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夏末收到俞涌先生这本厚重的《风满楼类稿》时,心里甚是感激。因为从微信中获悉先生罹疾多年,行动不便,寄书都得烦其夫人代劳。而先生在扉页题赠称我为“东雄小友”,更让我诚惶诚恐。
2002年我初涉春灯,有幸拥有的第一本外埠谜书便是先生2000年12月主编的《苏州谜苑》,也是我参加内部活动获得的“谜赏”,当时可说是“如获至宝”,如今回首,更要说是“受益匪浅”。该书从栏目设定到内容选编、收录的文章及谜作,包括栏目的引首语,是那样别出心裁,令人回味无穷,以至于我后来参与编辑《鸿江谜苑》、《谜网聚缘》都受其影响,效之仿之。得逢先生,是在2007年国庆晋江谜会,只是当时我作为东道主之一,诸务缠身,竟忙到无缘向先生当面请益,至今仍引以为憾。
《风满楼类稿》一书从装帧、设计、编排到选篇都极其雅致,全书分诗、词、联、文及谜稿五编,共收录诗作194首、词作89首(含系列组诗词)、联作319对、文稿66篇、谜作300余则,计399页。先生多年勤于笔耕,书中自序“凡积五十余载……随作随弃,散佚颇多,略以为憾”,然则虽有遗珠,终是毕生积淀,阅之,手不忍释。
俞涌先生,名国卿,又以西河生、肖霜、余隐、萧霜为笔名,别号风满楼主人。现为中华民间文艺家协会、中华诗词学会、中国楹联学会会员,中华灯谜学术委员会顾问,苏州灯谜学术委员会顾问,苏州民间文艺家协会顾问。先生博学多才,早年就学于南京艺术学院,书画印艺皆通。苏州人文荟萃,藏龙卧虎,先生转益多师,勤问好学,是以在高手云集的姑苏谜坛,亦能脱颖而出,卓尔不群,其诗词与费之雄之书法、汪寿林之治印,并称“苏州谜坛三绝”。观其诗词,洒脱豪放,直追苏辛。此处摘录一首,以飨读者:“射虎寻常事。问谁人,文章锦绣,豪情同气?聚散依依思无限。方识知音厚谊。叹谜苑、鱼龙争市。偷利逐名应见笑,纵饶他、复雨翻云计。金与石,火中试。 满腔热血酬知己。莫怅望,天涯云海,万山千水。季布慨慷承一诺,留取胆肝堪恃。但愿得、年年相契。明月清风萦魂梦,把江南一剪梅先寄。言不尽,谢高义。”文如其人,一阙《金缕曲》,情溢满纸,尽显先生坦荡襟怀。
先生文学功底深厚,先后参与了《古今优秀灯谜鉴赏辞典》、《中华当代谜海》、《中华谜海》、《历代灯谜赏析》、《诗国谜风》、《苏州谜苑》、《吴人谜话文献三种》等著述的编撰。《类稿》一书,收录先生谜稿(含灯谜类文章)仅占全书五分之一,可见先生学识之广博。先生入谜始于文,其谜文、谜论观点鲜明,笔锋犀利,文采斐然,更不乏真知灼见。“知今不知古,谓之为盲瞽”。先生1991年6月发表于台湾《高雄谜集》的《时有幽花一树明——从中国古典文学艺术作品试谈灯谜的发展》一文,在深入浅出地挖掘古典文学中初具雏形的灯谜的同时,含蓄地指出“谜史发展的研究进展不大,囿于定论”。继而,先生率先垂范,发表了《各有灵源各自探——姑苏灯谜古今谈》,对苏州灯谜的历史进行回顾。篇不在长,达意则行;文不在多,达观自明。先生两篇文章虽然不长,但言简意赅,为后来者指明了研究的方向。从近年来日趋兴盛的谜史研究,我们不得不说,也有先生指引之功。
诚如杭州丛川女士赠联所云:“有笔有书有肝胆,亦狂亦侠亦温文”。先生狂侠温文,亦庄亦谐。先生之庄,在于制谜论谜,庄重严谨;先生之庄,在于做人评人,爱憎分明。“若说功夫在谜外,谜品亦只在谜外。学谜,首先学做人。因为每个正直的谜人心中自有一杆秤!②”。先生之谐,在于嘻笑怒骂皆文章,一百单二篇《谜苑世说》,仿《世说新语》,画谜人众生相,别开生面,可圈可点;先生之谐,三十八则情趣谜,艳而不俗,着手成春,如:“‘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
’(古文句)报刘之日短也”、“不倒金枪堪自爱(流行语)且行且珍惜”,可谓尽显风流。“酌奇而不失其真,玩华而不坠其实”(刘勰语),谜中的先生自有真性情!
先生从谜多年,其谜作散见于海内外谜刊,书中收录的谜作虽是管中窥豹,却可见一斑。从书中收录的25则字谜,我看到了先生在腾挪有限的空间里所展示的高深谜艺。如:“芳心但愿会长宵(异体字)亱”,“忠心有为我华夏(字)中”,形义双扣,左右逢源;又如:“并肩王点将下令(字)琴”,“寨中散骑排交椅(字)骞”,或引演义,或借水浒,化典为无典,实是大家手笔;而先生由于偏好古诗词,撰面亦是意境优雅,婉约佳妙。如“近傍东郭依山岭(邻)”、“半掩秋岩近黄昏(秽)”、“兰开二度幽山外(嵫)”、“湘帘半卷人方回(溶)”、“雪后无痕梅半开(霉)”,这些字谜面句,放诸诗林,竟无半点逊色。而个中机巧,又岂是诗家可解?
先生制谜崇尚南宗,力求自然浑成。典雅如:“‘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西游记》人物二)悟空、悟净”,梵音微妙,令人乐闻;深挚如:“‘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打宋词人号“易安居士”,情真意切,妥帖熨然;豪迈如:“‘隋兵让开,俺秦叔银来也’(外名牌日用品)罗来克斯表”、“‘大丈夫当雄飞耳,焉能雌伏’(外作家)汉斯?安徒生”,掷地有声,豪情干云。
“‘入内’方可‘出外’是治学心得③”。先生知行合一,不但“入内”——入古文搜寻灯谜之灵源,而且“出外”——借灯谜浓缩古文之精髓。如:“谁知公子无缘”射“择优录取”,取《红楼梦》花袭人判词,暗设伏笔;又如:““再受禅依样画葫芦”射“司马师、曹干”,取《三国演义》司马炎之行径,借典融史,;再如:“忠义堂石碣受天文”射“定点泊位”,取《水浒传》水泊排座次,古为今用;还有:“名注齐天意未宁”射“司马昭之心”,更是移此典入彼典,将两大名著移花接木,引人入胜……
先生有云:“谜乃小道,不以其小而不为。谜评亦小品,不以其小而草率为之。④”读罢《风满楼类稿》,试以芜词《金缕曲》示贺:“笔墨千秋事。满楼风,芸编香传,苏辛豪气。磨砺霜锋今朝出,锦绣文章扬帜。抚琴处,忘年同醉。自在蜗居天地阔,更何妨,久有栖霞志。得此卷,千金值。 疏狂任侠谁能识?画六如⑤,落拓不羁,名彪青史。佳木于林风强摧,材大苍天亦忌。且酹酒、吴山越水,由我逍遥忘宠辱,共鸥盟,漂泊还如寄。遥相祝,谢君赐。”并谨以此文为个人学习笔记,向俞涌先生致敬!
己亥腊月廿二于安平听涛阁
备注:标题句出先生诗作《题〈浮生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