈斌
东郭说谜:
字谜佳作,后学之楷模。柳眼半舒,半扣呼底;卿见否则排除了半扣其他组合的可能。面似写怀春妙女娇怨情郎不开窍之境,颇有韵味,又合音律。吾甚爱之。
聂玉文说谜:
陈老曾作过很多灯谜,并出过《抱瓮集》的谜书,在湖南谜人中很受人尊敬。“柳眼半舒卿见否”猜“相”是他佳作之一。我评谜总爱从扣合、意境、声律、风格这四方面来分析。此字谜以“柳眼”为母字,损半留半扣合底字(稍有瑕疵,但并未妨碍扣底);从意境上看,似说“柳芽初露,如睡美人初醒,你见到没有”,此情此景,“回互其辞”得令人“昏迷”;从声律上看,仄仄(平)平平仄仄,是为独脚虎之和谐声律;从风格上看典雅得极致了,一个“舒”字可见其神,如换成“张”、“开”、“放”一类字眼则就俗了。陈老古典文学功底厚实,故谜作大都典雅。
柳忠良说谜:
戏说:此谜一而再地评佳,赏析也多处见到。此谜“佳”否?,且看分析:
一、此谜的前半部分“柳眼半舒”示意取“柳眼”二字的一半,可得出组成“卿、相、根”三字的可能。谜面后半部“卿见否”摒除了猜“卿”字,那么,还剩下两种可能。究竟猜“相”还是猜“根”呢?应该说,“相”、“根”都可扣合谜面。
二、“柳眼半舒”有组合成“卿、相、根”三字的可能,“卿见否”从形体上摒除了猜“卿”的可能。从意义上来说,卿为古代高级官名,素有“卿相”一说。“卿见否”从其义又可排除猜“相”的可能。这样一来,“相”、“卿”二字又排除,余下只有猜“根”的可能。
三、严谨地说,“柳眼半舒”只有组合成“相、根”二字的可能。按汉字标准写法,“眼”字右边为“艮”,六画。“卿”字中间只有五画,为“艮”字最后两笔(一撇一捺)换成一笔(一点)。“柳眼半舒”没有组合成“卿”的可能。“卿见否”只能从意义上排除猜“相”的可能,谜底为“根”。
由此观之,此谜是扣合不严谨的。扣合不严谨的谜能为佳吗?此谜在字谜中很有代表性,它涉及制谜赏谜中的正字正义、宽容严谨等问题。像此类灯谜,宽容地讲,也就是一般谜作,言佳就虚了,却不知为何将此谜捧得很高,屡屡荣登“佳谜”之榜?
未吐一字泪先流(字)相 /林祖炳
张志有说谜:
题面似在抒写“凄凄惨惨戚戚”之情,读之令人伤惋。此谜拟句流畅如斯,增损离合之痕迹难觅得见。谜底乃常见字,谜法乃常用法,拟面臻此妙境,可见功夫不凡。佳谜之佳,不在于也不应该在于它能难倒猜众。此谜的“泪先流”不难,“泪”之先出“氵”而得“目”字;而其难点在于“未吐一字”实是“未”字“吐”掉其上的“一”而余“木”,其实,这也难不倒稍有经验的“虎将”。谁说这条谜面淡朴如话,构造平实无奇,扣底又极自然而且易猜的作品,不是一则佳构呢?
凹
古城墙头听蛙声(字)凹 /王桀
你的样子说谜:
一直以为是马家作品,记忆有时会出错的,原来马老是用“隔巷蛙声听未真”扣《诗经》句“约之阁阁”。摹形摹声,非一般技法。曾见面用过“不平之地听蛙声”,若是点化,就点金铁手也。
东郭说谜:
平平之作。面无意境,更无韵律,描形示音扣底,无特奇特处。我长在西安,小时常爬城墙。城墙离城河过百米之遥,城墙上很难见到青蛙或听到其叫声。倒是一人高的秋草里蛐蛐儿不少,我们一帮小孩常去抓回互斗。不知南京等地城墙上能否听到蛙声?
附录灯谜
山在虚无缥缈间 字 凹
白山隐隐峰无限 字 凹 /陈斌
引发动乱,凸显反义 字 凹
转眼间弓箭上弦 字 凹 /士隐
恰似一件小背心 字 凹 /止于至善
兹
幽兰山下二度开(字)兹 /陈启达
胡安义说谜:
谜之雅与俗,巧与拙,关键全在择面,以同一底材命题,作品高下常常判若云泥,何也?此谋面者文学修养使然也。观此谜如探深山,似对幽兰,有清风习习,幽香缕缕之妙,优美的景致先便引人入胜。待析谜中窍要,集于“幽兰”二字,若将“幽”中“山”字拆“下”,又将“兰”中“二”字“度”(作动词用)开,把留下笔划再度组合,岂不成了“兹”字?此谜拆合已属奇巧,更难得谋面俊雅,韵味清新,又平添七分秀色,展读一过,直觉齿颊留香,神清气爽。
蔡芳说谜:
“幽兰在山谷,本自无人识。只为馨香重,求者遍山隅。”(陈毅《冬夜杂咏·幽兰》诗)幽兰清芬可人,不与群芳争妍,隐于深谷怡然独放,不管人识与否,时到花开。今幽兰山下二度又开,谜人步履寻幽,历经曲径九折,得以渐入佳境。只道是“幽兰”藏于山下,却原来欲将“幽”字中的“山”形退下;虽得知“幽兰”二度开放,却应须将“兰”字中的“二”画度开。离损聚合,始成“兹”字,“下”与“度开”,衍消有迹可寻,不失其度。减笔合形干净利落,照影传神。
解此谜,如入深山寻幽兰,非曲径无以通幽,不登攀难觅芳踪。赏此谜,犹见幽兰之风韵,绰约多姿,独托幽岩,人皆奇之。品此谜,如闻幽兰之馨香,清而不淡,浓而不烈,自能沁人心脾,健人谜思。虽此谜面句不谐七言律,但花草精神,少回清真,幽人空山,自得风流,仍属不可多得之佳构。
附录灯谜
众妙之门 字 兹
小二黑结婚 字 兹
请母亲放心 字 兹 余植华
时维九月,序属三秋 字 兹
空山幽兰心自清 字 兹 青霜
空山幽兰一一开 字 兹 金忍冬
大散关后山幽幽 字 兹 林炳森
首先乡乡走变化 字 兹 孙耀
春
太白举杯邀月饮,分明玉兔恰当东(字)春 /幻文
谢会心说谜:
题面上句暗企三人(李白《月下独酌》诗:“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下句把明字分开玉兔(玉兔指月),剩“日”。由是联为“春”。“当东”,提明字义。
黄继钊说谜:
一题较好的“韵谜”,具有表现力和感染力,在现有的作品中,是寥寥无几的。此谜摭取了李白《月下独酌》中“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的名句而来。题文上句据典实会意暗示“三人”,形象生动,题外得神;下句用减形法,将“分明玉兔”四字作三顿读,以“明”为中心词,“分”作动词别开,“玉兔”扣“月”,意谓别开明字之月,乃剩“日”字,分部离拆,联成春字,末三字以“恰当东”提明底字之义,运典切合①,自是善于递推时令方位之数。此谜诗意清新,发古人之幽情;法门离奇,见作者之巧技。面之切底,有暗示、明拆、借代、提义四者兼用,非具特别心裁,安能造斯境地。
①《幼学琼林岁时》:“东方之神曰太皞,乘震而司春……”。
三分天下晋而终(字)春 /夏永胜
蔡大金说谜:
运典拆字北派谜。“三分天下”原辞见于《史记淮阴侯列传》蒯通说韩信“三分天下,鼎足而居”。后诸葛亮用以比喻魏、蜀、吴三国并立形势。杜甫因之颂曰:“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谜题之面系从《三国演义》最末一回“降孙皓三分归一统”演化而来。后人有诗曰:“纷纷世事无穷尽,天数茫茫总是空。鼎足三分成旧梦,终归西晋版图中。”
此谜运典不拘原句,唯事实相符以就谜材耳。“春”字谜乃是将“三”横分“天”下之“人”而得“”,最后以“晋”终之“日”成谜。
全谜脉络清晰,次序井然,不涩不乱,是“春”字谜的特点。试将三分(三)——天下(人)——晋终(日)依“晋”字的笔划顺序排列,不是很有次序吗么。次序井然正是他的章法。从“春”字谜的章法结构中,我们是可以学到不少灯谜真缔的。如此谜“三分天下晋而终”,音律结构为“平平平仄仄平平”,大合北派谜的章法,是孤联求偶的极好谜材。故笔者曾特意配联:“一统国中周尚裂,三分天下晋终归”射《玉堂春》。并非有意续貂,而是我对老夏之谜过于偏爱的缘故。
连环计套吕奉先(字)春 /易中
汪德亨说谜:
谜面所述故事,取自《三国演义》第八回“王司徒巧使连环计”。昭宁元年,董卓率兵入洛阳,废少帝,立献帝,专断朝政。次年,曹操、袁绍等起兵讨之。董卓挟献帝西迁长安,焚烧洛阳宫室,发掘陵墓,使二百里内无人烟。至长安后,自为太师,更兼有义子吕布助之,专横暴虐,残民以逞。王允为除董卓,巧使连环计,以貂蝉美色拉拢吕布,使其父子反目,终将董卓杀之。
谜作者以此故事为底本,结撰谜面,使人读谜温典,王允之忧国,貂蝉之聪慧,吕布之不义,无不一一呈现在我们眼前。但以此求字,不可似吕布般也中连环计。字之成谜 ,不外以谜面词句布题,用底字结构拆合,知此方得路径,达到“柳暗花明又一村”。
“奉先”吕布之字,但在此处望文生义,只能看成是“奉”字之先部,得之“”,此为拆字法,简单明了,取舍得法;但“连环计套吕”五字却故布疑阵,实则是谓“吕”字应用连环之法,将两个“口”套在一起,使其变成一个“日”字,连环得法,套得奇巧。至此“欣欣此生意”的“春”字便脱颖而出。
此谜妙在别解题面,以典布阵。“日”字的组合结构更出乎人的意料之外,细细剖析又在情理之中。巧用连环计,这正是谜人有点化之术而教谜道曲径通幽。
为人要一日三省(字)春 /赵锡章
沈敛说谜:
“为人要一日三省”猜“春”字,此谜运用了离合和反扣二个法门,谜面提示了要成为“人”必须将“一日”和“三”省去,反过来说“人、日、三”俱在,合起来便是“春”字,如此猜来,十分耐人寻味。
申立峰说谜:
谜面句之意是:我们做人每日要三次反省自己,我在哪些方面今日做得还不够好?这“一日三省”其典出自《论语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这是说,曾子对自己的要求是非常严格的。
曾子这一美德,虽然事隔已二千多年了,但至今仍有一定的教育意义。谜作者着眼于这一题材,可谓寓意深刻,立意高远。
此谜之作,首先将原是反省、省悟之“省”,别解为节省、省略之“省”。这样,谜底“春”字上将“三”省略后,岂不是剩下的为“人”和一“日”字吗?谜作者寥寥几笔,妙笔生花。别解巧妙,错落有致。语重心长,催人向上,实属难之作。
两人得一,可安天下(字)春 /业文中
邱中尧说谜:
乍见此谜,不禁自然想起《三国演义》中一段故事。翻开第三十五回:刘备跃马过檀溪,望南漳策马而行,遇一牧童指引,幸会隐士水镜先生,刘备求其出山相助。水镜曰:“卧龙(诸葛亮)、凤雏(庞统),两人得一,可安天下。”此谜作者便是信手拈来此句布面射“春”字:“两人得一”正是“”,“可安天下”喻在“”下安一“日”(天)即“可”成“春”字。如此巧合正乃天成。但也不能不佩服,全仗作者的“慧眼”识破“天机”成就佳谜。此谜巧用典故但又避实就虚,只用其中一句话将其转化为一则以增损离合扣合见长的字谜,不仅十分自然、工巧,而且能让人从中产生联想,享受到猜谜之后的回味乐趣,实在难能可贵,不可多得。成句射字谜可遇不可求,于此可证,
培
六和塔前结同心(字)培 /纪志康
周震康说谜:
雄伟壮丽的六和塔,矗立在浙江杭州南高峰下,钱塘江畔。一年四季,从世界各国和祖国各地来此游览参观的男男女女,络绎不绝,其中更有志趣相投的知心好友,形影不离的对对情侣,面向钱塘江,背朝六和塔,摄影留念,使人生道路上那难以忘却的一幕,在六和塔前定格。
六和塔是杭州的重要风景点之一。据资料记载,该塔建造于宋太祖开宝三年(即公元970年),塔之西北面,原有一寺,名曰六和寺,寺已无存,但塔名却一直沿用至今。六和塔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亦是我国古代砖木结构建筑中弥足珍贵的遗产之一,其建造原因,据说是为镇汹涌澎湃的钱塘江大桥。
本谜想是触景生情,感而成谜,采取方位增合之法制成。谜面中,“六和塔”三字已被作者偷天换日,不露痕迹地演化为“六”和“塔”,经与谜面其它文字巧妙结合后,谜面句的文意被谬解为:“六”和“土”(即“塔前”)结合“同”字的中心部位(“”),根据谜目的示意,这条谜面的谜底系一个字,为此,稍有猜谜知识的读者,便不难猜出该谜的谜底必为“培”字无疑。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字)培 /天涯、蔡振亮
心泉说谜:
字谜很难用成句直接配面,皆因为要想把谜面中的每一个元素都充分的发挥出来,实在很难,毕竟成句不是为某一个字特别准备的。要想用成句配出好的字谜,就需要充分的想象、必要的挖掘和天成的配合。这条谜采用近代佛学大师弘一(即李叔同)的《送别》诗作面,采用常用的增损离合以及象征性的方位指示,使谜面变得多变,富有想象。“涯”字比喻“天”字的一边,取“一”入谜;“角”字比作“地”的一部分,取“土”入谜;“半零落”暗示“知交”二字各有一半需要去掉,而留下了“口”和“六”。将以上留取的部分进行组合才变成谜底“培”。
整条谜的谜面较长,却没有抛荒现象,较充分地运用了成谜规则中的虚化处理和象征手法,使整条谜显得富有变化和活力。
附录灯谜
全部归队排一行 字 培
上前亲吻惹是非 字 培 刘雪春
收拾残部一同归 字 培 武骝
赞助人增加一倍 字 培 顾为善
站在边境最前哨 字 培 郑百川
恁
雄心白首志不移(字)恁 /白福臻
林尚义说谜:
谜面为自撰诗句,音律和谐,意境旷达,大有曹孟德“老骥伏枥,志在千里”之豪情,读来令人奋发不已。
成谜运用拆字中的增减离合手法。“雄”字之心取“亻”,“白”字之首喻“丿”,盖心、首均作方位词;“志不移”者,则言“志”字应完整无缺,三部(“亻”“丿”“志”)组合,而成“恁”字。
此谜贵在对“恁”之字形结构体察入微,以类似白描手法拟面,遣词造句,淡中寓雅,平中蕴奇。或谓字谜制作之难何在?我曰其难也,一在析字之巧,一在拟面之工。执此两端,难亦易矣。
自始至终得人心(字)恁 /文新甫
侯增说谜:
自古以来,得人心者得天下。现代管理中更是注重民心工程。好的领导者首先要得人心、顺民意。为人民服务,喊了十几年,希望不要只是一个口号,而要落实到每位管理者的实际工作中。
此谜以此立意,先是顺了民心民意。成谜后用“自”、“至”、“人”、“心”四字脱胎变化,“自”取起笔“丿”,“至”取后部(终)“土”,“人”变化成人字旁(亻),与“心”共同组成“恁”。此谜生动传神,不拖泥带水,一气呵成,充分显示了谜法的老练和娴熟。只是“土”与“士”字形和含义不同,如果没有恰当的提示,是难以完满的,是为此谜的缺憾之处。
高考改革得人心(10笔字)恁 /云中藏身
李诡说谜:
组字。高考,取考字上端,老字头。改革,老字头变化为壬。壬、人、心组合得底。
附录灯谜
矢志飞天见雄心 字 恁
有志向前人进取 字 恁
人若得志自盲目 字 恁 梦中人
人残志不残,雄心永在前 字 恁 史宝明
千人一心团结紧 字 恁
心系成千上万人 字 恁 孟凡祥
千载一时得遇心上人 字 恁 傲雪寒梅
仁心待人 字 恁 孙国光
十一同心人向前 字 恁 苏颖
是非首先在人心 字 恁 叶国泉
我行我素 字 恁 石风
心有千千结 字 恁 林敦旭
千人破浪横渡舟 字 恁 王化民
分别前往,志在必得 字 恁 古巷
依依离别后,一一心相牵 字 恁 丝风细雨
轻舟荡水飞蜓转,新月悬空雁阵斜 字 恁 吴青松
带
一川横贯,双峰倒映(字)带 /金 瓯
吴仁泰说谜:
题文有悠悠之流水,横贯东西;有巍巍之青山,双峰竞秀。山明水丽,景色喜人,置身其中,宛然入画。
作者取两截分扣之法,合形组底。“一川横贯”,是指“一”在“川”中横向贯穿而成“卅”,乃是利落分明;“双峰倒映”,则言两“山”之形颠倒而变,当为形状逼肖。合之为“带”,运意通畅,扣合自然。
此谜丽而不腻,工而疏宕,上下勾连,结构严密。是一则平中见趣,淡中寓味,清新可读之作。
理由说谜:
该谜被评为“二十世纪百佳谜作”。
好一个风景如画的谜面:到过广西桂林阳朔碧莲蜂的朋友,会看到清朝在阳朔代理过知县的王元仁的“带”字巨刻。由于字旁无注脚,给人们留下了无穷的遐想。其中有人触景生情,就想到“带”字谜:一川横贯,双峰倒影。
只可惜,该谜白璧微瑕。问题在该谜的前半部分。
该谜面前半部分为写实形扣。但“川”字是一撇两竖。到谜底,成了三竖。变戏法似的将“丿”变成了“丨”。尽管撇和竖差别不大,总还是有点差别。如果是一般谜作,不细究也罢了。但列为“世纪佳谜”,当以百分之百的正字为基础。即便微瑕也会失去几分“佳”的底气。
一些谜人主张“字谜形扣从宽”,对一般谜作也须商榷,评佳时难道也要从宽?那还叫佳谜吗?
该谜面后半部分是象形扣,“带”的下半部分用“双峰倒影”相扣,而“带”字的下半部分类似两个颠倒的“山”字,这两个颠倒的“山”字与汉字标准形体有细微区别,但由于运用了象形,一个“影”字把标准形体模糊化了,是扣合得很好的。
另见两则象形法制的“带”字谜:1、一堵疏篱影倒出(猜字一)带。2、远树横斜山倒影(猜字一)带。比那作为“二十世纪百佳谜作”的“带”字谜要好,至少没有瑕疵。
远树横斜山倒影(字)带 /林尚义
马啸天说谜:
北派谜率多以描形写景取胜,勾心斗角,各擅其巧。三十八法中其它诸法,迄未多见,泰半以象形离合出题,以其按底裁面,易于就范耳。当然制谜手法有高下,吐词拈韵有优劣,文学功底有深浅,皆于作品中逐一见之。
此谜意境灵秀,颇饶画意,且韵律协和,允称良品。“远树横斜”四字刻画谜底之头部“卅”形,深得远树横卧之神;“带”字之下部,突出重山倒影之景。10年前,柯国臻以“重山倒影横川中”之作,亦呈此底,与此谜有异曲同工之妙。
莫志刚说谜:
一百多年以来,有个字引起无数遐想,人们注目凝视,流连忘返,轻轻地议论着,深深地思考着,那就是挺立在漓江碧莲峰石壁上,当时(清道光十四年)任阳朔县令的绍兴人王元仁写的“带”字。其字体洒脱,气势遒劲,似春蚓秋蛇,像虎卧龙腾,雄浑奔放,令人感奋。
谜作者的思想感情也蕴含在“带”字之中。举目眺望:其象形中的“远树”(丰),业经“横斜”处置后异变;而增损离合也不乏平中出奇,“山倒”翻,继以“影”描摹,“带”也随即妙造而成。眼前的“带”酷似一幅迷人的山水风光图。
欣赏至此,吾的眼帘中仿佛看到:从阳朔到桂林沿江一带,群山峭拔,千峰倒影,奇态异状,琳琅满目,河洲断续,流水清澈,游鱼可数,雾气濛濛,青山浮动,漓江像玉带般盘旋绕纡回,令人心旷神怡,陶然欲醉。美哉!
附录灯谜
连山倒影横川中 字 带
一堵篱影倒出 字 带 /柯国臻
三更翻出一套书 字 带 /眉冷
小桥栏杆半遮帆 字 带 /邱中尧
曲中求直,翻出新意 字 带 /陈征文
森
春向梅边柳上添(字)森 /一乐
吴仁泰说谜:
用朱淑真的春景诗作题,显得清新婉丽;有春色到人间,更饶盎然生机。面文“梅边”、“柳上”乃扣两个“木”字,是将“边”、“上”作为方位词,属减形之法,意会较明;“春”字亦扣“木”,乃引“甲乙属木,木则旺于春”(《幼学琼林·岁时》)之说,为假借之体,取之较隐。三“木”合形,“森”字乃成。谜面“向”、“添”两字示意,决非空闲之词,缺之反失其趣。此谜谋题似平,却平中有曲意;造底近直,则直间有巧思。虚实结合,堪为佳构。
吴融杭说谜:
梅、柳作为早春时开花、扬絮的植物,往往被诗人作为春色的象征加以描写。如唐代杜审言《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诗有句:“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此谜题面若置扣底于不顾,岂不是一首好诗。
解题人谜:作者将底材“森”分为三个“木”字;“梅、柳”木本,读者自明,另一“木”却以五行“东方甲乙木”,对映四季在“春”,故谜面以“春色”指定。但笔者见到目下谜坛多有以“春色”扣“木”之举,其实稍有瑕疵,“色”字在此既不能释义“品质”,也不能释义“种类”,因与“春”连词,只能释义“景象光景”,故认为用一“意”字较好。当三个“木”字已有归属,作者欲置什么抱词,笔者认为这个“添”字绝佳,想必定如贾岛《题李凝幽居》颇费推敲。
笔者曾以杨万里《宿新市徐公店》中句:“春光都在柳梢头”射“森”字,运用“拆字”与一乐君此谜“析字会意”相较,小失浑然,句蕴更是莫及,于此可以看出谜意醇厚,也与谜法有关。
售一本,送一本,留一本(字)森 /蔡纯如
董书祥说谜:
谜作纯以白描展开,既无精工细笔,亦无浓墨重彩,而人物已跃然纸上。所刻划的书商并不唯利是图,颇好交友,又好读书。你看,书刊到手既要增加藏书,还要赠与友好。如此经商可谓商之贤达。
谜面平白如话,涉及谜底却很有讲究。“售一本”,即由“本”中拿出“一”去;“送一本”与前句同,也只倖“木”字;“留一本”则相反,讲的是留下“一”方能成“本”否则仍是“木”。三木合并,堆出“森”字。此谜构思别致,语言质扑,笔调自然,扣合工稳,于平易处见功夫。作者摆脱了堆砌辞藻,追求诗词句模式的旧套,读之肺腑为之洞开,只觉新风扑面,沁人心脾。细想想,灯谜原本就该如此。
附录灯谜
一两木耳 字 森
木偶奇遇 字 森
枫林风光 字 森
春到栈桥头 字 森
陶三春乐开了 字 森
桃李争春 字 森 柯鸿才
高柳对楼前 字 森
榆柳荫后檐 字 森
树林又蔽一寸光 字 森
春到十八梨出头 字 森
声声换得三春归 字 森
桃李谢后春犹在 字 森
杏儿开口落林中 字 森
闻声三十八 字 森 李梦熊
萧萧过枫林 字 森 林少亮
杲杲出日生于东 字 森
青春常驻巧装扮 字 森 冰儿
心闲无梦夜阴阴 字 森 空山
三春不是离别时 字 森 文新甫
众卉织出三春景 字 森 邢华旭
秋波相送柳梢头 字 森 吴树戈
春光已上柳枝头 字 森 李万超
楼头桃李半凋零 字 森 张宏福
春归处处青 字 森 陈世明
风入枫林声声响 字 森 施奕盛
村前桥头引相思 字 森 秦汉城
绿杨宜作两家春 字 森 方书璧
“一夜梦中香” 字 森 东木汉子
柳条折尽春色归 字 森 东南西北
木秀于林,无风摧之 字 森 飘零叶
村前残梅迎春开 字 森 杏林虎
逢国庆重游桂林 字 森 刘庆斌
“已残枸杞只留枿” 字 森 蟑螂财进
“树木犹复尔” 字 森 风轻轻吹
断桥残梅春犹在 字 森 水中网
“半拂栏杆半入楼” 字 森 杏花雨
“每夜归来春梦中” 字 森 孤星、孤影
谧 沁谜 恤 心 兀 飞 朱 箸 沸 亟 日
谧
多少心血得一言(字)谧 /汪寿林
胡安义说谜:
曾闻作诗炼句苦不堪言,唐卢延让《苦吟》诗云:“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于此可见一斑。但贾岛之说更甚,他在一首《题诗后》中吟道:“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知音如不赏,归卧故山秋”。极言锤炼时间之久,呕尽心血之痛,突出诗歌创作过程的艰辛。灯谜创作何尝不是如此,“多少心血得一言(讠)”,便是谜作者艰苦创作的切身感受。从中可深切体会出谜作者那种字斟句酌,刻意求工的认真态度。以谜论谜,作者慧眼匠心,审势度形,将“心血”二字增损,一多一少,使变“必”“皿”,再得一“言(讠)”,成全“谧”字。真是妙到极处,巧到极处,若非砍轮老手,难有如此绝艺;未化十分心血,也不能觅此佳材。我愿做此谜之知音,民众人同赏其妙,以免大匠伤心,“归卧故山”。
你的样子说谜:
汪先生的字谜造诣确有口皆碑。打破固有字根,重新拆立时,总有不同程度的形变,面抱合字恰当运用也很重要。困惑的是江苏另一汪氏永生却被遗忘,看来“三生”并不是都有幸的。
附录灯谜
心血相融言难尽 字 谧
言下之意要出血 字 谧 秋雨无声
有道是呕心沥血 字 谧 长胶手
言出必行盟终定,耗尽心血论半生 字 谧 飘零叶
沁
消息似无自是无(字)沁 /陈斌
吴仁泰说谜:
怀人之词,语曲情深,读之不禁生“一春犹有数行书,秋来书更疏”之感。“消息”二字,是成谜之中心词,而“‘似’无'”则取同义相销之法(“似”,“肖”都为想象之意),从“消”处销去“肖(似)”,所余惟有一“氵”;“‘自’是无”乃用同形相减之笔,于“息”中减去“自”,所留惟 见一“心”。一“氵”一“心”,合形成“沁”。底面关映,不差毫厘。此谜“似”字奇,借意无迹;“无”字妙,清面有术。作者以“北派”诗句拟谜面,为刻意追求音韵之优美;运意形两销之技巧,乃不落前人笔法之窠臼。古人有“我饮仙露,何必千钟”之说,我于此谜,亦然其说。
疏星残月照河西(字)沁 /郑游杰
马啸天说谜:
选好底材,织锦绣花地配好谜面,音律协和,意境雅美,扣底严密,此为北派之要领,似已被广大的制谜者所驾御,尤其多在南方诸省。此谜作者之名,未见于谜坛,能制出这则清雅旷达之作,可见北派谜语的制作已成家常便饭。
此谜扣合通顺,措词文雅。疏星扣“心”头三点,残月象形“心”底之“乚”,河西扣偏旁之“水(氵)”,“照”是关映词。新手作此谜,犹如急水行舟,其势可见。
附录灯谜
横江河伴相赏月 字 沁
一弯新月两三星 字 沁
三潭映月西湖景 字 沁 金瓯
西湖波底映新月 字 沁 杨立光
挥镰若转月,拂水生连珠 字 沁 田鸿牛
一弯新月邻南斗 字 沁 陈斌
小舟荡起层层波 字 沁
江畔孤舟溅浪花 字 沁
浪恶罾船半欲沉 字 沁 萧然
左江孤舟三点到 字 沁 玲珑
一心投入浦东开发 字 沁
水边垂钓沾露滴 字 沁 孟辉
“火星正西流” 字 沁 凯风自南
乳沟之中见爪痕 字 沁 魏育涛
谜
论点综述费猜疑(字)谜 /余勇
汪长才说谜:
从谜面上看,似乎是在讲对某人的言论观点不理解。实际上是谜作者巧布机关,使人昏迷也。此谜采用拆字法辅以会意而成。“论”即“言论”,扣“讠”,“点”会意作“丶”,“述”字明扣,“综”为抱合词,解作综合在一起,把三部字素合一,“谜”在其中也。但成谜至此,还欠火候,不免单薄。因此,谜作者进一步用“费猜疑”提示底义,二次重复扣底,明暗交错,准确有神。正可谓:“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
二十八行三百字,之字最多无一似(字)谜 /山东王麟
张志有说谜:
“酒豪”造就过“文豪”,如“李白斗酒诗百篇”;又如,由“曲水滥觞”,王羲之挥毫行书《兰亭集序》,文、书双冠世。《兰亭集序》真迹计二十八行、324字,序中有“之”字二十个,其结构、笔法,异采纷呈;无怪北宋书画名家米芾赋诗赞曰:“二十八行三百字,之字最多无一似。”前句衬托后句,突现其旨“米(芾)言之”(字);此中妙蒂,山东王麟先生以谜志之;借题文为面,底作“谜”字,拆作:米、言、之。
书法讲究重字不重体,一篇书作中若同字同体,则见写者技穷,必贻人笑柄。假日的兰州隍庙,多卖字、画者;高产的、大同小异的字、画,绝对都是真迹,可它珍贵吗?也许有稍知文墨的暴发户会购买,但绝不是收藏,而是用作“炫” 。
补述要点,言犹未尽(字)谜 /刘庆斌
许友金说谜:
“谜”字成谜,谜人各展其技,可谓争奇斗艳,装点着谜苑春天!此“谜”又有新亮点:“迷”,从宽看,是“述”字多了一点。由此遂成“补述要点,言犹未尽”,在“述”上补“、”即为“迷”;“言犹未尽”是说还有个“讠”,则成“谜”!成谜扣法最忌老套,因为,没有新鲜感!这就要不断创新!此谜虽非惊人之作,但不落窠臼,值得肯定!
附录灯谜
人逢变故多迷信 字 谜
露白来往一行舟 字 谜
横舟雨里言归隐 字 谜 梦隐
三尺小船不可行 字 谜 才怪
人带行舟行,往来秋鸿至 字 谜 东南西北
春来鸟雀恋行云 字 谜
画眉传递春之语 字 谜
不说不清,说了不明 字 谜 刘珉传
四点巧计送出关 字 谜 731
一来二去就评上先进 字 谜 731
来也依依,往也依依,一去终不还,又有谁相伴?别离难 字 谜 郭少敏
下西楼美人无言走 字 谜
偏信带来方向失 字 谜 何仰之
欲先谋之,终料不及 字 谜 东方
白天送别到村头 字 谜 731
能解诸迷者,会辩悉随心 字 谜 王东雄
恤
其心不正而上下乱之(字)恤 /香港刘雁云
王谦说谜:
谜面虽系作者自撰,读来却似一句政治格言:无论治国理家,处事倘心术不正、用意不公,则必然会招致离心离德,上下失序、交相欺瞒的混乱后果。面句文义对于人们的思想行为,起到了很好的箴规作用。然则此句作为谜面出现,猜解起来却与冷面意思全然无关,只须进行巧妙离合即可射中。“其心不正”,非正写之心、正置之心,乃偏旁“竖心”也。“而上下乱之”,将“而”字分为上下两部分;然后使之易位——“乱之”,与偏旁组合,则谜底“恤”字呼之欲出,贴切无误。
纵览此谜,谜面命意积极警策,底字离合巧慧空灵,扣合浑然天成,乃是神来之笔。
其心不正而上下乱矣(字)恤 /香港刘雁云
蔡芳说谜:
这是一则移形离合之作,谋面设底,各臻其美,饶有特色。谜面深含哲理,“上梁不正下梁歪”,古人早有此训,心术不端,必上乱下乱。出语如箴言警句,耐人寻味,此其一。虚字实用,运思奇巧,将表达连接作用的“而”字笔划上下易位“乱”安而成谜,谜思出人意外,此其二。自撰谜面饶有意味,宛若文言成句,九字之面无闲字衍义,字字入谜,此其三。具此三者特色,成谜机理自在其中。“其心不正”,寓意“心”偏在一边,隐示谜底之字为竖心偏旁,显而不露,扣合宛转。“而上下乱矣”,语当破读,义须谬解,曲曲道出将“而”字笔划上下乱调,则“血”字可得,妙手移形,“心血”结晶,谜底“恤”字,豁然明矣。
此谜哲理寓形,谜作自然生香,长使人刮目相看;赖虚字实用致谜法显而益隐,亦真亦幻,悠然平添诸多谜味;因底面丝丝入扣,遣词造语饶有功力,益使谜作卓然生色。读者猜谜之余,犹可领会哲理精义之铭训,自是受用无穷。由此可见,善引名句锦言、座右铭、哲理诗入谜,能令谜作得谜面之力而内涵益丰,命意通达。寓教于谜,舍此法安能毕其全功。
附录灯谜
心血凝成亦可怜 字 恤 陈斌
献出一份血,播下一片爱 字 恤 平平安安
自上而下,团结一心 字 恤
而今改革兴中州 字 恤 张士斌
散而复聚记前情 字 恤 胡荫龙
中州离散而复聚 字 恤 吴树戈
心
浪遏飞舟(字)心 /陈冰原
吴仁泰说谜:
谜面是毛泽东同志《沁园春·长沙》的词句。谜底“乚”若顺水而下之“飞舟”,“∴”似跳跃翻滚之波浪。“遏”本为阻止之意,今以“”象形浪涌三面,阻挡其前进中行舟(乚)之形状,可谓惟妙惟肖,形神毕露。作者想象丰富,以浪漫主义之笔触描绘底材,图解题义,把诗的意境融入于形象的画面。格调清新,自然可喜。读之令人赏心悦目,不忍释手。
鱼虾泼泼初出网(字)心 /莫志刚
杨志刚说谜:
“保氏教国子先以六书:一曰象形,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周礼注》)此造字之法由来已久,制谜者也无不争相袭习之。
树荫湖畔,渔翁簑衣斗笠,执网静待,俄尔,网举目张,鱼虾惊跳。这恬淡幽闲的捕鱼图,似乎就是谜面之意境吧!
细察七字谜面,绝无字谜中惯用的“增损离合”之痕迹,而别出心裁地用以物象形之手法融入谜底。谜底“心”字,分析其结构,由四笔组成,中下方呈弧形的一“乚”,犹如起水的渔网,其旁三“丶”,分列左、上、右三个方向,也极像爱惊而跳的鱼虾,值得赞赏的是“泼泼”二字,它把出水鱼虾的银鳞闪烁、活蹦乱跳之情状极为逼真地勾勒了出来,使谜作充分体现了灵通传神的动态美。
作者以敏锐的观察力捕捉生活中习以为常的劳动生活场景,运用大写意构图,惜墨如金,虽寥寥数字,却赋字形笔画以新的内涵,使“心”字的三“丶”一瞬间变成了鲜活的鱼虾而跃然纸上。无须挑剔,这正符合中国画的要求:但求神似,不求形似。神似生动,形似滞板。如此运法可称得上象形字谜中之佼佼者。
注:面句出自元·萨都剌诗《初夏淮安道中》:“鱼虾泼泼初出网,梅杏青青已著枝。满树嫩晴春雨歇,行人四月过准时。”。
附录灯谜
打断念头 字 心
怒斩刁仆 字 心
轻舟一浪平 字 心
一钩残月带三星 字 心
半钩明月钓清溪 字 心
二弹一星一飞船 字 心
三条小鱼戏钓钩 字 心
浪花深处玉沉钩 字 心
白雨跳珠乱入船 字 心
前溪倒映月似镰 字 心
疏星三点,新月一钩 字 心
思考之后 四画单字 心 落叶
思念情怀感想同 字 心 北岸
士有不得于志 字 心 郑君庆
新月映照三星堆 字 心 周震康
到得秋来总是愁 字 心 胡亦虎
“流急不成圆” 字 心 莫志刚
虹桥影落浪花里 字 心 吕祥
新月映照碧波上 字 心 东南西北
一水横陈小舟斜插 字 心 太阳风
善始善终总相宜 字 心 南安吴乐荣
溪畔水横泊轻舟 字 心 水中网
一叶轻舟穿浪行 字 心 水中网
进门便觉不痛快 字 心 水中网
白首思归不得归 字 心 楼得月
恋亦不得住 人体部位 心 枫岩风羽
兀
本人退休儿顶替(字)兀 /朱映德
胡安义说谜:
本人退休由未就业的子女顶替工作,是我国70年代末、80年代初为解决青年就业难而实行的政策,曾经牵动千家万户,现在回顾,记忆犹新。作者将人民群众深关痛痒的政策条文拿来作面,巧布迷宫,足见匠心。成谜兼用了两种手法,逐节分扣。先令“本人”二字中“退”去“休”字,留下“一”字,此乃减笔离损之法;再让“儿”字“顶替”到“一”字下面(“顶替”总是自下而上的,所以此二字又点明了方位),成就“兀”字,此乃增补合形之法。此谜谜面流畅自然,不见雕琢痕迹,增减脉络清楚,扣合干净利落,初读谜面,似乎明白如话,一经推敲,方觉暗藏玄机。大智若拙,最是难得。
乘龙快婿(字)兀 /田鸿牛
俞涌说谜:
乘龙快婿,本是夸人佳婿的成语。贵婿曰乘龙,典出张方《楚国先贤传》:“孙携字文英,与李元礼俱娶太尉桓焉女,时人谓桓叔元两女俱乘龙,言得婿如龙也。”后随代之。又贤婿曰快婿,事出《北史.刘延明传》:“吾有一女,欲觅一快婿。”
斯谜依此两典,仅射三画字一为底,可谓叫人如坠五里雾中,使昏迷也。原来俗语云:一个女婿半个儿。谜中便以此为据,巧妙地用灯谜“换算法”演算,有趣地将一个“贵婿”(半个儿);一个“贤婿”(半个儿)相加,得出结论,合一个儿子。若得底文“兀”字分拆上下,正好是“一儿”,你道是也不是?妙也不妙?
附录灯谜
再有二日是元旦 字 兀
入党之后更先进 字 兀 张昌明
一会儿 字 兀
孩子去百色 字 兀 覃儒林
酒洒掉了儿添上 字 兀 施志光
儿童节日是六一 字 兀 慧君
一见先兆泪四飞 字 兀
“上下天光” 字 兀 孟琼
当初归有光,抱负意夺魁 字 兀 王志豪
“帘拂鱼钩动” 字 兀
乱叶飘零始无声 字 兀 连亚云
“前旦出园游” 字 兀 虎里糊涂
中学一寸免冠相 字 兀 袁春晖(秋实)
飞
秀发翻翘佩蝶花(字)飞 /朱如鑫
莫志刚说谜:
漫步街头巷尾,女子秀发堪称千姿百态、五彩缤纷。长波浪、爆炸式、乒乓头、螺旋式……着实让人眼花缭乱,可谓是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飞”字入谜,笔画奇特,难以撼动。作者是生活中的有心人,细微间善观察,采用纯象形技法,勾勒出青春少女婀娜多姿的形体美,惟妙惟肖,所产生的艺术效果,则另有一番情趣。“秀发翻翘佩蝶花”。摹其形,盖其状,“发翻翘”形似“乙”,喻一专门发型;“ㄑ”则为扎结而成的蝶花。一“秀”一“佩”于面,似作关联,实是补形、画龙点睛之笔,今人心旷神怡。
披肩长发蝴蝶结(字)飞 /武骝
欣新说谜:
乍识此谜,惊艳不已;再赏此谜,赞叹不已;又品此谜,迷醉不已。此后每一回的品赏,都令我击节再三;画面就此定格,鲜活的嵌入记忆的深层。那飞奔而来的俏佳人,体态轻盈,意气风发,神采飞扬。镜头定格处,只见一朵绚丽夺目的蝴蝶结,兀自在一头披肩长发上翩然起舞,令人为之心醉神迷。“披肩长发蝴蝶结”,活泼生动,灵巧自然。“乙”飘逸潇洒,象征那一头随风飘扬的披肩长发;“<”带着饱满的生命力,成为在发端恣意飞舞的蝴蝶结。“飞”化身为一活力四射的俊俏佳人,披肩长发上系着飘逸的蝴蝶结,笑意盎然的迎面而来,那么的亲切自然,却又如此的摄人心魂。
附录灯谜
为厂翻身尽全力 字 飞 良宵
卷帘但见燕归来 字 飞 张顺社
点滴忆来更伤心 字 飞 晏礼峰
一气之下人跌倒 字 飞 独脚虎
抛杆引来蝶相戏 字 飞 姜建平
几度新月隐,点滴意向东 字 飞 浮生一梦
朱
有牛有马有羊有猪声(字)朱 /侯印
心泉说谜:
在一望无际的乡野,那耕作的牛犁,那运粮的马车,那放牧的羊群,尽收眼底。远远地,从那升起袅袅炊烟的农家小院里,传出肥猪的欢叫声,真是一派繁荣的田园景象。这正是题文所展现的意境,似是不经意的一笔,却又透露出亲切、自然和朴实。在谜法的运用上,似乎更是轻描淡写,粗笔勾勒,仅仅借助假借法将午马、未羊进行了干支的切换,将“牛、午、未”三字揉合在一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我似非我,你似非你。最后辅以象声手法以“猪声”呼出“朱”字来,即限定了猜射范围,由含而不露,遥相呼应,可谓全谜的点睛之笔。
此谜绘形绘声,直中见曲,曲中见巧,巧中见趣,趣中见新。有人说,任何文学艺术形式都离不开生活的积累提炼,透过此谜可以看出,灯谜亦不例外。
要向先生借枕头(6笔字)朱 /张哲源
叶国泉说谜:
面句出自清代梁绍壬《两般秋雨盦随笔》卷一《过邯郸卢生庙》诗:“四十年中公与侯,虽然是梦也风流。我今落魄邯郸道,要向先生借枕头。”这首诗的典故出自唐人沈既济《枕中记》“黄粱梦”故事。该书以一个落魄书生的口吻写成,语言诙谐幽默,极具洒脱风趣。这位落魄文人参观邯郸卢生庙时很有感触,虽然明明知道卢生当官四十年只不过是一场春梦,但他仍然想向卢生借其枕头一睡,为什么呢?因为“虽然是梦也风流”!在这里,我们还是将卢生美梦搁过一边,先研究一下这谜底“朱”与面句是如何形成面底关系的。你看,面句之“先生”入谜后已从卢生别解为:“生”字之“先”前笔画;而“枕头”也从实物别解成为:“枕”字之“前”头笔画——亦即是“木”。如此组装起来,不就活灵活现地变出一个“朱”字了吗?
本谜以描写卢生奇特遭遇的谐趣诗句挂面,先勾起人们的兴趣,继而又引人开动脑筋,猜猜这面句之中隐含着一个什么字?面句中一个是作为人物的“先生”,一个是作为实物的“枕头”,均被作者施以灯谜别解之魔法,摇身一变成为两个汉字笔画结构形状,作者这种不动声色进行偷龙转凤的巧妙手法,着实令人叫绝。
新月曲如眉,未有团圞意(字)朱 /金寅
申立峰说谜:
“新月曲如眉,未有团圞意。红豆不堪看,满眼相思泪。……”这是宋代牛希济《生查子》一词的前四句。
这是一首表现男女深情的小词。由执着想念到坚定信念终成眷属。开端两句是写望月兴叹。曲月如眉,距月圆之时尚远,何日才能团圆?有度日如年,不胜煎熬之感。眉,人们经常以月喻之,来形容女子美丽的容颜。词人面对弯弯新月,如见楚楚动人的意中人的愁眉,自然引出何时才得团圆的感叹。有趣的是:“新月曲如眉”这一生动描绘,竟引发了谜作者之灵感。他猛然省悟,这“ノ”不是既如“新月”,又似“曲眉”吗?挂之于“未”,“未”有“团圞”之意,谜底“朱”字岂不水到渠成?“未有团圞意”,原意是没有团圆意;今谜作者反其意而用之,“未”有了团圆之意。真可谓翻手为云,覆手为雨。信手拈来,即成文章。慧心巧思,于中可见。
银川施计,来群失子,且看红方(字)朱 /柯南
顾为善说谜:
许银川,李来群,都是第一流的中国象棋大师。他们多次交过手,也互有胜负。这也许是某次实战的写照吧。但无须枉费精力去考证,这是谜,是创作,无须对号入座。假定有那么一次,许、李对局,许设下圈套,来群疏于防范,失了一子。观战者要看下一着如何下,该轮着红方了。旁观者清。清就在于用清醒的头脑,摆脱谜人设下的圈套,发掘深藏的谜底:银川姓许,施计的施,要作施舍解,“许”舍去“计”,余卧人。来群姓李,“李”失去子,余“木”。红方本是象棋术语,占红棋的一方。卧人加“木”,合成“朱”;朱为红色,红乃义扣。“且看红方”,就是引导你从红的方面去着想。“朱”是独体字。把它拆成“ノ”和“未”两部分,用牛希济《生查子》词成句谋面也是上乘佳作。我偏爱此谜,为的是他的象棋布局太精妙了,达到几可乱真的境界,尽管我是局外人兼门外汉。
附录灯谜
一群马牛羊 字 朱 /夏永胜
一弯新月挂树梢 字 朱
人生难得一相逢 字 朱
独上西楼月如钩 字 朱 /陆甸坤
斜雁穿林梢 字 朱 /孙国光
村前横竿酒旗斜 字 朱 /一乐
雁阵四行各展姿 字 朱 /云虎
“楼前有雁斜书” 字 朱 /今日得宽余
前后乏谋失天下 字 朱
此人一直在气头上 字 朱
堂下梅开色似火 字 朱 /孙国光
未见白头色自红 字 朱 /张顺社
先生春意三二分 字 朱 /独脚虎
大明洪武帝,本是放牛人 字 朱 /迷米胡糊
箸
眠则同眠,起则同起,贪如豺狼,赃不入己。(物品)箸 /龙武
清·陆以说谜:
《北史·咸阳王禧传》载箸谜云:“眠则同眠,起则同起,贪如豺狼,赃不入己。”盖以讽贪墨者也。袁简斋太史《咏箸》诗云:“笑君攫取忙,送入他人口。一世酸咸中,能知味也否?”即本此谜之意。按:《中州集》周驰《咏箸》诗云:“正使遭谗口,何尝废直躬!”寓意似胜袁诗。
雪泥鸿爪偶留痕(字)箸 /鸿隐
永安·蔡芳说谜:
宋代大文学家苏轼《和子由渑池怀旧》诗云:“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咏叹人生行踪无定,就象鸿雁在雪地上偶然留下的爪痕,只有一点痕迹存在。此诗至今依然动人心弦。“雪泥鸿爪偶留痕”乃从东坡诗提炼演化而来,谐韵合辙,文采流溢。“雪泥”指雪地,谜中望文生义会意为雪白的泥土,即“白土”,二字叠合为“者”,平铺直叙,一目然。“鸿爪”鸿雁脚爪留下的痕迹,恰似“个”之状,惟妙惟肖,谜思不凡。“偶”本“偶然”,此时转义为“成对”,致使鸿雁留下一对爪痕“竹”,偷龙转凤,出人意外。“者”与“竹”,移花接木遂成“箸”,“会意”、“象形”二法和谐地融为一体,奇正相生,诚为佳构。尤其可贵的是,一个“偶”字转义十分传神,有如画龙点晴,令全谜灵动欲生。读此始信灯谜别解之魔力,微乎,微乎!神乎,神乎!
附录灯谜
修竹成阴暑日无 字 箸
墙头修篁掩梨花 字 箸
翠翳幽篁暑半消 字 箸
学者个个学到老 字 箸 张墅煜
沸
池边残月,柳丝常伴钓丝悬(字)沸 /杨志刚
邵滨军、赵首成说谜:
[注析]传说苏东坡与“苏门四学士”之一的黄山谷在松树下纳凉下棋,不远处有一池塘,垂柳飘拂,渔翁垂钓;正是下棋、钓鱼自得其乐。忽然,从树上掉下一颗松子,恰好落在棋盘上,东坡随口吟道:“松下围棋,松子每随棋子落。”山谷即以那渔翁垂钓为题,续了一句:“柳边垂钓,柳丝常伴钓丝悬。”吟罢,两人心领神会,相视而笑。苏、黄的这一对句,传至后世,乃成名联而为人所津津乐道。今谜人仅用山谷道人的下句,便射出一字;“池”边为“氵”,残“月”如“弓”;柳丝飘拂,形若“丿”,钓丝直悬,状似“丨”——此四部“常伴”,岂非正组成一“沸”字?
[点评]此谜具神来之笔,所谓“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是也。
增损离合,原非杨氏本色当行,然观此不求工而自然工巧入谜之作,其风采、其造诣又何逊于当代“折字大师”耶?
你的样子说谜:
面改自苏黄联句“柳边垂钓,柳丝常伴钓丝垂”,两丝传神。前几年无意见得杨先生著的《水浒故事灯谜》,鱼龙混杂之,只是因打对折才购,且首版印数2000,谜书多数在书店削价待售的,《百年谜品》现已打四折了。
附录灯谜
西湖残月丝丝柳 字 沸 武骝
清心向佛,抛弃情人 字 沸
千人一口称活佛 字 沸 周震康
前游佛山不见仙 字 沸 周希玩
“无边佛法处” 字 沸 杏花雨
滚开,别浪费好钱财 字 沸 十年寒窗
曲岸池边,柳丝常伴钓丝悬 字 沸 杨志刚
亟
子分居兮叹离别,重团聚兮意急切(字)亟 /洪流
金瓯说谜:
题面是自撰句,吟之有击节三叹的韵味,视之犹觉一位慈母哀叹爱子分离后切盼团聚的焦急心情,凄楚之情溢于言表。以此为谜面,用离合法扣合“亟”字,自然工巧,无懈可击。试看,“亟”字分拆可成“了、一、口、又”四个字素,其前面两个恰可视作“子”字分居,后两个又可看成“叹”字离别,由此赋得谜面前句,词达理明,一气呵成。制谜至此本已完成,然谜作者意犹未尽,进而用先组合后提义之法赋得后句,把个“亟”字反复描述,使谜作更臻完善。用楚辞作面者极为罕见,此谜新颖别致,神全意足,运法纯熟,流活灵巧,堪称佳构。
九方浩然说谜:
谜面两句从形意两个方面双扣谜底,区区一个“亟”字居然能演化成如此美妙的楚辞章句来,作者高人也,令人拍案叫绝。
了断一生叹气声(字)亟 /聂玉文
敖耀寰说谜:
谜面应顿读为“了断一生叹/气声”,作两段来看,前段为合形,“了、一、叹”三字组成“亟”字,后段“气”提示其发声即读音。
附录灯谜…
叹与子别离 字 亟
夜半叹分离 字 亟
叹在子时两分离 字 亟
叹子分家意急切 字 亟
一叹了之 字 亟 吴国伟
叹别了一生 字 亟 逸翔
与子叹别情意切 字 亟 秋实
李白杯前更长叹 字 亟 青霜
口子开了又缝上 字 亟 岳广华
叹在夜半两分离 字 亟 经纬斌
又添了一口 八笔字 亟 杨晓刚
张辽一叹遂降之 字 亟 郑志强
承先启后,又成一体 字 亟 肖尘
丢了一分,传来叹气声 字8笔 亟
叹子离别意急切 字 亟 百善孝为先
断桥垂钓独兴叹 八笔字 亟 向天笑
又一知了随矢落 八画单字 亟 良宵
游子叹别犹寄语 七笔字 亟 飘零雪
似闻几声游子叹 8笔字 亟 风为谁起
叹与子相别离,每每泣声闻 字 亟 枫紫
叹了一口气,少张嘴也好 八画单字 亟 人瑞
日
提倡晚婚,个个赞同(字)日 /蔡洛
金瓯说谜:
计划生育是我国的国策,“提倡晚婚”是落实计划生育的一项重大措施,自然得到人人赞同。孰料在这句宣传口号中隐寓着一条好谜。制者运用逻辑推理,从“提倡晚婚”四个字中揭示出一个共性的字素--“日”,从而以包含法设计成谜,用“个个赞同”言此及彼,妙语双关。其关面时意谓“人人赞同、同意”,关底时则表示前句每个字中的相同部份,道出谜底为“日”字。其“赞同”两字可释为“称道相同”,别解得宜。此谜峰回路转,萦圩曲折,将个谜底深藏巧匿,含而不露,但又不涩不晦,落落大方,确是佳作。与古谜“唐虞有,尧舜无;商周有,汤武无”猜“口”字同出机轴。后者以史为据,古色古香,系旧时“玉片格”之杰作;前者富有时代气息,熔思想性、艺术性于一炉,堪称当代包含体之代表。故中央电视台1983年除夕之夜的春节文艺联欢会上举行的“灯谜大家猜”节目中播放此谜,盖缘于此。
下一出口,直达上海(字)日 /灯影之虎
灯影之虎说谜:
一次开车行驶在高速公路上,看到“下一出口”的交通指示牌,顿时眼前一亮:这不是一条字谜吗?谜底就是“日”!回到家立即将此谜记录下来,为增强谜趣,我用“日”作面,扣交通用语“下一出口”,在当月的评谜会上,这条谜顺利通过。不想几天后,我将此谜拿到的灯谜聊天室里给大家猜时,当即有人猜作“直达上海”,看到这个答案时我怔住了,显然,那位朋友的答案没错,而我的谜却有问题!这是一条多底谜,因为同样用“增损离合法”,得到了两个不同的谜底,只不过一个是“增”一个是“损”而已,之所以会这样,缘于我是先有底后谋面,而猜谜人是有了面再猜底,思路完全不同!而评谜会上大家是顺着我的思路评的,所以也没发现这个问题。之后,我对此谜动了一番手术,用双扣法以“下一出口,直达上海”为面扣“日”字,但仍有谜友指出可猜“昌”字,最后,我只得在谜目上动脑筋,改为猜“四笔字”,终于挑不出什么问题了。
附录灯谜
无线电 字 日
外层空间 字 日
本来应调查 字 日
受人捐助心记恩 字 日
处处草香暮春时 字 日
是那天收拾得早 字 日
三春过后少行人 字 日
明目张胆 字 日 陈勇新
双方结合 字 日 飞翔之翼
禁止烟火,闲人勿进 字 日
提倡晚婚,个个有份 字 日
中堂大人命归天 字 日
明月之约 字 日 淘理
春景晴明四处同 字 日 章镳
“明月未得用” 字 日 翁明
两岸三通太阳出 字 日 冯忠良
娇客前来即摆宴 字 日 潘洁妹
真心不二四方归 字 日 一点水
哑口无言到山西 字 日 王玉麟
恒者,无二心也 字 日 飘零叶
烟火放完人散尽 字 日 邱中尧
禾有清香月有明 字 日 韩彦荣
前方后方团结紧 字 日 吴树戈
四方一统应天意 字 日 钦羌
“月月有明月” 字 日 陈挺
“相逢记得画桥头” 字 日 晓风
冥冥之中,自有天意 字 日 阿湖
在下一生皆为国 字 日 邻家四少
知而获智,智达高远 字 日 方树之
再得一十分,就是六十分 字 日 乔北海
三儿元旦来揭阳 字 日 云湖风入庭
草涧鹊影映春意,个个隐身在其中 字 日
十分迁就鼓上蚤 四画单字 日 风起火焰山
画时园,写时方;冬时断,夏时长 字 日
同是暂时昏昧,早晚皆都明白 字 日 杏花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