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门不前而返。人问其故”(五字合肥介绍语) 安徽之省会
作谜:庄 云 赏析:邱 宁
魏晋风度素为人们津津乐道,南朝刘义庆《世说新语》记载了这样一段流传千古的趣事,王子猷居山阴。夜大雪,眠觉,开室,命酌酒。四望皎然,因起彷徨,咏左思《招隐》诗。忽忆戴安道;时戴在剡,即便夜乘小船就之。经宿方至,造门不前而返。人问其故,王曰:“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
王子猷即王徽之,王羲之次子,才华出众,却放荡不羁,做出很多常人无法理解的事情,作者节选此段雪夜访戴中的两句“造门不前而返。人问其故”扣五字合肥介绍语,安徽之省会,别解为:(安)为什么(徽之)王子猷(省)不去(会)见(戴逵)呢?
惊为神来之笔!作者化用一个耳熟能详的典故,妙用“徽之”的断读,轻描淡写地勾勒出一幅风流倜傥的历史画卷,天衣无缝地完成了这个命题作品,如羚羊挂角,无迹可寻,信手拈来,浑不着力。非平时积累深厚不能为也,正所谓“草蛇灰线,伏脉千里。”
与很多传世佳谜一样,这种妙手偶得的灯谜很难刻意为之。施补华在《岘傭说诗》中提到:《寄全椒山中道士》一作,东坡刻意学之而终不似。盖东坡用力,韦公不用力;东坡尚意,韦公不尚意,微妙之诣也。
“温柔敦厚,《诗》教也;疏通知远,《书》教也;广博易良,《乐》教也;絜静精微,《易》教也;恭俭庄敬,《礼》教也;属辞比事,《春秋》教也”(区域简称)经开区
作谜:陈晓映 赏析:杨耀学
长面而底仅三字,底是对面文意义最简洁、最精炼的概括。这是孔子的话,见于《礼记.经解》,是后世理解“六经”的钥匙。孔子认为,进入一个国家,只要看看那里的风俗,就可以知道该国的教化如何。然后他对《诗》《书》《易》《礼》《乐》《春秋》六经对人们的教化作用,进行了扼要介绍。人民的六种美德即温和朴实忠厚、通晓远古、心胸广阔坦荡、沉着冷静、端庄恭敬、善于陈述,分别是受到有关各经教化的效果。底“经开区”是上述意义的分析综合。“经”,诗书礼乐易春秋的总称,每项都是其中一“经”;“开”,开导、教导、启发,即如《潜夫论》所说“开其心而正其精”;“区”,有区别,不一致,各有侧重,各有专长,各是各的功能。“经开区”入谜用一句话概括,就是“这些经书在开导人上是有区别的”。需要说明的是,“区”是同中求异,区别是辨析不同,但它们有“同”,要在一个总框架下,犹如许多城区,都在一个城市里。这个“同”就是教人向善。
底原意“经开区”是新词,也是简称,全称是“经济开发区”,许多大中城市都有。本谜别解充分,移今作古,引经据典,非学识渊博而又思维敏捷者不能为之。
比先进,人列前茅,只求改革除旧日;显高节,待人虚心,忠心奉献尽力为(合肥公园名)花冲
作谜:孟凡祥 赏析:杨耀学
花冲公园是合肥著名景点,本谜是参加合肥谜会前选做的合肥谜材,是一条获奖作品。创作特点是谜面两句分别用离合法扣出“花冲”二字。一般的双扣谜是“形义合扣”“形音合扣”,而本谜“形形双扣”,不同凡响。这种谜的难度大,不仅要求面义流畅自然,还必须上下两句意义连贯,一气呵成。更可贵的是,前后句对仗,都是3+4+7的句式,读来朗朗上口。
前句的意思是,在改革强国的进程中,人人奋勇,争先恐后,以创新除旧为目标;后句则说明改革者的自身素质对于事业成功的重要。创造力、毅力、执行力、人格魅力,就是面句所强调的,两句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在前句, “比”字“先进”,得“匕”,“前茅”为“艹”,加“人”列,共组得“花”;在后句,“花”则由“高节”“虚心”“待人”合成。“冲”句聚形,前句最有新意,将“只”字进行改革、横置,而把“除旧日”得到的一竖插入,出人意表;后句的“冲”,从“尽力为”得两点,从“忠心奉献”得“中”。
双形扣,好比你上到山顶,却又跑下来再登第二次。所以本谜为尽力之作,为本次活动忠心奉献之作,尽显高明,手法上布新除旧,它能列于前茅,获得先进称号,也就是必然的了。
更以一计对一计(文学名词)译诗
作谜:陈颖炜 赏析:杨耀学
这是一条自荐获奖谜作,用离合法形扣精当,充满新意。“一计对一计”,大意是:双方斗智,施展各自的计谋,针锋相对,你妙我更妙。如果将“一计对一计”这五个字重新组装,即可变出“译诗”两字,字的幻变、谜的神奇,来源于谜人的巧思。谜人的眼光就是独到,你不服不行。
分析创作过程,细看“译诗”二字,就会发现它们有共同部分:“计”和“一”。至于“计”和“一”的分布,二者略有不同,一位穿插,一为附后。去除“一计”,两字剩余部件分别为右上的“又”和右下的“寸”,恰恰可合成“对”。这种天作之合靠谜人发掘。至此“一计对一计”已是骊珠在握,又能成文,又能应底。然而,仅以这五字布面,是无示离合,还缺抱词。怎样才能把这番形变用合适的字概括出来?考验谜人遣词用字的时刻到了!假如我们用“* 以一计对一字”的方式,让你在此填一个字,你会选用什么字?从意义上,可选“总”“常”“恒”等等,只有能选出“更”的才是谜人。“更”的意义,在面上,是更加之意,读四声,你能我更能,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在扣底时,意为变更,读一声,这个“一计对一计”,是变动、变化、变更、重新摆布和组装了的。“更”字千金不易。好比苏东坡佛印黄山谷秦少游对缺一个字的杜甫诗各自补上,四人四种,谁也不对,一查原诗还是杜甫高明。
本谜显示了佳谜三境界。看出“译诗”二字的相同之处为谜眼,独上天涯,行云流水;发现这里有“对”字是谜心,同明相照,相望得神;选出“更”字为谜魂,寻人千百度,却在灯高月明处也。
“其可谓至德也已矣。三以天下让,民无得而称焉”(合肥谜家连谜号)吴仁泰?越人
作谜:缪建金 赏析:朱旭铭
这是以我的老师谜家吴仁泰的姓名连谜号为底入谜的作品。吴仁泰老师(1924年9月24日-2019年2月16日),字志达,笔名萧萧雨、越人、西郭生。浙江绍兴人。是当今谜坛泰斗,除在谜学谜艺上多有声望与影响外,他的敦睦仁厚、博爱善良的品德是人如其名,在谜界有口皆碑,所传“谜人须学吴仁泰”足证。
谜面出自《论语?泰伯第八》中首句,“子曰:泰伯,其可谓至德也已矣。三以天下让。民无得而称焉。”可译为:孔子说:“泰伯,可以说是品德最高尚的人了,三次把王位让给兄弟(季历),老百姓都找不到合适的语言来称赞他啊。”
泰伯是周文王的伯父,其父古公亶(dǎn)父,姬姓。古公亶父是轩辕黄帝第16世孙,商朝末年是一个小诸侯国君,后迁陕西凤翔岐山之下,改国号为周,周武王伐纣而得天下,追尊为太王。太王有三子,长子泰伯,次子仲雍,少子季历。根据古代的礼法,长子是君位的继承人,所以古公应该传位泰伯。可是,古公看出季历的儿子姬昌是未来可以兴周的人,就希望把王位传三子季历。泰伯和仲雍为成全父亲的心愿,以出去采药为由到了江南吴地,并按当地习俗断发文身,就变成了当地人。这样季历只能在家侍父。古公,临终前给季历留下遗嘱,让他向两个兄长报丧。古公去世后,季历依照遗嘱把两个哥哥接回来。等到丧事办完后,泰伯和仲雍就决定按照父亲的意思,把君位让给季历,可是季历拒不接受。泰伯就说我们两人都已经断发文身,已经不是这个国家的人了,不能继承君位治理这个国家。于是又和仲雍一起回到吴国,再不回来。于是季历不得不接受君位。这就是“三以天下让”的由来。
至此,面句对泰伯以国家兴盛、黎民福祉为怀的仁德给以充分肯定和赞美的意思一目了然。
谜底中的“泰”作借代别解为泰伯无疑,“仁”维持“仁爱”本义;因为吴仁泰老师是浙江绍兴人,绍兴简称“越”,“越人”本来是“绍兴人”意思,此时作文义别解变换成“超越常人”义。作者对底中的“吴”处理颇具匠心,通常谜人制谜对人物姓氏多用借代者的,名、字、号指代,此谜却用区域名“吴”指代,如“袁项城”“李合肥”指袁世凯、李鸿章一样,则“吴仁泰”别解转义为“吴国的仁德的泰伯”。如此底就是“吴国的仁德的泰伯真是超越常人啊”的赞叹文义了。与谜面孔子赞美泰伯的意思紧紧扣合,因果顺理成章,神气一脉相承。特别要提到的是,此谜谜底缀连后直接产生“吴仁泰超越常人”义,表达了作者对吴仁泰老师的尊敬赞美意思,在此,我和清远家宏要向作者表示深切的谢意!
排除个人感情因素,我认为这是一条以当代谜家名入谜的佳作,作者的深厚制谜功力及驾驭谜作的境界水平可窥一斑。
“赞道是儒臣,戡乱是勋臣,辅治是贤臣”(病史描述语)曾有三高
作谜:陈 挺 赏析:朱旭铭
中国近代史上曾国藩是个不能不提的重要人物,是晚清中兴四大名臣之首(其他是左宗棠、李鸿章、张之洞)。曾国藩(1811年11月-1872年3月),湖南长沙府湘乡人,字伯涵,号涤生,晚清时期政治家、战略家、理学家、文学家、书法家。咸丰三年(1853年),已官至吏部左侍郎的曾国藩因丧母丁忧在家,时值洪秀全攻克南京建太平天国,清政府急于镇压太平天国,他在家乡建立了一支地方团练,成为
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同治朝成为封疆大吏,授武英殿大学士。曾国藩在政治、军事、学术、文学等方面都成就卓著,誉之者则因其品格及个人修养很高,公而忘私,有谋国之忠,知人之明等推崇为圣贤,谳之者则其因镇压太平天国暴乱斥指为元凶,饱受争议。但是不管如何,曾国藩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已是大多数认同。同治十一年(1872年)3月12日,曾国藩死于南京。当时在同僚、故旧、门生的挽联中有湘军名将刘长佑(1818年—1887年,字子默,号荫渠)一联:“赞道是儒臣,戡乱是勋臣。辅治是贤臣,品硕重三朝,论定盖棺,何止名齐韩范。孤陋不鄙我,隔阔不忘我,覂蹶不弃我,旧官仍五岭,缘悭执紼,空教泪洒湘漓”,高度概括总结了曾国藩一生功绩品德,给于很高评价。
谜作取上联的前三句高度评价曾国藩在辅佐政教、评定叛乱、治理国家三方面的历史定位句为谜面,用以配疾病史描述语“曾有三高”成谜。底之本义是“曾经有过血压、血糖、血脂高于指标(病史)”,经对“曾(céng)”由“曾经”义借代别解为曾(zēng)国藩,“有”由“具有”义变义“取得”义之后,成为?“曾国藩取得三方面高度”义,顿时与谜面的语义高度吻合,天衣无缝,当得起“天然浑成”。此谜的谜艺特点在于“曾”字在文义轴上的距离变化大,能够牵动“有”自然别解,甚至连“高”都被拉动起来产生些许位移(由指标的高度义变成“高超”义)。此谜的另一特色是“易猜”,对谜人而言足可“秒杀”,即使对普通猜众也只须知道面句说的是曾国藩,因底材的普及度也能很快得底。所以这是一则雅俗共赏的谜。也许作者是灵光一现瞬间捕捉到的妙思佳构,但是足以展现其谜学、谜艺和文学功底的“三高”。
“至今凭吊襄江口,父老犹然忆使君”(合肥历史名人)刘铭传
作谜:许友金 赏析:昌庆锋
《三国演义》历来为谜人青睐,用书中典故成谜的数不胜数,佳谜也不胜枚举。此谜也是如此。谜面出自《三国演义》第41回“刘玄德携民渡江 赵子龙单骑救主”,言刘备在曹操率领大军追赶,势如危卵之际犹心系百姓,“拥民众数万,日行十余里”,部下皆劝他暂弃百姓,他仍然坚持:“举大事者必以人为本。今人归我,奈何弃之?”令百姓深受感动。书中有赞诗一首,谜面撷取其中的后两句布面。诗中“使君”毫无疑问指的是刘备,很长时间以后,人们依然铭记当初刘备爱护百姓的仁人之心,这当然是口口相传的结果,以此来扣底“刘铭传”(刘备得以被铭记并流传)。
谜底人名刘铭传,字省三,安徽合肥人。清代名臣,台湾省首任巡抚,洋务派骨干之一,是淮军系列中铭军的代表人物。其到台湾任职7年间,修建铁路,开煤矿,创办电讯,改革邮政,发展航运事业,促进贸易和工商业,发展教育事业,巩固军事防务,开启了台湾近代化的发展。说起刘铭传,他和灯谜也很有渊源,其幼时就喜欢猜谜,是个猜谜行家。他在台湾以巡抚的身份亲自开设猜谜活动,把灯谜从内地带到台湾,并在台湾开花结果,为灯谜的传播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同安谜家许友金用诗句布面,扣底三字人名,简洁明了,“凭吊”“忆”明企“铭”可谓清晰,“至今”“犹然”暗指“传”当无不妥,全谜拢意明确,关联到位,一气呵成,当称佳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