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谜文化进校园成常态 郭雅霞/摄
灯谜是市民喜闻乐见的一种文体活动 颜华杰/摄
石狮素有“中国灯谜之乡”之称,作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我市灯谜文化历史悠久。在刚刚过去的蚶江海上泼水节中,两岸灯谜联猜、“海丝杯”全国灯谜邀请赛等灯谜活动就为节日增色不少,而作为我市群众文体活动,灯谜历来是喜闻乐见的一种形式。近年来,我市灯谜文化不断创新发展,注重传承,效果显著。
A 谜面具有时代感
“蚶江灯谜已有三四百年的历史”,我市资深文化研究者纪培明是一位灯谜专家,他告诉记者,灯谜由谜面、谜目、迷底组成,创作中常使用顿读、别解、谐音、用典等修辞方法,所反映的内容通俗易懂,贴近群众生活。传统灯谜中,多以反映民俗、地方文化为主,如关于船具、渔类、闽南语谐音等,充满石狮乡土气息,对我市灯谜的发展有着深远影响。而如今,随着时代的进步、对外交流的需要,我市的灯谜创作在保留传统韵味的同时,又加以创新,内涵愈加丰富。
在现代创作中,谜友们扩宽思路,融合不同的文化,赋予灯谜新的时代色彩。纪培明向记者介绍,如今的灯谜内容有了延伸,有的具有两个谜底,不同的类别之间又有联系,增加了猜射难度。他向记者介绍了一则自己创作的灯谜:“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谜面出鲁迅名篇《自嘲》,谜底是“三六五、天猫”。“三六五”即指“冬夏与春秋”,而“躲”与“猫”意思相近,谜底应顿读为“三六五天/猫”,“三六五”与“天猫”都是当今流行的网站,谜底的内涵有了延伸,又不失诙谐,这则灯谜获得了2016年中华灯谜“金虎奖”十佳谜作。此外,近年来,我市灯谜文化爱好者积极走出去,交流范围不断扩大,同时,我市谜友们不断加强理论研究,对灯谜进行评析,不断提高创新水平,获得众多认可。
B 比赛形式与时俱进
石狮灯谜文化群众基础雄厚,在乡镇、社区的各类文体活动中,都少不了灯谜的助阵。我市灯谜协会广泛地发展灯谜组织、普及灯谜知识、培养灯谜爱好者及组织有影响力的灯谜赛事。
纪培明介绍,自从2001年举办第一届中华灯谜艺术节之后,十多年来,我市连续举办二十多场国际、全国和区域性谜会,成为全国举办大型谜会最多的城市。这些谜会形式不断创新,覆盖面广,十分丰富。还有本市的侨乡谜会,由全市各乡镇组队参与,其中有学生与成人之间进行比赛,给予年轻人更多机会;再如融入家庭元素,开展家庭谜会,让爷爷奶奶和孙子、父母与孩子共同参与,促进家庭传统文化氛围的培养;同时于每年“三八”节之际开办巾帼谜会,丰富广大妇女儿童的精神文化生活;利用寒暑假开展大学生谜会,以边学边比的方式提高大学生猜射水平;举办石狮灯谜大会,进行电视公开赛等等,通过搭建多种“练兵平台”,让各年龄各阶层的灯谜爱好者参与其中,提高水平。
当前,灯谜的发展也有了“互联网+”元素,比赛形式更加与时俱进。全国各类网络谜会如火如荼开展,高手云集,我市谜友积极参与其中。据我市灯谜协会会长苏荣灿介绍,我市灯谜协会建立了全国第一个地方性灯谜网站“狮城雄风”,开通了石狮市灯谜协会官方微信“石狮灯谜”,通过网络交流,开展“一天一谜”猜射活动,丰富谜友参与方式,每天有数百人参与,十分受欢迎。
C 传承效果显著
近年来,我市灯谜文化传承效果显著。2004年开始,我市就大力倡导灯谜进校园,涉及的学生群体不断扩大,现今遍布全市中小学、大学及老年大学。多年来,我市承办多项两岸、全国及省级学生灯谜竞赛,本土的校园灯谜艺术节已连续举办12届,“玉湖杯”石狮市元宵学生灯谜精英赛已举办10届,通过校园选拔赛,再到全市、全国比赛,我市灯谜传承由普及到提高,培养了许多校园猜谜精英。十多年来,我市灯谜传承工作成果丰硕,蚶江中学、蚶江小学、华侨中学、石狮第二实验小学成为中华灯谜教学示范校,初始培养的灯谜传承者已成为我市新一代灯谜骨干。
据介绍,我市校园灯谜交流范围不断扩大,如蚶江中心小学、蚶江中学与汕头私立广厦学校结对交流;我市学子两次参与央视《中国谜语大会》等,在各地参赛、交流中,我市灯谜小选手在全国性比赛中多次斩获佳绩。同时,我市致力于搭建传承平台和阵地,在石狮文化馆及蚶江等地设立灯谜传习基地,定时开展讲课交流活动,并开展向石狮灯谜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苏荣灿、林清富拜师学艺的活动。
随着灯谜进校园的开展,灯谜文化走进了学生的生活中,多数人表示收益很大。“学习灯谜其实是一个再学习的过程”,纪培明说道,许多家长都十分支持孩子学习灯谜,因为灯谜的知识面很广,涉及各类典故、唐诗等文学、科学知识,学生在猜射过程中可以扩展知识面,有助于全面发展。
如今,石狮灯谜走进了村、社区、校园,从本土走向国内、国际,从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到省级,影响力越来越大。在灯谜爱好者的努力和支持下,我市灯谜文化将进一步传承和发展。(记者 胡丹扬)
原载《石狮日报》2017年6月10日第8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