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址大全 资讯 新闻
会员中心 绘画 书法
活动 访谈 大师
楹联 灯谜 篆刻
书家 大家 风采
文艺 诗词 乐韵
视频 展览 网展
H
书架
曲艺 民俗 征稿 合作
你所在的位置:首页 >> 谜坛杂俎资讯 >> 猜谜解字说“日”字
猜谜解字说“日”字
来源:本站  时间: 2022/4/14 22:22:30

宋朝时候,灯谜越来越受文人雅士的喜爱,他们常常把它作为一种斗智的游戏。有时候,一个人出一则谜给另一个人猜,猜出来以后,被问的人往往并不直接答出谜底,而是根据这个谜底另制一则谜,也反过来考一考对方能不能猜出自己的谜。北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诗人王安石,与他的好友王吉甫经常在一起把酒谈诗论文。一天,王安石与王吉甫在席间小酌,王安石说:“我有一则字谜,‘画时圆,写时方,冬时短,夏时长’。你猜是什么字?”王吉甫略一思索,便猜中了,但他不直接说出谜底,而是用筷子夹着酒桌上的一条鱼说道:“东海有条鱼,无头也无尾,更除脊梁骨,便是你的谜。”

其实他二人的谜底都是:日。因为太阳在画的时候是圆的,而在写的时候却是方的。夏季太阳直射北半球,北半球的白昼范围变大,于是白天长,反之在冬季则是白天短,所以才会出现王安石所说的“冬时短,夏时长”现象。王吉甫的谜则是将“鱼”字掐头去尾,是个“田”字,再将“田”字脊梁骨也就是一竖去掉,则得到“日”字。

在2019年海峡两岸汉字节活动中,笔者模仿王安石的这则灯谜创作了一则思路相似的“月”字谜,并获奖,全谜为“缺时镰,满时盘,夜时现,昼时藏”。

“日”是个象形字,因甲骨契刻不便,甲骨文将圆形的太阳多作方形,并于其中加一点。金文则变为圆圈中加一个小黑点。有人说那个小黑点是先民们观察到的太阳黑子,如《汉书·五行志》中记载:“日出黄,有黑气大如钱,居日中央。”也有人认为是太阳里的三足乌,也有人认为加一点是为了区别于“口”字。隶变楷化后,为了便于书写,日的轮廓被改作方形,中间的一点改作了一横。

“日”的本义就是太阳。如《孟子》:“天无二日,太阳也。”意思是,天上没有两个太阳。《列子·汤问》:“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意思是说太阳刚升起时像车的伞盖一样大,到了中午时就如同盘子一般小了。《诗经·卫风·伯兮》:“杲杲出日。”意思是说明亮的太阳出来了。《尚书·洪范》:“日月之行,则有冬有夏。”意思是说太阳月亮运行起来了,就有了冬天夏天。这是日的基本义项,一直沿用到现在。我们平常所说的“日出、日斜、日光、日月、日头、日落”等词语,都用的是“日”的本义“太阳”。

有太阳的时候就是白天,所以“日”字从太阳的本义可以引申为白昼、白天。如《孟子·离娄下》:“夜以继日。”《世说新语·自新》:“经三日三夜,乡里皆谓已死。”这几个句子中,“日”字都用得是“白天,白昼”这个义项。太阳东升西落就是一天的时间,所以“日”字又引申为一天(有时也泛指一昼夜)。如《列子·汤问》:“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意思是:我以为太阳刚出时离人近,而到了一天的中午离人远了。

“日”也可当副词使用,意思是“每日,每天,一天天地”。如《论语·学而》:“吾日三省吾身。”意思是说我每天多次反省我自己。《三国志·诸葛亮传》:“于是与亮情好日密。”意思是,刘备从此同诸葛亮的情谊一天天地深厚起来。又如成语“日长一线、日积月累、日进有功、日新月异、日臻完善”等。有特殊意义的日子也以“日”相称。比如古代农人在春季里的一天要感恩土地、祈祝丰收,这一天叫作“社日”。又比如“节日”、“纪念日”等。

“日”是白天,“夕”是晚上,可是“日夕”又是什么意思呢?这要具体分析。有时当“朝夕”讲,如韩愈《潮州刺史谢上表》:“毒雾瘴氛,日夕发作。”意思是说毒雾和瘴气,朝夕发作。但是陶渊明《饮酒》诗:“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这里的“日夕”却是“傍晚”的意思。“日”是个部首字,凡由“日”组成的字大都与太阳、光阴、时日等义有关。如“旦”、“旧”、“明”等字。

《山海经·海外北经》:“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杖;化为邓林。”这是我国最早的著名神话之一,讲的是夸父奋力追赶太阳、长眠虞渊的故事。夸父是古代神话传说中的巨人,是幽冥之神后土的后代,住在北方荒野的成都载天山上。他双耳挂两条黄蛇、手拿两条黄蛇,去追赶太阳。当他到达太阳将要落入的禺谷之际,觉得口干舌燥,便去喝黄河和渭河的水,河水被他喝干后,口渴仍没有止住。他想去喝北方大泽的水,还没有走到,就渴死了。夸父临死,抛掉手里的杖,这杖顿时变成了一片鲜果累累的桃林,为后来追求光明的人解除口渴。

“七曜日”是对一星期七天的一种称呼。在欧洲一些国家的语言中,一星期中的各天并不是按数字顺序,而是以“七曜”来分别命名的。土曜日是星期六,日曜日是星期天,月曜日是星期一,火曜日是星期二,水曜日是星期三,木曜日是星期四,金曜日是星期五。在我国,起初也是以七曜命名一星期中的各天,到清末才逐渐为星期日、星期一至星期六所代替。 

作者简介:廖柳,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中国民俗学会会员,中国楹联学会会员,中华灯谜学术委员会委员,九江市历史学会秘书长。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大师网的立场和价值判断。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会员服务 法律声明 产品服务 诚聘英才
版权所有:大师网 网站备案号:粤ICP备14061578号-1
Copyright 2011 Enterprise Management Training
Center All Rights Reserved |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