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那件600年前的“明永乐御制红夜魔刺绣唐卡”拍出3.48亿港元的天价,似乎是一夜之间,唐卡市场就热了。
唐卡是一种用纯金、银和天然矿物颜料画在布、皮革和纸上,或者刺绣在丝绸上的彩色卷轴画。其绘画风格既不同于油画,又有别于国画,构图以平面透视为主,讲究线条流畅和颜色的丰富变化,构图严谨,属于工笔重彩画。唐卡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的岩画,西藏的阿里、那曲,青海玉树等地发现的岩画均可看出唐卡的影子。不过,虽然唐卡的历史悠久,但唐卡真正进入收藏市场的时间并不长,出现快速升温也是近几年的事。
“唐卡”一词源于藏语,是在松赞干布时期兴起的一种新颖绘画艺术指用彩缎装裱的卷轴画,具有鲜明的艺术风格和浓郁的宗教色彩。唐卡的绘制极为复杂,用料极其考究,颜料全为天然矿、植物颜料,色泽艳丽,经久不退,具有浓郁的雪域风格。唐卡在内容上多为西藏宗教、历史、文化艺术等。近年来,它除了作为佛教用品之外,更是以其独特的艺术内涵成为海内外艺术品收藏市场的热点。
唐卡按质地可分为纸质唐卡、布质唐卡和丝质唐卡等;按制作工艺可分为、织锦唐卡、缎制唐卡、珍珠唐卡及金汁唐卡等;彩绘唐卡用矿物原料绘制;刺绣唐卡用各色丝线绣成;织锦唐卡则以缎纹为底,以各色丝线为纬,间错提花织造;缂丝唐卡是用通经断纬的方法,各种纬线仅于图案花纹需要处与经线交织,织出的效果很像雕镂的艺术品,富有立体感;堆绣唐卡用补花形式制作而成;缎制唐卡是将各色缎子剪贴、镶制而成。
最珍贵的要数珍珠唐卡和金汁唐卡。珍珠唐卡是将珍珠串起来缝制在布上,组成造型优美的佛像;金汁唐卡分黑墨底色金汁勾绘(也称黑唐卡)、金汁底色朱砂勾绘(也称金唐卡)和朱砂底色金汁勾绘(也称红唐卡)三种。这些唐卡珠联壁合,金彩辉映,十分华丽。
唐卡画面内容有反映藏族历史、重大事件、有人物传记、人物画像、有反映生活习俗、天文历算和藏医藏药,还有描绘自然现象。不过绝大部分唐卡反映的是宗教内容,把博大精深的佛教理论栩栩如生的展示于世。
大多数唐卡是绘制在布面上的。画唐卡之前,首先要对画布进行加工。画师将白布绷在画架上,涂一层白粉胶汁为底色,凉干后,垫平整木版,边加湿边磨平,磨平一面及时凉干后再磨另一面,如此反复磨三四次方可。然后严格按照《佛教造像度量经》所述尺寸在画布上打格作画。绘画时先勾线,再分别着色。勾线方法主要有平勾、浊勾、衣勾、叶勾和云勾,着色有点着、明暗分着、湿着等多种技法,采用哪种方法,要视绘画对象而定。
唐卡绘好后用布绢做衬,四周用彩色绸缎做出画框,上端装上木条,下端装上木轴,画面前另加一道黄绸遮幔,下端木轴两头用珍贵材料制作成顶珠套上,请大德高僧诵经开光加持。如此,一副完整的唐卡才算完成。
“我发现,对唐卡了解得越多就越喜欢它,一是因为它所蕴含的精神。唐卡在藏区既非艺术品,又非观赏品。它是藏民的供奉对象,它等同于自己的信仰,这是精神的最高境界,没有任何的经济因素。僧人对唐卡的描述和绘制都是发自内心的,这是用心灵绘制信仰的结晶。另外,唐卡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唐卡跟中国画有极大的关系,尤其是工笔、重彩都可以在唐卡中找到很多呼应,它保留了东方绘画最原始的技巧。”杨济铭介绍。
上世纪80年代初期国内艺术品收藏市场刚刚兴起时,唐卡的价格一般也就两三百元,但自从上世纪90年代起,相关艺术品逐步进入收藏市场后,唐卡市场就开始升温,很多唐卡的价格突破了千元大关。“2000年以来,唐卡的市场价格翻了近10倍。单是2012年各拍卖活动中,成交价过百万元的单幅老唐卡就超过50幅。在拍卖会上,明清时期的老唐卡屡屡拍出高价。例如1815万元人民币成交的《清乾隆 宗喀巴大师一生的故事唐卡(十五张)》和1540万元人民币成交的《明正德 药师佛像图》等。”
事实上,判断唐卡的价值通常需要看几个相关要素,根据其画工、题材、大小、颜料等因素,手绘唐卡的价格可分成不同等级。
首先,画工优劣是决定唐卡的价格的最重要因素。唐卡的画工主要由唐卡的绘画手法,包括度量、染色、勾线等综合决定。比如一般度量要正确、对称、大小一致等,而线条方面则主要是看绘制得是否流畅、细致和大小是否均匀。
其次,在相同画工和内容情况下,往往面积越大的唐卡价格也越高。
最后是颜料。唐卡因保存千年不变色而闻名于世,用料极其考究,颜料全为天然矿植物原料,色泽艳丽、经久不褪,这也是唐卡昂贵的一个重要因素。